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5 /31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5 /31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疾病,病人

若反覆急性發作,將導致自我照顧能力

與社交功能退化,若在發病初期開始接

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有助於減輕症狀與

發作頻次,逐漸邁向康復之路。由於昔

日譯名「精神分裂症」的負面刻板印象,

讓病人、家屬畏於尋求醫療協助或輕易

中斷治療,衛生福利部於

2014

5

正式發函更名為思覺失調症,讓此疾病

不再被誤解及污名化,病人能早期接受

治療,增進服藥意願。

思覺失調症病人可能出現妄想、

幻覺,想法與言語缺乏條理性等正性症

狀,及缺乏動力、表情冷漠、情感表達

能力減退等負性症狀,認知功能如注意

力、記憶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也會受

到影響。目前尚不清楚思覺失調症發病

的原因,遺傳與環境刺激可能誘發病狀

的出現;一般認為症狀可能與大腦內部

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dopamine

)調

控機制異常相關,因此藥物治療主要作

用於此。

藥物治療目標主要為減輕症狀對

於睡眠或行為的影響。急性期過後,症

狀逐漸減輕,病人開始穩定,這個階段

的治療目標則是維持穩定控制、減少復

發,回復社交功能,長期用藥可減少環

境或生活壓力引起復發的風險。

治療的藥物分為第一代(傳統型)

及第二代(非典型)。相較於第一代藥物

效果來自於多巴胺受體的拮抗作用,第

二代藥物對於血清素受體的高親和力,

較少出現顫抖、僵硬、靜坐不能等動作

方面副作用,但許多第二代藥物容易出

現血糖、血脂異常與體重增加。又由於

這類藥物可能讓人感到睏倦,干擾思考

判斷或動作協調,在確定藥物的影響

前,不宜駕駛車輛及從事可能因警覺性

降低導致危險的活動。

▎藥劑部藥師 姜欣榕

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治療

1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專ᕚజ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