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出現的麻疹疫情
今年(2024年)二月,國內公布首例麻疹本土病例,是一位 30多歲男性,因持續發燒,並伴隨咳嗽、喉嚨痛等症狀,之後出現紅疹,經通報檢驗確診為麻疹。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監測資料,全球麻疹疫情自去年(2023年)明顯上升,歐洲地區增加幅度最為顯著,並以未滿5歲的孩童比例最高(約占40%),主要是因為與麻疹疫苗接種率下降相關,預估疫情將持續至今年(2024年),影響所有年齡層的民眾,不可輕忽。
高傳染力的麻疹
麻疹,台語俗稱“出避”或“出麻”,是傳染力極高的疾病。在麻疹疫苗未發明之前,麻疹的基本傳染數(R0值)」為20,代表一名確診麻疹的患者可以感染 20人,遠大於COVID-19的R0值(4~7),超過 99%的人口在成年之前都得過麻疹,幾乎每個人都難逃一劫;而在麻疹疫苗普及之後,幫助減少了 90%的個案數。近年來,因為COVID-19疫情的衝擊影響了各項疫苗的接種率下降,隨著相關感染措施逐步解封,導致麻疹的疫情在各國陸續出現。因為疫苗接種疫不足,曾在美國與加拿大造成超過千人的群突發感染(outbreak),其中,90%為未接種疫苗或不確定疫苗接種史。隨著國境解封,出國旅遊、探親的民眾顯著增加,伴隨可能增加麻疹感染的風險,需要謹慎。
麻疹的疾病概論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症,人類是唯一之宿主及傳染窩,可經由空氣、飛沫、接觸等方式傳播。典型麻疹的症狀,在感染初期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畏光、流眼淚、眼睛發紅)等,與感冒不易區分,此時,在口腔內側黏膜會出現白點(Koplik spots,科氏斑)。從發燒症狀開始 3-4天後出現會皮疹,順序從臉部開始,再逐漸蔓延到身體軀幹,最後到四肢,皮疹會融合成一大片區域,顏色會由紅色逐漸轉變至暗紅色,一般出疹的時間約4-7天。大部分的病人,大約二週可康復,少數個案(約 5-10%)可能出現中耳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併發症,甚至引起腦炎或神經系統的後遺症。曾經完整接種過麻疹疫苗的人,疫苗保護時間大約可持續 20年,在抗體消退後,若再接觸到麻疹病毒感染,可能轉成麻疹非典型症狀,不一定會出現發燒、皮疹及結膜炎,增加診斷的困難度。
在溫帶地區,麻疹好發於冬、春兩季。麻疹的潛伏期,從感染麻疹病毒開始至出疹約 7-18天,平均約 14天左右。麻疹的傳染力很強,可經由空氣、飛沫、或接觸患者鼻咽分泌物而感染。麻疹患者在出現皮疹的前、後4天內都具有傳染力,在此階段,若與患者處在同一空間,空氣中散布的麻疹病毒,2個小時內仍具有傳播能力。
麻疹的高危險群
未得過麻疹、或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人,只要體內沒有麻疹抗體,就可能感染。例如,未打疫苗的嬰幼兒、免疫不全者、孕婦、醫護人員,以及工作頻繁接觸外國人者(如航空公司機組員、機場工作人員、導遊及觀光餐飲業等),都屬高危險族群。完整接種麻疹疫苗的保護力大約可以持續 20年。因此,1981年(含)後出生的中壯年人口,因為本土麻疹大規模疫情消失,無法由自然感染得到長期保護力,再加上年幼時所接種的疫苗保護力已逐漸消退,若因工作或旅遊因素,而可能接觸麻疹高風險區域外國人者,建議追加麻疹疫苗。
麻疹的診斷
麻疹的臨床診斷,符合以下三條件者:
一、全身出疹 3天以上。
二、發燒(溫度超過 38.5度)。
三、至少具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畏光、流眼淚)三種症狀其中的一種。
麻疹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包括血清抗體檢查、麻疹病毒分離培養、與麻疹病毒核酸檢測(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若先前曾接種麻疹疫苗,當再接觸而感染時,血清抗體檢查易受干擾,而較難判定是否為急性麻疹確診個案。因此,近幾年,以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檢測患者急性期血液、尿液、喉頭拭子…等檢體,已漸成為確診急性麻疹個案的實驗室方法。
麻疹的治療
目前並無特定專一治療麻疹的抗病毒藥物,主要為支持性療法及避免併發症的產生。對於免疫力不足與嚴重感染的病人,可考慮抗病毒藥物(如Ribavirin)與干擾素治療。
麻疹的預防
一、幼兒常規麻疹接種疫苗:由於麻疹在出現皮疹前即具有傳染力,因此,接種疫苗為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依據目前國內疫苗接種時程建議,幼兒應於出生滿 12個月接種第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並於滿 5歲至入學前完成第二劑MMR疫苗接種,其保護效益可達 95﹪。
二、避免出入空氣不良之密閉空間:因麻疹是經由空氣、飛沫、與接觸傳染的疾病,且傳染力極強,民眾應避免帶疫苗接種未完全的幼兒出入密閉空間及至醫院探視病人。
三、赴麻疹流行地區者建議出國前加強疫苗接種:由於我國之鄰近國家仍為麻疹流行地區,民眾因經商、旅遊、探親往返國境,造成麻疹境外移入個案日益增加,因此建議:
- 一歲以下嬰兒:應避免前往。如須攜 6個月以上未滿 1歲的嬰兒前往時,可於出發 2週以前,至各鄉鎮市區衛生所為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
- 1-6歲之學齡前幼兒,未完成MMR疫苗接種者:應於接種MMR疫苗兩週後再前往。
- 於出國前至國內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針對 1981年(含)以後出生的成人,建議自費接種 1劑MMR疫苗後再行前往。
四、高風險成人族群的疫苗接種建議:
- 未曾接種、接種史不清楚者或檢驗未具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者,應完成 2劑MMR疫苗接種。
- 工作性質會頻繁接觸外國人者、醫療照護工作人員、照護未接種第 1劑MMR疫苗嬰幼兒之機構工作人員:針對 1981年(含)以後出生的成人,若不具有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者,建議補接種一劑MMR疫苗。
- 無疫苗接種紀錄或是麻疹/德國麻疹抗體陽性證明之育齡婦女,應在準備懷孕前完成接種 2劑MMR疫苗。
結語
麻疹,具有極高的傳染力,雖然是古老的疾病,但目前仍未有特定專一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完整接種二劑MMR疫苗的保護力可達 95%,保護時間約 20年。由於台灣鄰近國家仍為麻疹流行地區,加上COVID-19疫情衝擊,導致疫苗接種率下降,與疫情後國境開放旅遊人口增加,這些都是造成麻疹疫情的潛在威脅。在此當下,重新了解這個疾病,增加疫苗接種率,做好相關預防措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參考資料: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easle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easles
- 衛生福利部新聞稿. https://www.mohw.gov.tw/cp-16-77732-1.html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麻疹Q&A.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tXlXJpy4M3fAbZIPwgLO9Q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麻疹-核心教材. https://www.cdc.gov.tw/File/Get/eH0KllYdi__tvUdV8al0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