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紅腫又會壓痛,最常見的就是原因之一就是「長針眼」了,常有人開玩笑說長針眼是因為「看了不該看的東西」,也有人說針眼會傳染,其實,針眼的醫學名稱叫做「麥粒腫」(Hordeolum),其成因是眼皮的瞼板腺(眼瞼板中分泌油脂的腺體)阻塞,加上急性細菌感染所致,所以眼皮會紅腫脹痛,並造成眼睛的壓迫感或異物感。

    針眼初期發作時,眼皮上可能還未出現明顯的腫塊,只會略感不適或眼皮浮腫,隨著細菌在瞼板腺內滋生,眼皮上的腫塊會越見鼓起,並有明顯的壓痛點,如果針眼位置較淺,靠近皮膚,有時會看到腫塊上出現膿頭,甚至會自行爆開,一旦有膿流出來,腫痛就會有所改善。但如果針眼的位置在眼皮較深處,則不易從皮膚爆開,反而會有更明顯的脹痛感,發炎時間也較長。但是,我們不建議患者自行把膿頭用針挑開或用手擠出來,因為使用未經妥善消毒的針,或是未經消毒的手指,很可能會造成二次細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萬一細菌感染擴散,嚴重甚至可能引發眼窩深處或腦部的感染。一個小針眼也可能演變為大問題,所以針眼的膿包不應自行刺破,建議由眼科醫師判斷處理,如果病灶已自行爆開,更要就醫塗抹抗生素藥膏,以免細菌又從傷口趁虛而入。

    關於針眼的治療,初期可針對眼皮的痛點進行熱敷、按摩,再搭配醫師開立的抗生素眼藥膏,有時一週內就會痊癒。熱敷眼瞼可用乾淨毛巾浸濕在略高於洗臉溫度的熱水中,擰乾後敷在眼皮上,每天可做三至四次,每次三至五分鐘。熱敷能幫助暢通阻塞的瞼板腺,增加眼瞼血液循環,以帶走發炎物質;按摩則能幫助發炎腫脹的病灶軟化,讓瞼板腺分泌物排出。常聽到有人說:長針眼時要用對側的手繞過頭後面去拉患側眼的眼尾,其實這個動作並沒有錯,目的就和按摩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不一定要用對側的手去拉,只要能夠拉眼尾達到使病灶受到擠壓按摩,都是有幫助的。不過,萬一上述治療無效,幾天之後病灶越腫越大,越來越痛,就可能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眼皮會廣泛性地紅腫熱痛,可能原本位在上眼皮的針眼,卻連下眼皮都腫起來,這時就絕對要盡速就醫,需要加上口服甚至靜脈注射的抗生素,且不宜再熱敷,反而應改為冰敷以減緩腫痛。有少數的情形,感染已變成一包膿瘍,抗生素治療反應不佳時,就需要考慮透過手術切開排膿。

    針眼的成因與瞼板腺的健康有關,瞼板腺分泌旺盛、油性膚質的人是較可能因瞼板腺阻塞而好發針眼的族群,其他例如吃太多油炸類、堅果類、花生、巧克力、荔枝、龍眼等食物,或冬令進補過度,也可能會增加針眼發生的機會,還有過度疲勞、熬夜、內分泌失調、愛揉眼睛等,也是容易導致針眼的可能原因。因此平時我們可以多保養眼瞼的健康來預防針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每天睡前熱敷眼瞼一下,可使瞼板腺保持通暢;其次是洗臉時好好清潔眼皮,特別是眼妝要卸乾淨,睫毛根部的眼皮要確實清洗到,才不會造成瞼板腺的開口阻塞;第三是注意飲食和作息,避免一下吃進大量堅果或油炸的食物,作息正常不熬夜過勞。最後就是少揉眼睛,減少細菌附著於眼周而伺機感染。

    針眼其實不會傳染,有時一眼長完針眼,另一眼又長,可能是兩眼的瞼板腺同時阻塞感染;若一家人裡面同時都長了針眼,則可能反映出全家人有著較不適宜的飲食或生活習慣,並不是互相傳染所致。反覆發作的針眼也可能是其他的潛在疾病,臨床上有少數患者在眼皮同一部位反覆長針眼,且傷口久久不癒,結果經手術切片化驗才發現是眼瞼的惡性腫瘤,為少見的眼瞼皮脂腺癌,因此若同一部位反覆發生針眼,別掉以輕心,還是應找眼科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