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維維是一位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母親懷孕 39周剖腹產下他,出生體重 3200g,出生後就一直住在醫院接受心臟問題及相關生理問題的治療,直到出生後 8 個多月才出院返家,9 個月大時因以奶瓶餵奶後常常出現嘔吐或咳嗽的現象,哭聲小且沙啞,此時的體重只有 6.3公斤,而且還不會翻身或坐著,因此兒科醫師將其轉介給語言治療師評估吞嚥進食功能與吞嚥治療。
從以上的案例作為一個開端,來談談有哪些危險因子可以告訴我們嬰幼兒有吞嚥困難?當我們發現嬰幼兒有吞嚥困難的時候,可以從那些面向來加強嬰幼兒的吞嚥功能與提升吞嚥安全,進而達到充足營養需求與促進生長發育。
一、孩子哭聲沙啞又小聲可能同時要注意,喝奶、喝水、吃粥的時候,或吃了之後會咳嗽,或是每次喝奶、吃粥時,呼吸聲音大,呼吸速率會變快,這要擔心可能聲帶閉合的能力不足,無法有效的阻擋食物或奶水掉入聲帶進入氣管造成誤吸入肺部的問題。
- 首先要轉介給小兒耳鼻喉科醫師檢查聲帶活動現況,如果聲帶閉合能力不足,吃稠粥、米糊,會比喝奶、喝水安全不嗆咳,所以若是大於 4 個月的嬰兒,可以漸進增加以湯匙餵食米糊、麥糊,以減少嗆咳的機會。
- 餵食的姿勢盡量不要讓嬰兒揚起下巴,抱挺以縮下巴的姿勢餵食也可以改善嗆咳機會,特別是 4 個月大之後不要以平躺姿勢餵食。
二、長期住院重病體弱的嬰幼兒,我們可以給他什麼幫忙呢?
- 當需要接受治療、手術、或是因病情暫時無法由口進食,需使用管灌食時,非不得已盡量避免長期在口中留置任何管子,如呼吸管、口胃管等,如此容易造成孩子口腔臉部過度敏感,之後可能會出現拒絕由口進食的問題。
- 在不能由口進食的期間,仍須給予安撫奶嘴誘發吸吮與吞嚥反射的機會。
- 在不能由口進食的期間,每日仍須給予口腔內的按摩,提供不同材質的物品或味道進行按摩,包括媽媽自己溫暖的手指頭、紗布、清潔口腔軟毛刷、軟毛牙刷、一般牙刷等。漸進沾上不同味道進入口腔內按摩,以提供不同的口腔內感覺刺激,預防未來當孩子可以嘗試由口進食時,卻因口腔從未或久未接觸不同的刺激與食物味道,而造成排斥進食的問題。
三、病重體弱或是心肺功能差的嬰幼兒,吸吮奶瓶時的注意事項。
- 密切觀察吸吮的過程中孩子的鼻翼、胸部、臉部膚色、情緒表現等,如果觀察孩子越吸越費力,呼吸變淺又快,可以在孩子每吸幾下就輕輕的將奶嘴移開,提供他喘口氣有短暫休息的時間後,再給他奶嘴繼續吸,也就是縮短每次吸吮時間,吸幾下,移開奶瓶,喘口氣再放入奶瓶吸,如此交替吸吮、休息、再吸吮,以改善費力吸奶的問題,同時能提升安全進食吞嚥的機會。
- 若孩子的吞嚥功能佳沒有嗆咳風險的話,可以選用大一點的奶嘴孔洞,以降低費力吸吮的可能,若是大於 6 個月的嬰幼兒,可以考慮儘早使用湯匙餵食,減少費力吸吮的機會。
四、若孩子拒絕由口進食,如何引導他願意接受食物呢?以下是漸進引導孩子的步驟。
- 讓孩子願意用手摸食物,可進行玩食物的遊戲。
- 角色扮演,餵小玩偶、小娃娃吃東西的遊戲。
- 化妝遊戲,將食物抹在臉上,或親親食物的遊戲。
- 用嘴唇抿著玩,用牙齒咬著玩。
- 自己抓著食物吃。
- 在愉悅的情境下進行。
- 不對孩子要求「你趕快吃!」、「你吃進去呀!」等,直接命令的話語。
- 進食中孩子有任何故意拒絕的次發反應,要裝作沒看到,如把食物丟在地上、故意作嘔、故意嘔吐、不斷的顧左右而言他等。要堅持立場只對正向的反應給予鼓勵。
- 切記一次只提供一種新的食物、或是一種新的味道或食器時,不能一次同時改變食物又改變味道。
- 不要急要有耐心,每次就會有一點一滴的進步。
五、動作發展慢,活動能力不好的孩子,如上述維維 9 個月大還不會坐,雙手也無法抓握奶瓶等,他的口腔嘴唇、臉頰、舌頭等肌肉的活動能力可能也弱,需要特別加強。以下被動運動可以於每日清潔口腔或刷牙時同時進行。
- 舌頭被動運動,家長可以將紗布包著孩子的舌頭輕輕左推、右拉、後推、前拉重複多次的被動運動。
- 雙脣運動,家長的食指置於孩子的上唇內側,大拇指置於上唇外側,同時夾住上唇,順著右側嘴角往左側嘴角的方向,將嘴唇由鼻側往下巴方向拉下。完成上唇往下巴方向抿下的被動運動後,再進行下唇由下巴往鼻子方向拉動,以促進上下唇相抿的動作,提升閉唇力量。
- 當孩子的認知成長到可以玩吹玩具喇叭、小哨子、卡阻笛時,也可以利用這些吹動玩具的活動,來促進孩子圓唇抿唇的動作能力。
- 將固體食物包在紗布袋或是食物咀嚼袋內,提供孩子安全咀嚼、與舌頭攪拌的動作機會,以促進舌頭靈活度與肌肉力量。
- 促進臉部臉頰活動,如和孩子玩親親小手吻別的動作、/噗噗噗/鼓臉頰彈唇如噴口水的動作、對著拿起來的衛生紙或小手帕吹風風讓其飄高高等,日常中親子共玩的小遊戲,都是可以誘發孩子臉部的主動動作能力。
結語
嬰幼兒的成長發育首要有充足的營養攝取,特別是有吞嚥進食問題的孩子,更應該密切注意體重與生長指數的變化,若目前成長緩慢、體重過輕、時常發燒、痰聲很重時,則需先考慮營養攝取要足夠,體重要能合理增加,如果由口進食無法達到體重的成長,就必須先以管灌食來補充,同時接受語言治療師的吞嚥治療,營養師的營養評估與諮詢指導,小兒科醫師與小兒耳鼻喉科醫師的定期追蹤,讓孩子在安全吞嚥、愉快進食中,日益茁壯與成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