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女士,50歲,為北部某金控總經理,工作繁忙常外食應酬,但自從 45歲起就有便秘與痔瘡的困擾,服用藥物後沒有改善,偶然在街上診所看見「高階防癌抽血套餐」只要 3999元,包含 10幾種腫瘤指數及一般常見檢驗,檢查後只有微微血糖升高,癌指數都正常,陳女士心理比較放心,並著力於事業發展。兩年後發現右下腹痛,體重輕微減輕三公斤,於是又到的同一家診所安排一次「高階防癌套餐」,癌指數也都正常,血糖也是微微升高,半年後陳小姐出現血便與腹瀉,同時體重再減輕 10公斤,自身覺得是痔瘡造成的血病,懷疑自己得糖尿病才會變瘦,前往家醫科診所檢查,檢查結果並無糖尿病,醫師建議病人做大腸鏡檢查,但陳小姐聽說大腸鏡非常難受而拒絕。一週後,陳小姐肚子大痛昏迷,被送往台大急診,電腦斷層顯示有 7公分大腸腫瘤造成腸穿孔,合併肝臟轉移。醫師執行腫瘤指數 CEA、CA-199,仍是正常,陳女士家屬情緒崩潰,對結果無法接受。
陳女士家屬覺得很疑惑,為何腫瘤指數都正常,還會罹癌呢?並且提到同事 CA-199有紅字為偏高十年了,為何會沒事呢?腫瘤指數到底準不準,高階防癌抽血是不是噱頭?
以下就五個問題帶大家了解腫瘤指數的迷思
一、什麼是腫瘤指數?
腫瘤指數又稱為血清腫瘤標記,與仿間大家害怕聽到的癌指數有相關,比如說 CEA、CA-125、CA-199、PSA和AFP,這些指數其實是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會分泌的物質,正常在血液中都有其上限,因其對應的幾種癌症,特別會分泌此類物質,才被稱為腫瘤指數。只要體內細胞因發炎、異常增生或癌變後分泌的特定物質,例如蛋白質、多醣等,都會分泌腫瘤標記,進入人體的血液、尿液和組織中。因此,在血液、尿液或特定組織中都可以找到腫瘤標記,但通常通過抽血檢測是最方便的方式。所以腫瘤標記升高,也有可能是長期發炎或是異常增生的良性腫瘤,都有可能分泌,不全然是癌症才會分泌腫瘤標記,這是民眾常誤解的地方。
二、為何腫瘤指數都正常,就可以代表身體中沒有癌症嗎?
即使腫瘤指標正常,也不一定代表身體中沒有癌症。癌症在早期階段,腫瘤還非常小不足以產生腫瘤指數變化,導致腫瘤指標的水平仍然在正常範圍內。另一種情況為不同種類的癌症,不一定會產生腫瘤指數相關的變化,如肺癌就有分成不同種基因型,有些肺癌的腫瘤指數(CEA)不一定會高。而在臨床上癌症第三期,甚至第四期,也不一定會看到癌指數超標。因此,單憑腫瘤指標的結果無法排除癌症的存在。
三、檢查中腫瘤指數升高,就可以代表身體中有癌症嗎?
誠如前面觀念,腫瘤指數升高不能完全等於罹癌,所以腫瘤指數升高就很緊張地覺得罹癌了的觀念也不完全正確。腫瘤指數是癌症診斷和治療中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其升高並不一定意味著患者一定罹患癌症。事實上,某些腫瘤標記受到發炎或是其他疾病影響,舉 CA-125為例,它是一種存在於身體多個部位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包括婦科器官(如子宮內頸、子宮內膜、卵巢)、腹膜、肋膜、心包膜、乳腺、腸道、肺臟和腎臟等。因此,任何影響到這些部位的生理變化都可能導致 CA-125數值的變動。例如,在月經期間進行抽血,CA-125可能暫時性升高。懷孕、子宮外孕、骨盆腔發炎或最近進行腹腔或骨盆腔手術等情況都可能導致 CA-125數值的波動。此外,一些良性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和子宮肌瘤等,也可能使 CA-125升高。內科疾病,包括心衰竭、肝硬化、乳癌和肺癌等,也可能導致 CA-125升高,但都不代表身體中有罹患癌症。因此,在解讀檢測結果時,我們需要謹慎專業,不能輕易下斷語。
四、腫瘤指數是否能當做診斷癌症的標準?
既然前述所說,腫瘤指數升高不代表身體中有癌症,腫瘤指數正常又無法排除癌症,那不是很矛盾嗎?那腫瘤指數是用來幹嘛的呢?
縱使醫療日新月異,坦白說,並沒有完美的腫瘤指數可以預測癌症,要有完美的腫瘤指數要同時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定性這兩個標準。白話一點說明,就是「某特定腫瘤指數」只要一高即可確定指出是「某特定癌症」。敏感度高的癌指數可以作為早期癌病診斷、篩檢、療效及預後評估,也可做為早期偵測復發的參考, 而特定性高的指數則可以協助診斷。可惜如此「完美的」血清癌指數目前並不存在。也因此其他診斷方法,如影像學檢查(如CT掃描、MRI和超聲波)以及組織檢查(如活組織檢查或活檢),當臨床上有懷疑,醫師便會執行影像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癌症。綜合利用多種檢查方法,可以更準確地診斷癌症並進行治療。除此之外,在臨床上,針對曾經罹患癌病或目前因癌病仍接受治療的癌友,在治療前相關指數就已上升者, 治療後指數的變化可以用來作為評估癌症治療效果好壞的參考。
五、對於一般民眾(未曾患病),初次檢查中萬一發現有些腫瘤標記升高應該如何處理?
再重申前面重點,腫瘤指數升高不能完全等於罹癌,所以腫瘤指數等於癌指數的觀念也不完全正確,應配合醫生做進一步的了解。好的醫師會詳細詢問病患相關症狀與家族病史,解釋可能的狀況及需要進行的相對應檢查,有時檢查並無法發現任何病變,醫師通常會建議作密切的腫瘤指數追蹤,通常會是2-3個月,如果指數降低或持平,則會拉長追蹤間隔,常見的狀況是這些指數保持不變甚至降低,這時通常表示這指數的變化與癌症並無相關。若腫瘤指數持續上,就需要更高階影像或是侵入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