台大醫網 第107期 - page 22

黏液病毒科,分為
A
B
兩型,其中
A
的臨床表現較為嚴重;此病毒主要藉由飛
沫傳染及接觸感染,感染後的潛伏期為
2
8
天,它喜歡在人類呼吸道細胞繁殖並
破壞,造成發炎反應,使細支氣管水腫並
發生黏液阻塞。
每年大概有
1
2%
的小孩因感染呼
吸道融合病毒而需住院治療,一般好發於
秋季到冬季,在歐美國家,從每年
11
至隔年
3
月的
5
個月,皆為高峰期,臺灣
則因為四季溫差較不明顯,一年四季皆可
為流行季節,因此隨時都要注意預防;年
紀較大的健康孩童或大人感染呼吸道融合
病毒,其症狀就如同一般感冒,通常就是
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但在
6
個禮拜
大至
2
歲的寶寶,症狀會較明顯,且易造
成較嚴重的急性細支氣管炎和肺炎,在新
生兒時期感染雖較為少見,但若發生則可
能出現窒息、昏睡、暴躁不安或者食慾不
振等較不典型症狀,也需多留意;一般來
說,孩子年紀越大,感染率越低,嚴重度
也會越低。
然而高風險病童則有更高的風險,
包括早產兒、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
病、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及神經肌肉疾病
的嬰幼兒,他們不僅容易感染,一旦感染
又最容易併發嚴重併發症,可能在感染後
幾天內就出現呼吸急促、喘鳴,肺炎等嚴
重肺炎表現,甚至呼吸衰竭,有致死風
險,或對肺部造成長期損傷;根據研究,
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住院的病童中,
有三分之一有潛在病史
;
此外長期追蹤研究
亦顯示,曾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住院
的寶寶,之後發生氣喘的機率會較高。
診斷及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診斷方式主要
是棉棒取鼻咽的黏液來做檢驗,病毒培養
為最確認的診斷,但通常要數天才能知道
結果,因此通常會利用快速
RSV
抗原鑑
定方法來診斷,是目前最簡單、快速的檢
查。在治療上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例如使
用潮濕氧氣治療(如氧氣帳),可減緩呼
吸症狀,對於嚴重病例要注意監測血氧濃
度,若血氧濃度在給予氧氣治療之後仍偏
低,或是病人出現呼吸衰竭現象,則可能
需要呼吸器的治療;此外給予足夠飲食或
點滴治療也是非常重要,要注意保持電解
質的平衡;在藥物的使用上,當發燒超過
38.5
℃以上,可考慮給予退燒藥物,也可
以用些藥物來治療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
至於支氣管擴張劑或類固醇的治療則仍有
爭議,而除非併發其他細菌性感染,否則
抗生素的使用是不需要的。
預防方式
由於沒有太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
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要比治療重要多
了,首先勤洗手是最有效且最重要的感染
控制方式,可以減少接觸到病毒的風險,
持續哺餵母乳可以提供給寶寶較好的抵抗
22
Health Network
台大
醫網
I...,12,13,14,15,16,17,18,19,20,21 23,24,25,26,27,28,29,30,31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