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姐長期洗腎,每日限水,昨日發現臉頰靠近耳朵下方腫大疼痛,她十分擔心是腫瘤,剛好今日至腎臟科回診,告知主治醫師此症狀後轉診至耳鼻喉科,醫師使用超音波檢查後跟A小姐解釋,她患的是腮腺炎,並未化膿,也非腫瘤,A小姐經口服抗生素治療一週後痊癒,醫師也叮嚀她,雖有限水需求,三餐飯後口腔清潔仍不可少。

一、腮腺在那裡

    腮腺是人體中最大的唾液腺,位於臉頰側、耳朵的前方與下方,功能為分泌大量唾液至口腔。

二、為什麼腮腺會發炎

    腮腺炎分為急性、慢性。

    急性腮腺炎又分為化膿性及病毒性。化膿性可能如此案例,口水分泌不足導致細菌從口腔經唾液腺管感染腮腺;或者起因於唾液腺管堵塞,堵塞的原因可能為唾液腺管狹窄或是結石。

    病毒性又稱流行性腮腺炎,俗稱「豬頭皮」,經飛沫及直接接觸感染病人之唾液傳染,好發於春、冬二季,4至 9歲兒童為好發族群。目前台灣常規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預防效果可達 95%以上。

    慢性腮腺炎可能由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稱為修格蘭氏症候群,又稱乾燥症,好發於 40至 60歲女性,身體對唾液腺及淚腺產生自體免疫,常見的兩大臨床症狀是口水和淚腺分泌不足。也有可能影響其他器官,例如皮膚、關節、血管、腎臟等。

三、如何知道自己有腮腺炎?

    急性腮腺炎的症狀為耳前下方腫大疼痛、可能伴隨頭痛、發燒。如為病毒引起,20至 30%的成年男性病人可能造成睪丸炎及副睪炎。

    慢性腮腺炎如修格蘭氏症候群,早期的症狀不明顯,不具特異性,症狀經常是間歇性發生,容易被誤診為焦慮症、自律神經失調或更年期症狀。相對於急性,慢性腮腺炎造成的腮腺腫大硬化十分緩慢,平均需經過 5至 10年,症狀轉為具有特異性的口乾及眼乾,最後被診斷出為修格蘭氏症候群。

四、腮腺炎該如何處理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同此案例,經由抗生素治療後即可痊癒,如懷疑為唾液腺管堵塞,可接受唾液腺內視鏡檢查。病毒性腮腺炎無特效藥,可以處方藥物紓緩不適,並避免傳染給他人。慢性腮腺炎經診斷出為修格蘭氏症候群後,如果沒有重要臟器的侵犯,一般採取支持性療法,如使用人工淚液或人工唾液。促進唾液或淚液分泌的口服藥物除非符合健保規定否則需自費。

五、醫師的叮嚀

    腮腺平常在身體中默默工作,一旦產生疾病卻會造成許多不適。平常口腔清潔要做好,多喝水並養成規律的作息。如果腮腺腫大發炎,應儘早至耳鼻喉科就診,方可即時診斷並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