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致病機轉

氣喘的誘發因子

    外因性氣喘:接觸外在過敏原(這些過敏原含有蛋白質的成分,可以透過抽血得知),經過免疫系統作用產生發炎物質侵犯氣管產生一連串的症狀。 過敏原因人而異,有動物(如:蟑螂、貓、狗) 、灰塵、黴菌、花粉等,其中塵蹣為最常見。

    內因性氣喘:刺激物直接侵犯氣管的黏膜及組織,此類刺激物(無法由抽血得知)。 氣管黏膜經常接受刺激後會造成支氣管痙攣,常見原因如胃食道逆流、肺部感染、感冒、心理壓力、運動、吸入刺激物(煙)、冷空氣。

    不管原因是什麼,氣管都已經變的敏感易受刺激容易產生氣喘的症狀,所以在治療上已經沒有不同,而且也都會因彼此的原因造成氣喘發作, 所以任何可能造成氣喘發作的因素全部都要避免。

氣喘常見的症狀

    典型的氣喘症狀不會一直持續、會間隔一段時間反覆發作,發作時不一定三種症狀全部出現。症狀通常由運動、大笑、過敏原、冷空氣引起,病毒感染常會引發症狀惡化。就筆者臨床經驗來看,大部分的病人氣喘表現的症狀是「咳嗽不會好」及「常反覆感冒」。感冒及氣喘臨床症狀很相似,許多人會混淆不清把氣喘當感冒治療,反而延誤治療,以下表格教你區分感冒與氣喘的不同 :

差異 感冒 氣喘
誘發因子 上呼吸道細菌或病毒感染 過敏原刺激造成
症狀 喉嚨痛、發燒、咳嗽、鼻塞、流鼻水和打噴嚏,另有可能出現四肢痠痛、拉肚子等症狀 間歇性呼吸困難、咳嗽、喘鳴及胸悶(下呼吸道症狀明顯)
分泌物 黃、黃綠色黏稠 白色、透明泡沫狀
好發時間 一整天都不會停 在夜間或清晨特別容易發生
病程 約 1~2週之內痊癒 過敏原及發炎反應還存在就會一直持續

氣喘的治療

    從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氣喘不是感染的問題,而是因為環境的改變及刺激造成的發炎,所以不是吃抗生素或是用感冒藥來治療,長期治療的藥物選項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別誤會吸入性類固醇

    許多病人聽到需要使用類固醇治療便擔心長期使用可能會變胖、月亮臉、骨質疏鬆的副作用,口服類固醇吃進胃裡會傷胃且會透過腸胃吸收後影響全身,長期服用口服類固醇的確可能產生以上的問題。但吸入型類固醇是將藥物透過吸入器的設計,把藥物分解成細小的分子隨著深吸氣的動作吸入氣管及肺部,並配合後面閉氣5-10秒讓藥物附著在氣管的黏膜,降低呼吸道黏膜層發炎現象及放鬆氣管上緊縮的平滑肌,吸藥的過程沒有吞進肚子裡的動作,所以不用分吃飯前後,也不需要跟平常使用的口服藥或保健食品分開使用。

    吸入型類固醇劑量很低,口服一顆類固醇的劑量為 5mg,換算成吸入型藥物的單位為 5000mcg,目前國內吸入型類固醇最低劑量一口為 92 mcg,若一天只吸一口,等於吸 50天才會等於一顆口服類固醇,所以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並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也不會變胖,使用吸入型藥物就像在敏感的呼吸道擦藥,是最簡單且最沒有副作用的方式來控制疾病。病人並非一輩子都要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停藥時間要看病人控制的狀況,當病情穩定經過醫師判斷後會告知減藥或停藥,不要自行調整,否則更容易造成急性發作,增加整體的用藥量。氣喘病不會因用藥越來越嚴重,反而是沒有好好用藥控制病情,讓支氣管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吸入型類固醇沒有全身型的副作用,但可能出現聲音沙啞、嘴乾、口腔內破皮或有念珠菌的感染,因此吸完藥後要立刻漱口至少3次(最好可以仰起頭來漱到喉嚨,但如果容易嗆到就不需要),並且慢慢地喝 300CC的溫開水,若有平常要吃的口服藥或保健食品可以同時使用。

    不同於口服類固醇可以接近百分之百完全吸收,吸入型類固醇往往只能有1/3到1/5的吸收率,所以必須具備良好的操作技巧。吸入器使用技巧差會使肺部的藥物沉積率不佳,進而導致氣喘難以控制,增加急性發作風險及不良事件,如果需要了解自己的吸入型藥物正確的操作方式,可上網搜尋「台大影音網」→「護理部」→「氣喘衛教」,選取自己的藥物用藥影片。

    台大影音網https://media.ntuh.gov.tw/

過敏原與環境控制及日常生活自我照護

    氣喘是因為有過敏體質加上環境的刺激引發氣喘的過度反應,我們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基因,所以除了好好用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治療也很重要如:過敏原與環境控制可減少刺激的來源降低發炎反應,有助於改善氣喘的控制並且減少藥物的使用量,這些非藥物處置包含:

處置/介入 建議內容
戒菸
  • 每次回診皆強烈建議病人戒菸,並提供戒菸管道
  • 氣喘病童的家長和照護人員,建議他們與病童共處一室或共同乘車時應避免吸菸
  • 建議氣喘病人遠離二手菸
體能活動
  • 應鼓勵氣喘病人進行規律的體能活動
  • 建議病人規律使用含吸入型類固醇吸入器以避免運動可能誘發支氣管收縮
  • 運動可能誘發支氣管收縮,相關處置方式的建議:
    • A.運動前暖身
    • B.運動前使用速效氣管擴張劑,例如: Berotec或Ventolin
    • C.運動前使用ICS-formoterol,例如: Symbicort或Symbicort Rapihaler
  • 規律的體能活動能增進心肺體適能(例如:游泳),對於肺功能及氣喘症狀有些許的益處
鑑別職業性氣喘
  • 辨別工作中是否存在造成過敏的根源,並及早移除
  • 可以到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以尋求專業建議
  • 針對成年後才發病的氣喘病人,應主動告訴醫師工作史
避免誘發氣喘之藥物
  • 阿斯匹林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不須特別禁用,除非過去有藥物反應
  • 主動告訴醫師是否曾經使用某些藥物引發過敏反應
  • 注意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之使用,釐清是否有氣喘之病史,若氣喘情況變差應建議停止使用
健康飲食
  • 鼓勵氣喘病人多吃蔬果
  • 除非有特定的過敏原,否則不建議替別避免特定食物
  • 對於已經確定的食物過敏原,避免食用可以降低急性發作
  • 對於已經確定的食物添加劑過敏原,不需要完全避免,而過敏症狀通常也會隨著氣喘改善而改善
避免室內外過敏原/
空氣汙染
  • 控制濕氣與黴菌有助於病人降低症狀和藥物使用
  • 有敏感體質的人,當花粉和黴菌量較大時應待在室內並關閉門窗,使用空調可以降低暴露量
  • 天氣不好時應待在室內,避免戶外劇烈活動,在有病毒感染之下也應避免有空汙的環境
減重
  • 在肥胖的氣喘病人中應將減重納入治療的一環
  • 減重加上一周兩次的有氧及力量訓練比起單獨減重更能有助於控制症狀

避免室內過敏原
過敏原 優先建議的方法(證據力較強) 可考慮的其他方法
塵螨
  • 使用非穿透性的床具
  • 以高溫清洗床具(55-60°C)
  • 將地毯換成硬式地板
  • 殺螨劑或單寧酸
  • 使用HEPA(高效能濾網)過濾的吸塵器
  • 減少物品避免灰塵堆積
  • 將絨毛玩具移除、熱洗或冷凍
寵物
  • HEPA(高效能濾網)空氣清淨機
  • 停止飼養貓狗
  • 讓寵物遠離主要生活區塊/臥室
  • 清洗寵物
  • 將地毯換成硬式地板
  • 使用有HEPA(高效能濾網)過濾的吸塵器
蟑螂
  • 家中放置誘餌
  • 誘餌及專業除蟑
 
鼠類
  • 有害生物整合管理
 
黴菌
  • 除溼 (將濕度降至50%以下)
  • 空氣清淨機
 

其他影響氣喘控制的疾病

    過敏性鼻炎、胃食道逆流或是情緒壓力問題

    以下是成人GINA氣喘評估表,請視自己的症狀勾選來評估自己氣喘控制的狀況

氣喘症狀控制 症狀控制程度
每週出現超過兩次的日間氣喘症狀 控制良好:以上皆無
部分控制:一至兩項
控制不良:三至四項
因為氣喘而在夜間醒來
使用超過兩次的緩解型藥物來緩解症狀
因為氣喘使活動受到限制

大家都想知道氣喘會不會好?

    兒童氣喘病人:會隨著年紀增加症狀會遞減,主要與內分泌、神經、免疫系統成熟有關。 根據調查這些病人有 1/3會長期緩解,1/3症狀會大幅改善且急性發作次數會減少, 另有 1/3症狀持續到成年。(能長期緩解的前提是病情穩定的病人)

    老年人氣喘:目前國內沒有大型統計,但國外的小型研究調查了804位65歲以上氣喘老人, 在經過7年半的追蹤結果發現,即使經過治療,大多數仍有咳嗽及多痰的現象, 只有不到20%的老人在追蹤期間症狀完全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