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導管常問Q&A 


什麼是心導管 ?
Q 01: 心導管檢查的過程是怎樣?
 
  1. 進入心導管室後,護理人員會給您必要的術前準備,例如尿套放置,並讓您先在導管準備室稍候,至前一位施行導管手術病友手術完成。
  2. 輪到您進心導管檢查室時,護理人員會協助您移到檢查台上,接上心電圖導線,以便檢查中隨時瞭解您心電圖的變化。
  3. 護理人員為您在鼠蹊(或手腕)做皮膚消毒。醫師會覆蓋無菌大巾,施打局部麻醉劑,此時您會有刺痛、麻木的感覺,等麻藥發生作用後放入引入管及導管,隨著血管到達心臟正確位置後,注射顯影劑,可能您會有心跳加快、灼熱感或是嘔心嘔吐,這是正常的反應,醫師會請您配合深呼吸動作放鬆心情,使檢查順利進行。依血管病變程度醫師會決定是否執行氣球擴張術或裝置血管支架。檢查治療過程中,若您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4. 整個檢查治療約需1至3個小時,只作心導管檢查者,結束時即將全部管子拔除,傷口處直接加壓,直到確定沒有出血現象後,覆蓋無菌紗布,並以加壓帶繼續加壓止血。若行血管擴張術或支架放置術,因在治療過程中有使用抗凝血劑,血管套管可能留置數小時後才拔除。
Q 02: 心導管檢查是用來作什麼的?
 
目前約90%用在冠狀動脈攝影及狹窄處理,其他則可能用在處理周邊血管問題或心臟瓣膜問題,如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的壓力測量。
以冠狀動脈攝影為例,可分為檢查階段及治療階段:
  1. 檢查階段:約30分鐘,檢查3條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及狹窄的程度。 一般而言, 執行氣球擴張術的標準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70%或狹窄程度>50%且合併臨床及壓力測試(如核子醫學檢查)有嚴重缺氧狀況。 若狹窄程度不到標準,則不需進入治療階段。若狹窄程度達到標準,則可考慮執行氣球擴張術或裝置血管支架; 若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很厲害且執行心導管的醫師判斷不適合氣球擴張術或裝置血管支架的患者,亦可考慮繞道手術。
  2. 治療階段: 若狹窄程度達到標準,則執行心導管的醫師會跟家屬或病人本身討論後,即可執行氣球擴張術或放置支架。
    醫師會先以導線經過狹窄處,在將氣球順著導線帶至狹窄處,將狹窄處擴張,接著醫師會判斷此病灶是否需置放支架。通常在進行氣球擴張術後,狹窄處有可能會回縮(recoil)、血管亦可能產生內皮剝離(dissection),進而影響到冠狀動脈血流, 此時放置支架等於打上一層鋼筋在血管內壁作固定支撐的作用。
    此外,單純只作氣球擴張術,6個月後再追蹤,約一半的病灶會發生再狹窄的情形, 放了支架後,再狹窄率可降低為約20-25%(塗藥支架的狹窄率更低),所以目前在本院接受放置支架的病人比例超過90%以上。
Q 03: 從腹股溝與從手腕穿刺差別在哪?
 


穿刺部位

優點

缺點

從腹股溝:股動脈 1. 血管較粗,適合需要較多器械操作的時候
2. 適合週邊動脈檢查
操作中若有打抗凝血劑,4小時後才可以拔管,拔管後仍須臥床8小時
從手腕:橈動脈 檢查後僅需臥床1-2小時 1.血管較細,不適合需要較多器械操作的時候或老年人、身材較嬌小的人
2.檢查中保持同一姿勢太久,可能會不舒服
   
 

 
Q 04: 聽說有一種自動止血棉可以選擇?
 


進行心導管檢查所選擇的動脈較大、脈壓較強,同時檢查當中會使用抗凝血的藥物,因此檢查結束後止血需要加壓較長的時間,才能產生凝血,加壓的同時必須完全臥床,平躺至少 8~12小時候,經由醫護人員評估,才可下床活動。對於長時間臥床平躺,會覺得相當不適,甚至解小便也會產生困擾。臨床上已經開始使用"新式動脈術後止血棉",能夠幫助被穿刺的部位加速凝血,患者只需躺平2~3小時,減少臥床時間及照顧人力浪費。減輕重壓傷口不適,助於迅速下床活動。
 

 
Q 05: 心導管檢查要住院多久?
 


一般來說,心導管檢查需住院三天二夜,如果是放置頭頸部支架,作完必須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天,所以需住院四天三夜。   

 
 
Q 06: 塗藥支架與不塗藥支架差別在哪?
 

不塗藥支架

塗藥支架

置放時安全性 兩者一致 兩者一致
放置後心肌梗塞比率(1-3年的追蹤) 兩者一致* 兩者一致*
放置後中長期死亡比率(1-3年的追蹤) 兩者一致* 兩者一致*
放置後再阻塞比率 較高(約20-25%),所以再次作心導管的比例較高 較低(約5-8%)
 *大部分研究指出塗藥支架和不塗藥支架在放置後的死亡比率及心肌梗塞比率並無差別;但有亦有少數研究指出塗藥支架在放置後的死亡比率或心肌梗塞比率較不塗藥支架略低。
 

 
Q 07: 麻醉方式?
 

採局部麻醉,所以被檢查者是清醒的。
 

 
Q 08: 放置支架後就一勞永逸了?
 

放置支架是處理較狹窄的血管,其他部位的血管多少也有一些問題,只是狹窄程度不到處理標準,這些部位將來亦有可能造成嚴重阻塞的情形; 此外,支架尚有再狹窄的問題)。因此放置支架後並不是一勞永逸,病患須跟醫師好好配合,規則服藥,控制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如抽菸、喝酒等,必須戒除),另外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必須要注意飲食及規則服藥,好好控制,才能降低支架的再狹窄率及其他部位的狹窄程度。
 

 

做心導管該注意什麼 ?
Q 01: 健保有給付嗎?
 


有, 一般金屬支架給付標準如下:
1.急性冠狀動脈閉塞(acute closure):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手術進行時或術後24小時內急性閉塞或恐有閉塞之虞(threatened closure)時,且符合以下三者之一:(1)冠脈內皮剝裂(dissection)長度>15mm (2)冠脈顯影劑外滲(extravasation),嚴重度在type B (含)以上 (3)氣球擴張處遠端血流?TIMI 2。
2.氣球擴張處冠狀動脈狹窄改善不理想(suboptimal result of de novo lesion),需符合以下三者全部:(1)血管直徑>=2.5mm (2)經與血管直徑比例為1:1之氣球擴張後(3)殘餘狹窄程度>=40%。。
3.氣球擴張後再狹窄(restenosis)>50%。
4.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植入之血管發生>70%之狹窄。
5.冠狀動脈開口部病灶(ostial lesion)(左前降枝,左迴旋枝及右冠狀動脈之開口),需符合以下兩項全部:(1)血管直徑>=2.75mm(2)狹窄程度>=70%。
6.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阻塞(CTO, chronic total occlusion)>=2個月。
7.急性心肌梗塞12小時(含)以內,經氣球擴張術後。
8.心臟移植後冠狀動脈血管病變,需符合以下條件:(1)血管直徑>=2.5mm (2)經與血管直徑比例為1:1之氣球擴張後(3)殘餘狹窄程度>=30%。
@以上給付標準,每一病人每年給付3個金屬支架為限,但冠狀動脈內皮剝裂>50mm不在此限。
@氣球擴張後再狹窄者,應附第一次氣球擴張術工作記錄單及氣球擴張前後照片。
@如果您未符合健保支架給付標準的規定,支架費用需自付

 
Q 02: 檢查前要注意什麼?
 


檢查前--由護理人員協助將檢查部位之毛髮剃除,空腹至少8小時,接獲心導管室通知後,取下身上之活動假牙、飾品,更換手術衣、排空膀胱後,護理人員會為您接上點滴,務必在家屬的陪同下,由工作人院送至心導管室。  
 

 
Q 03: 檢查中注意什麼?
 


檢查中--檢查室人員協助放置尿套或看護墊,貼上心電圖貼片,醫師在檢查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待麻藥發生作用後,才會置入檢查導管並施打顯影劑(顯影劑注射過程中,會讓您覺得全身發熱約數十秒,這是正常現象,請您放心),檢查過程中,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即跟醫師反應。   
 

 
Q 04: 檢查後注意什麼?
 


檢查後—返回病房後,護理人員將依個人情況告知患肢活動限制及下床時間。 由大腿鼠蹊部進行檢查者,至少需臥床休息12小時,臥床期間之進食、排泄、活動則需由家屬協助, 由手進行檢查者,休息2小時後可依個人狀況下床活動。返室後,請先喝少量開水, 待10-20分鐘後無噁心嘔吐情況出現,即可進食。若發現傷口出現腫脹、滲血情形,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務必有家屬一旁陪伴,以免因姿勢性低血壓發生眩暈而跌倒。  
由手部進行檢查者,拔除導管後6小時換藥,1星期內勿提重超過25公斤。  
 

 
Q 05: 支架材質如何選擇?大約要花多少錢?
 


支架一般不鏽鋼材質,普通價錢27850元
目的:重於增加對腐蝕的阻抗性,減少血栓的生成和降低血管組織的反應

支架也有鈦鎳合金支架價錢50000元
目的:不僅提供了很好的腐蝕阻抗性,而且能有效地減少血管支架置放後血 管組織的反應,特別是血小板的凝集,血栓的形成和血管內膜的增生。

塗藥支架價錢單一支77880-90000元, 如果健保給付, 就扣掉27000元, 補差額的部份:
目前單獨使用氣球擴張,不置放支架治療冠狀動脈狹窄之再狹窄率約為30-45%;使用一般金屬支架的再狹窄率約為25-30%;使用塗藥支架之再狹窄率約5%。其中使用一般支架再狹窄率偏高的情況,包括血管細小(small vessel),冠狀動脈開口部病灶(ostial lesion),冠狀動脈分枝部病灶(bifurcation lesion),慢性完全阻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再狹窄率可以高達40%或以上。此類患者可以選擇置放塗藥支架以減低再狹窄發生的機會。     
 (上述金額僅供參考, 實際數字以門診為準)
    

 
Q 06: 手術後要休息幾天?
 

一般而言不用特別休息,只會建議手術後幾天勿長期站立導致傷口不舒服 有些人會休息1-2天再上班。
 

 

 
資料取材自台大醫網第 43 期             
圖片-Q&A專區

 本中心之文章影片等資料僅供參考,民眾有任何疾病請立即就醫診斷. 
 使用資料時, 亦請務必遵守著作權法的所有相關規定.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健康教育中心  
Copyright (C) 2006 NTUH Health Resource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