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負責合成、代謝、解毒及儲存營養素。然而,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脂肪肝問題。脂肪肝主要是肝細胞內囤積的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過多,肝細胞充滿了油滴,俗稱「肝包油」,這種脂肪堆積過多的一種病理狀態在醫學上稱為脂肪變性(steatosis)。民眾大多是在健康檢查時,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自己有脂肪肝。雖然脂肪肝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脂肪長期堆積在肝細胞中,還是有機會造成肝發炎,導致肝發炎指數(天門冬胺酸轉氨基酶[AST],丙胺酸轉氨基酶[ALT])異常、肝纖維化,嚴重時可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了解脂肪肝的成因、預防及治療方法,對於維護肝臟及整體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脂肪肝的成因
目前脂肪肝的成因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 代謝症候群:如肥胖、第2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疾病,這些疾病會影響肝臟脂肪代謝,容易形成脂肪肝。
- 不健康飲食:現代人飲食多以高脂肪、高糖、高熱量食物為主,這些食物會使肝臟負擔加重,導致脂肪在肝臟內堆積。
- 缺乏運動:運動不足會導致脂肪在體內積聚,特別是腹部脂肪,這些脂肪進一步轉化為肝內脂肪,形成脂肪肝。
- 過度飲酒:酒精代謝產物對肝細胞具有毒性作用,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害肝細胞,且導致脂肪堆積。
- 藥物及毒物:某些藥物及毒物會損害肝臟,導致肝細胞脂肪變性。
- 基因:PNPLA3基因的多型性目前被認為與脂肪肝有關。
另外,男性、年長、高血壓及胰島素抗性等因素也都是脂肪肝的危險因子。據統計,脂肪肝在第 2型糖尿病病人的盛行率約為 55%,在肥胖患者中甚至高達 80%。因此,當一個人有脂肪肝,代表也可能有這些疾病或代謝異常,需要一併注意。
代謝性脂肪肝病的診斷
傳統上來說,會先依照有無飲酒將脂肪肝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兩大類。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需要排除病毒性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炎或藥物性肝炎等原因,通常需要接受肝切片才能確定診斷。由於脂肪肝病的問題越來越普遍及重要,為了要簡化診斷流程從排除性(exclusion)變成涵蓋性(inclusion)的診斷條件,反應出此疾病的重要致病機轉(代謝異常),也要減少「酒精」或是「肥胖(fatty)」這兩個字導致患者的被歧視感,所以這幾年各大醫學會推動脂肪肝病的新正名運動,2023年6月美國肝病醫學會提出來的新名詞:代謝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 也開始被臨床醫師接受及廣泛使用。後續的說明會以此代謝性脂肪肝病為主。
代謝性脂肪肝的診斷,需要先確定肝臟有脂肪肝(可以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影像或是肝臟切片),再加上5項代謝異常中的一項。五項代謝異常分別為:糖尿病或是糖尿病前期、肥胖(BMI>23 kg/m2)、高血壓、三酸甘油脂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目前代謝性脂肪肝在一般民眾的的盛行率約為 30%。
代謝性脂肪肝的症狀
脂肪肝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1.疲勞乏力:肝臟功能減退會影響人體能量代謝,導致疲勞、乏力。2. 腹脹及肝區不適:肝臟腫大會引起右上腹不適或隱痛。3. 體重變化:部分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或增加的現象。4. 其他症狀: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憂鬱或是焦慮等。
代謝性脂肪肝對健康的影響
代謝性脂肪肝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嚴重後果。約2-5%的代謝性脂肪肝患者會進展為代謝性脂肪肝炎,此時血液檢查中的肝臟指數會異常升高。若持續發炎進一步發展會引起肝細胞損傷,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導致肝硬化。也可能會產生肝硬化的併發症如胃或食道靜脈瘤曲張出血、腹水、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肝性腦病變。此外,患有代謝性脂肪肝的患者還面臨其他肝外疾病的風險。代謝性脂肪肝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增加了糖尿病的風險。代謝性脂肪肝患者常伴有代謝症候群,這些疾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肝外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骨質疏鬆症和憂鬱症等合併症。一旦出現任何臨床證據,應將他們轉診至相關專科醫生。
代謝性脂肪肝導致的肝癌
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癌逐漸下降,因為脂肪肝導致的肝癌則逐年增加。就如同病毒性肝炎一樣,脂肪肝導致肝硬化後會增加肝癌的風險,然而,只有脂肪肝但沒有肝硬化的患者也會有發生肝癌的風險。肝纖維化是導致肝癌主要的因子。近年來非侵入性的肝纖維化檢查如肝纖維化檢測儀(Fibroscan)或是用簡單的年齡、AST、ALT及血小板計算的(FIB-4)指標成為臨床上很重要的工具。第2 型糖尿病的存在會增加肝癌風險 2 倍,且增加1.5倍死於肝癌的風險。代謝症候群合併第 2 型糖尿病會增加5倍肝癌風險。肥胖(BMI >30 kg/m²)會增加2倍肝癌風險,而 BMI >35 kg/m² 會增加4倍肝癌風險。目前對於代謝性脂肪肝病病沒有很好的篩檢肝癌的建議,因此發現肝癌時通常較大,診斷較晚期,且死亡率也較高。目前需要找出肝癌篩檢的計畫且持續教育民眾及醫療人員。
代謝性脂肪肝的預防及治療
預防和治療代謝性脂肪肝的關鍵在於改變生活方式及改善代謝狀況。首先還是建議從「非藥物治療」方面著手,也就是飲食、運動、減重、營養補充品等層面。在飲食方面,若攝取過多熱量、飽和脂肪、精製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飲料,常造成肥胖及脂肪肝,因此,若能每天減少500到1000大卡(kcal)的熱量,減少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攝取量,改採較為健康的地中海飲食型態,採取低脂、低糖、低熱量的飲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及瘦肉,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就能改善脂肪肝。
建議要適量運動,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運動訓練對脂肪肝患者的肝臟和心臟代謝功能狀態有益,可降低心血管風險。建議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規律和適度運動,或是每周增加至少60分鐘的活動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於減少肝內脂肪堆積,可改善脂肪肝。專家們也特別推薦能夠使用大塊肌肉的連續、有節奏的有氧運動;在一些研究中,瑜珈、皮拉提斯和太極拳,對減少脂肪肝的效果也不錯。
積極控制體重,通過飲食和運動控制體重,特別是減少腹部脂肪,對於預防脂肪肝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研究,如果能夠減輕 5% 體重,有助於改善脂肪肝;若要有助於改善肝纖維化,則需要減輕至少10%的體重。體重減輕,也可以降低肝指數。至於有病態性肥胖的脂肪肝病人,若採取更積極的減重手術,可讓體重持續減少達30%,同時可改善第2型糖尿病、脂肪肝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降低心血管風險和相關發生率。避免過量飲酒,男性每日飲酒量不超過20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0克酒精,對於已有脂肪肝的患者尤為重要。
藥物治療,對於部分高危險群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降脂藥物、胰島素增敏劑、或是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Glucagon like Peptide-1-Receptor Agonist,GLP-1 RA)。這些藥物常是藉由達到減重的效果已改善脂肪肝。在2024年3月有第一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用於治療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伴有中度至重度肝纖維化的藥物(Resmetirom)。Resmetirom是一種非類固醇選擇性甲狀腺激素受體-β藥物,作用機轉是通過結合甲狀腺激素受體-β,活化基因轉錄,進而影響脂質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肝臟脂肪積聚。對於有脂肪肝高危因素的人群如糖尿病的患者,應定期進行肝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結語
脂肪肝作為現代社會常見的肝臟疾病,其潛在危害不可忽視。儘管脂肪肝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來預防脂肪肝,是維護肝臟健康的關鍵。同時,對於高危險人群,定期體檢及早期診斷尤為重要。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有望減少脂肪肝的發病率,保護肝臟健康,遠離肝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