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檢師主要的工作是執行組織和體液分析,提供測試的結果來驗證診斷、決定預後並確定治療方向。工作過程需要長時間維持站姿或坐姿、重複性連續手部動作、過度伸長手臂、持續用手指捏、抓握或是提重等,例如: 操作吸量管準確移轉液體到另一個容器、操作切片機、使用蓋玻片、手和手腕常需要反覆動作、維持靜態姿勢或是極端的動作位置、搖動液體等。過去一年中有肌肉骨骼系統疾患的盛行率是52%-96%,16.7%的個案因肌肉骨骼系統疾患尋求醫療協助,4.5%個案曾因此請病假3-10天。

工作任務和個人相關危險因子

    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系統疾患不一定和老化有關,部分研究顯示年輕工作者有較高比例的疼痛,可能與較多的技能性工作、過度負荷的工作量或較差的人體工學姿勢有關,在職涯早期就需要關注。當肌肉關節受到壓力、肌腱發炎、神經被夾擠或者血流受阻,反覆性的動作傷害就會隨著時間發生。實驗室須執行的工作內容包含使用顯微鏡、操作吸量管、組織切片、操作儀器和電腦等。對於需要手部操作較多的醫檢師,會存在較高比例的頸部或肩膀疼痛,以抽血為例,需要精準與專注的控制力道、且手需要持續沒有支撐地抬高一段時間,這類型壓力可能會和疼痛有關。對於需要維持站姿較久的醫檢師,發生腰痛的比例較高,可能是因為常需彎腰前傾讓身體和頸椎呈現彎曲的姿勢,而增加肌肉骨骼系統疾患的風險。若工作需要維持坐姿,則會存在較高比例的頸部疼痛。總而言之,醫檢師常因為需要維持固定姿勢使肌肉持續收縮出力,像是在看顯微鏡、電腦書寫時呈現前傾低頭姿勢,長期就可能出現伸直肌群失能疲勞、疼痛、僵硬等。手和手腕的疼痛較常出現在慣用手,而增加工作時間、持續重複性單調無聊的工作,會降低工作內容的滿足感,也可能影響肌肉骨骼系統疾患的發生。

工作環境相關的危險因子

    大部分工作站很難根據個別身高和手長調整,但良好的環境會顯著影響表現、生產效能和員工健康,設計較差的工作站和肌肉骨骼系統疾患的比例較高有關。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

  1. 桌子下方放置物品或受桌腳阻擋,讓膝蓋和腳無法放到桌子下方的空間。
  2. 桌子高度過低或過高,太低會讓身體處在駝背的姿勢增加頸背部後側的張力,桌面太高則上肢肌肉需要舉高持續用力,沒有支撐的情況下可能會使肌肉容易疲勞痠痛。
  3. 椅子高度無法調整、缺乏背部支撐及扶手,或者雖然有扶手但無法拆卸和調整。
  4. 和操作物件相關的因子包含操作時手部缺乏支撐、沒有將顯微鏡放置在工作桌靠近操作者的位置、以及受限於吸量管的長度與桌面高度,常需要維持在頸部向前和圓肩的姿勢。
  5. 電腦螢幕高度沒有和視線呈現水平、沒有防眩光螢幕。
  6. 滑鼠和鍵盤的位置不適當,打字時手腕姿勢會影響腕隧道的壓力。
  7. 儲物空間不足,將物品放置於過低或過高的架上。

環境因子調整

  1. 適當高度的桌椅,坐姿下大腿至少與地面平行或屁股比膝蓋高一些,雙腳可平貼地面不懸空。桌腳下方淨空不擺放物品。
  2. 盡量將操作的物件擺放在靠近自己的位置
  3. 電腦螢幕在正前方,上緣高度與視線水平或稍低大約15度。
  4. 鍵盤擺放在手臂自然下垂時手肘90度屈曲,手腕保持水平的位置,肩膀不會聳起或下垂,手腕不要向上翹起。
  5. 將儲物空間調整至胸口前方的位置。

    以下是推薦給醫檢師的身體活動,個案檢查之間的間隔,可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進行,每個動作可做10次,一天3回,若動作過程中有任何不適或異樣感覺,請先暫停並尋求專業協助。

1.動態活動運動: 透過反向活動,避免長期維持姿勢肌肉疲勞。

1.骨盆前後轉

  1. (1)坐姿下手插腰, 從腰部軟的位置往下摸到骨盆的骨頭。
  2. (2)骨盆前轉: 想像骨盆有一碗水,翹屁股往前倒水,腰椎背後的弧度會比較明顯,停留3秒。(如圖一)
  3. (3)骨盆後轉: 捲屁股往後倒水,腰椎後側的凹陷會變平,停留3秒。(如圖二)
  4. (4)每回合重複10次,若彎腰會不舒服的人,可以多做翹屁股的動作,捲屁股的動作做少一點或範圍小一點。若往後仰會不舒服的人,可以多做捲屁股的動作,翹屁股的動作做少一點或範圍小一點。
圖一: 骨盆前轉

圖一: 骨盆前轉

圖二: 骨盆後轉

圖二: 骨盆後轉

2.胸椎活動運動

  1. (1).胸椎彎曲:雙手往前延伸像要抱住一顆大球,在上背後側緊的位置停留3秒。(如圖三)
  2. (2).胸椎伸直:手往後收時,肩胛骨往後夾緊停留3秒。 (如圖四)
  3. (3).每回合重複10次,平常習慣駝背坐的人可多做往後夾,挺胸會不舒服的人可做雙手往前延伸的動作多一些,腰不舒服的人要注意過程中維持肚子收縮,不挺腰,若肩膀前方會不舒服可以減少手往後收的範圍。
圖三: 胸椎彎曲

圖三: 胸椎彎曲

圖四: 胸椎伸直

圖四: 胸椎伸直

3.前側筋膜伸展

  1. (1).一腳前一腳後弓箭步坐在椅子側面,頭肩膀屁股一直線。(如圖五)
  2. (2).前腳腳掌踩穩,縮腹時維持呼吸,想像長高雙手往上延伸,注意不要聳肩。(如圖六)
  3. (3).將大腿往後伸至大腿前側鼠蹊覺得緊的位置停留三秒,再慢慢放回原位,每回合重複10次。
 圖五 準備動作

圖五 準備動作

圖六 往上延伸

圖六 往上延伸

4.頸部活動運動

  1. (1) 後縮運動: 將手扶在胸口,想像有一條線從頭頂將頸部往後上方延伸,維持3秒後放鬆。(如附圖七、八) 注意過程中不可有喉嚨卡卡或是任何不舒服。
  2. (2) 旋轉活動: 想像有一條線從頭頂往上延伸,維持延伸的力道往左轉停3秒,再往右轉停3秒,注意維持兩側頭和肩膀的距離不改變,下巴不往前伸維持在原位。(如附圖九、十)
  3. (3) 側彎活動: 將頸部往左側肩膀靠近停3秒,再往右側靠近停3秒,注意不要只動頭,兩側耳朵維持在同一平面,下巴不往前伸。(如附圖十一、十二)
 圖七 頭部前傾姿勢

圖七 頭部前傾姿勢

圖八 後縮運動

圖八 後縮運動

圖九 往左轉

圖九 往左轉

圖十 往右轉

圖十 往右轉

圖十一 側彎左側

圖十一 側彎左側

圖十二 側彎右側

圖十二 側彎右側

2.伸展運動: 維持肌肉柔軟度, 減輕肩頸後側和手背側的張力

1.胸肌伸展

  1. (1) 以伸展右側為例,右腳在前弓箭步站立,肩膀側舉90度,手肘彎曲90度將前臂靠牆。(如附圖十三)
  2. (2) 身體向前將重心移至前腳,感覺胸口前側緊繃的位置停留10-15秒,注意肩膀不聳肩,維持肚子收縮不挺腰。 (附圖十四)
  3. (3) 若想伸展胸小肌則將手臂側舉過水平至120度,後續伸展方式同胸大肌。(附圖十五)
附圖十三 準備動作

附圖十三 準備動作

附圖十四 胸大肌伸展

附圖十四 胸大肌伸展

附圖十五 胸小肌伸展

附圖十五 胸小肌伸展

2.前臂/手指伸展

  1. (1) 牽拉手手心朝下,另一手固定手腕,慢慢將手肘伸直到手臂緊繃處停留10-15秒,注意肩膀不聳肩。(如附圖十六),接著將手心朝上伸展另一側前臂(如附圖十七)。
  2. (2) 五隻手指往外打開停留10-15秒,伸展手指肌群。(如附圖十八)
附圖十六 手腕伸肌伸展

附圖十六 手腕伸肌伸展

附圖十七 手腕曲肌伸展

附圖十七 手腕曲肌伸展

附圖十八手指伸展

附圖十八手指伸展

3.肌力訓練: 維持肌肉力量,避免肩頸肌肉因長期低頭失去原本功能

1.肩胛骨肌力訓練

  1. (1) 基礎動作: (附圖十九) 趴姿臉朝下,用毛巾捲將臉墊起維持呼吸,雙手自然放置於身體兩側,將肩胛骨往對側口袋的方向往內往下收,維持肩頸和手放鬆,每次停留5-10秒。
  2. (2) 進階動作: (附圖二十) 如果基礎動作可維持肩頸放鬆狀態下做10秒10下後,可嘗試進階動作。將肩膀往外打開130度,手肘彎曲手背貼著額頭,維持基礎版的肩胛骨往內下收後,將手肘抬離床面,維持5秒後放回床面。
附圖十九 基礎版動作

附圖十九 基礎版動作

附圖十九 基礎版動作

附圖十九 基礎版動作

附圖二十進階版動作

附圖二十進階版動作

2.頸部伸直肌訓練

  1. (1) 雙手放置於頭後將頸部往上延伸。(如附圖二十一)
  2. (2) 手往前頭往後,將手和頭互推,過程中維持頭頸部正中,出力停10秒後放鬆,注意下巴額頭維持一直線,不要出現頭往後仰或是下巴前伸的動作。若出現頭往前彎代表手推太大力,可減少手推的力,若有一手舉起會痛,可用單手進行,但須注意頸部維持正中不旋轉。(如附圖二十二)
附圖二十一 準備動作

附圖二十一 準備動作

附圖二十二 手和頭互推

附圖二十二 手和頭互推

附圖二十二 手和頭互推

附圖二十二 手和頭互推

 

參考資料:

  1. Agrawal, P. R., Kamath, V., Maiya, A. G., & Kamath, A. (2017). Risk factors for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medical laboratories profession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ublic Health, 6(3), 530-539.
  2. AlNekhilan, A. F., AlTamimi, A. M., AlAqeel, B. Y., AlHawery, A. A., AlFadhel, S. F., & Masuadi, E. M. (2020).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clinical laboratory workers. Avicenna Journal of Medicine, 10(01), 29-34.
  3. Chia, S. Z. G., Feng, M. S. Y., & Hoe, G. W. (2020).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 g medical technologist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J. Ergonomics, 10, 271.
  4. Agrawal, P. R., Maiya, A. G., Kamath, V., & Kamath, A. (2014). Work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medical laboratory professionals: a narrative review. Int J Res Med Sci, 2(4), 1262-6.
  5. 梁蕙雯醫師 (2015)。替辦公室看個好風水-電腦工作檯擺設建議。臺大醫院電子報,90。取自: 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505/special_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