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親友住院治療或生產,常有至醫院探病,表達關心或分享喜悅的經驗,探病的時候有哪些應該注意的事項或避免踩雷的禁忌?讓我們一同來了解,避免讓自己的好意成為對方壓力!
一般探病的情境是有人住院,通常會住院都是身體有了重大的問題,不論是突發的意外或是生病,造成需要住院治療,即便因為懷孕生產的因素住院,身體也承受相當程度的耗損,而有好好休養、恢復的需求。因此,探病的過程如何傳達關心但又不至造成親友的壓力,著實是一門藝術。
第一種Ng版本「探病時間過長或太吵鬧」
正因為身體有靜養復原的需求,所以首先要留意探病的時間不宜過長,通常是半小時左右,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聊天的聲音要盡量降低,隨著病人的身體狀況和體力越差,探病的時間也應該要縮減來讓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也不致於造成隔壁床病友的困擾。不過各醫院對於探病的規定與限制不同,每個病人希望親友陪伴的時間也不一,臨床上曾遇過病人希望親友長時間陪伴、感覺較不孤單的情況,所以建議探病者可事先了解醫院規定或直接與病人討論。
第二種Ng版本「告訴病人因為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而導致生病或住院」
邀請大家思考一下,通常沒有人想要住院,正因住院是不得已的,所以病人心情已經不好,探病的過程以表達關心和正向鼓勵為主。臨床上曾遇過家屬告知流產的孕婦「你會流產就是因為吃太冷了!還有叫你不要拿剪刀,你就偏要拿。」不難想見這位家屬對於孩子沒了,心裡面感到悲傷和惋惜,但這種話聽在孕婦的耳裡,是非常難受和痛苦的。另一種臨床常見的互動是親友告訴病人「你就是吃太少了營養不夠,病才不會好」,其實病人何嘗不知道營養對身體的重要性,但有時因疾病的特性 造成胃口不好或吃不下,甚至腸阻塞一吃就吐,病人心裡也很著急擔心,所以這些話聽在病人耳裡,非但做不到,還增添心理壓力與挫折感。建議探病者可以鼓勵病人多休息,告訴他吃下的每一口、每一種食物都是對身體很好的照顧,建議他少量多餐即可。
第三種Ng版本是「太熱心給太多建議」
每當生病的事身邊越多人知道意見也越多,各種營養或保健食品甚至藥品建議不會少,像是曾有親友頻頻跟病人說「啊你要吃這個、吃哪個,才會對身體好,才會恢復健康!」越多不同意見和聲音,常讓病人感到猶豫、困擾,也可能與病人正在接受的治療互相衝突,所以探病者分享好用的東西或推薦食品的同時,也建議病人可諮詢專業的醫療團隊,了解這些輔助療法或營養補充品,是否會與病人正在接受的治療產生交互作用或不良影響,如果病人的接受度或意願不高就無須勉強。
第四種Ng版本是「在病人決定或接受醫療處置後,質疑正確性」
臨床上曾聽過有親友跟正在化療或術後的病人說「你怎麼會決定要化療,化療很毒!」或「你怎麼會選擇開刀,很傷身呢!」其實醫療上每個決定都很不容易,因為各有利弊和不同的影響,醫療決策的過程一般都是經過充份的病情告知和醫病雙方討論後達成共識,所以大家要盡可能尊重病人以及家屬做的決定,不要針對過往的決策檢討或者責怪,畢竟過去已無法改變,建議探病者可關心目前身體狀況及簡單了解未來的計畫,如果已經做了決定,尊重即可。
以上這些是我根據臨床經驗所提供的建議,但在這裡也想提醒大家,每個人治療或住院過程的想法與感受都可能有差異,所以上述原則適合多數人,但不見得適用於每個病人,另外也還有其他容易踩雷的Ng行為需要留意,故視情況觀察、確認及彈性調整是很重要的。只要在探病過程真誠表達關心,並且尊重病人的狀態及需求,相信那就是一次正向的人際連結與探病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