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嗎?這些經常被媒體提及的生活品質的殺手為什麼會發生?又有什麼藥物可以幫助緩解呢?請您繼續閱讀本文。
一、神經痛的簡介
神經痛指的是因神經損傷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常見的疼痛,大多是因為身體組織受到外傷或是發炎,進而刺激神經產生痛覺反應,這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用意是提醒自己要閃避危險與保護自己。但若是神經本身受損,就可能在沒有外傷或發炎的狀況下,持續感到痛覺。
神經會受損可能是肇因於某些疾病的併發症,例如糖尿病神經病變或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就是屬於疾病所造成的神經損傷,因此除了使用藥品控制神經痛之外,病人也需要控制好血糖,或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以減少帶狀皰疹發生。治療或預防前因的疾病,是減少神經痛發生的重要手段。另外,坐骨神經痛等症狀,可能起因於椎間盤退化,進而造成神經受到壓迫,此類神經痛使用藥物治療只是一時權宜之計,要能完全緩解此類神經痛,會需要透過外科術式會是積極復健來解決神經壓迫的問題。
根據研究,大概有 2-10%的人有神經痛的問題,而神經痛的表現形式非常多元,舉凡痛、刺、麻、熱、電都可能是神經痛的症狀,甚至有些病人說不清楚不舒服的感覺,也可能是神經痛的反應。神經痛非常惱人,除了痛與不適之外,它還可能導致病人的睡眠品質下降,或因為疼痛而使得日常生活受限,進而使得病人的整體生活品質惡化,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等精神問題。
二、神經痛的藥物治療
在治療神經痛上,我們的治療目標變是緩解神經痛(完全不痛或可以忍受)。由於神經痛與發炎的關係較小,因此常見的消炎止痛藥對於神經痛的效果並不佳。目前常用的藥品多為神經精神相關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使用較低劑量劑量神經精神相關藥品,能夠有效緩解神經痛症狀。在此將介紹本院常用於神經痛治療的藥物(藥品總整理於表一)。
分類 | 藥名 | 成分 | 臨床證據等級 | 主要治療 |
---|---|---|---|---|
抗癲癇 | 利瑞卡膠囊 (Lyrica 75 mg/cap) |
Pregabalin | 第一線用藥 | 幾乎所有神經痛皆適用 |
抗癲癇 | 癲通長效膜衣錠 (Tegretol CR 200 mg/tab) |
Carbamazepine | 僅適用三叉神經痛 | 三叉神經痛 |
三環類抗憂鬱 | 妥富腦糖衣錠 (Tofranil 10 mg/tab, 25 mg/tab) |
Imipramine | 第一線用藥 | 糖尿病神經病變、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
血清素/ 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 |
千憂解膠囊 (Cymbalta 30 mg/cap) |
Duloxetine | 第一線用藥 | 糖尿病神經病變 |
血清素/ 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 |
速悅持續性藥效膠囊 (Efexor XR 75 mg/cap) |
Venlafaxine | 第一線用藥 | 糖尿病神經病變 |
外用局部麻醉 | 遠疼貼貼片 (Lidopat Patch 5% 700 mg/patch) |
Lidocaine | 第二線用藥 | 周邊神經痛 |
1.抗癲癇藥物
Pregabalin(本院品項:利瑞卡 Lyrica 75 mg/cap)是目前用在神經痛最多證據的藥物之一,其可用於治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病變、纖維肌痛、脊髓損傷神經痛等神經痛症狀。建議的起始劑量為每日150毫克,分兩次服用,並依症狀每周調整劑量。常見副作用有頭痛、頭暈、嗜睡、口乾、水腫、體重增加等。需依腎功能調整劑量。
Carbamazepine(本院品項:癲通長效膜衣錠 Tegretol CR 200 mg/tab)通常用在三叉神經痛,但偶爾也可用在其他類型的神經痛。建議起始劑量為每日200毫克,依症狀調整劑量。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頭暈、視線模糊、嗜睡、動作不協調、言語不清、口乾等。另外,本院品項為長效緩釋劑型,可以剝半,但不可磨粉。本品與葡萄柚有交互作用,可能導致藥物血中濃度升高。需依腎功能調整劑量。
2.抗憂鬱藥物
三環類抗憂鬱藥
Imipramine(本院品項:妥富腦糖衣錠Tofranil 10mg/tab與25mg/tab)在較低劑量時常用於多種神經學症狀,例如腿不寧症候群或小兒夜尿,也可用於治療神經痛。建議劑量為每日10至25毫克,依症狀調整劑量。常見副作用有嗜睡、口乾、視力模糊、尿液滯留等。其具抗膽鹼效果,因此患有心臟疾病、癲癇、青光眼、尿滯留病人應注意使用。
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
Duloxetine(本院品項:千憂解膠囊 Cymbalta 30 mg/cap)常用於治療纖維肌痛、糖尿病神經病變。起始劑量為每日30毫克,再依症狀調整劑量。常見副作用:噁心、盜汗、血壓上升、食慾減少、嗜睡等。本品屬腸溶劑型,能抵抗胃酸,但不可破壞膠囊,因藥品在胃酸環境中可能形成具有毒性的萘酚。需依腎功能調整劑量。
Venlafaxine(本院品項:速悅持續性藥效膠囊 Efexor XR 75 mg/cap)可用在糖尿病神經病變,起始劑量為每日75毫克,依症狀調整劑量。常見副作用:嗜睡、噁心、口乾、食慾不振、盜汗、便秘等。本品為緩釋劑型,膠囊內有含藥之小球狀物,不可磨碎使用,病人使用後的糞便中可能會有藥品剩餘的球狀物。需依腎功能調整劑量。
3.外部局部麻醉
Lidocaine(本院品項:遠疼貼貼片 Lidopat Patch 5% 700 mg/patch)能局部抑制神經傳導,藉此抑制神經痛。健保僅給付在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每日最多3片,貼於疼痛處。常見副作用:紅腫、灼熱感、搔癢等。使用時須注意貼上後12小時候必須撕下,貼太久會導致藥量吸收過多,可能影響心跳。包裝透明膜撕下前可使用剪刀裁剪。使用時只能貼在未受傷的皮膚上。
大部分的病人在使用一種藥品之後,就會覺得神經痛症狀有所改善,但對於某些較頑固的神經痛,醫師可能會使用多種藥品作合併治療,除了上述藥品作合併使用之外,也可能會使用類鴉片藥品(例如:tramadol),甚至鴉片類止痛藥(例如:嗎啡)作為輔助治療。
神經痛的藥物治療的原則是在副作用最小的狀況下,盡可能地去抑制神經痛的感覺,但由於神經痛屬於較難處理的病症,因此病人可能需要較多次的調整才能達到較好得治療品質。
三、神經痛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
神經痛的藥物治療通常需要在服藥的數天後才能見效,對某些症狀較嚴重的人更可能需要使用到數周才能見到藥效,因此民眾在治療神經痛時,應聽從醫師醫囑,定時規律服用藥品,不應擅自停藥或更改劑量。若使用藥品的效果不佳或是使用後出現不適症狀,應與醫師或藥師進行討論。而神經痛的治療期程不固定,部分病人的在數周或數月之後,神經損傷就自然痊癒,因此無需再固定服藥。但部分病人可能終身需要使用藥品來抑制神經痛。
四、結論
神經痛是屬於神經受損所造成的疼痛,與一般疼痛不同,常見的止痛藥對神經痛的效果不彰,臨床上常使用癲癇藥、抗憂鬱藥或外用局部麻醉劑作為神經痛的藥物治療選擇,由於此類藥品多直接作用在神經系統,因此副作用也大多以神經系統的反應呈現,但由於使用在神經痛的劑量相對較小,因此使用上無需恐慌。不過,在剛開始用藥時特別注意自身服藥後反應。某些神經痛與疾病有相關,治療前端的疾病,能減少神經受損或解決根本原因。民眾在使用藥物時也須特別注意劑型與交互作用,若有需破壞劑型或擔心藥物交互作用,在用藥前也可諮詢藥師,提升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