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C型肝炎於 1980年代被發現,估計全球有一億三千萬至一億五千萬人受到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C型肝炎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 3%,因此在台灣約有四十萬至六十萬人為慢性C型肝炎患者。而C型肝炎病毒有六種基因型,台灣盛行率最高的為基因型1b,其次是基因型2。
C型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不安全的性行為與接觸具C型肝炎病毒的體液或染污的針具器械。母子垂直感染的機會不大,約略 2-5%。
症狀
發病的症狀通常不明顯,急性感染後,約 20-30%的患者有症狀,可能出現發燒、疲倦、厭食、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或黃疸等相關症狀等。疾病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致命的猛爆性肝炎。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約 70%-80%會演變成慢性肝炎。慢性C型肝炎患者,約 5-20%於 20-30年間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約 1-5%死於慢性肝炎的併發症(肝硬化與肝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此外,C肝病毒不只影響肝臟,對於人體其他器官系統也會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例如加速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惡化。
治療演進
C型肝炎的治療從早期的長效型干擾素結合口服雷巴威林,在近幾年迅速發展至全口服小分子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早期的長效型干擾素結合口服雷巴威林副作用多且大,使得許多病人無法順利完成療程,甚至有許多病人一開始就不符合治療條件。治療成功率也只有五成左右。
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DAAs)的作用機轉是在抑制C肝病毒在肝細胞內之複製,其主要標的是在C肝病毒的非結構區 (NS),包括 NS3/4A蛋白酶、NS5A蛋白酶及NS5B聚合酶 3個部位。早期的藥物都是單獨作用於一個部位,且無法將不同成分的藥物合併於一個藥丸,因此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一開始需視基因型,如治療第一型為主(包括坦克干(Daklinza)、速威干(Sunvepra)、維建樂(Viekirax)、易奇瑞(Exviera)等),治療第二型的索華迪(Sovaldi)。後來成功結合將兩種不同成份於同一藥物中,如賀肝樂(Zepatier),甚至發展為全基因型的宜譜莎(Epclusa)、艾百樂(Maviret)與沃士維(Vosevi)。治療成功率更大幅提升至九成五以上。
影響治療成功與否的因素,有可能是藥物本身的關係,例如早期的坦克干(Daklinza)與速威干(Sunvepra)。另外也可能是病患肝臟本身的因素,例如已進展至失償性肝硬化。而病毒的因素例如病毒量太高(> 6,000,000 IU/mL)、基因型第三型、或有基因突變也可能與治療失敗有關係。以上這些原因有些因為新藥上市已克服,包括艾百樂(Maviret)、宜譜莎(Epclusa)以及最新的「救援藥物」沃士維(Vosevi)。一般而言,代償性肝硬化對新藥的治療效果影響較少,高病毒量或基因型第三型亦然。至於C肝病毒之基因突變與其抗藥性之關聯大多尚在仔細研究中,目前仍無定論。
從 2017年一月二十四日起,健保署開始將C型肝炎口服藥物有條件的納入健保給付。一開始,由於C型肝炎口服藥物昂貴且預算有限,所以只給付肝纖維化在F3以上,後續則逐步放寬給付條件。目前只要C型肝炎病毒量檢測得到,就可以給予治療。此外,健保在 2021年六月一日起開放給付病人第二次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治療。健保通過三類C肝病人可接受第二次DAA治療:(一)第一次治療時中斷療程,且中斷原因屬專業醫療評估必須停藥者;(二)第一次治療結束後 12 週測不到病毒,惟目前檢驗病毒量為陽性;(三)第一次治療藥物無效者。其中(二)類屬於初次DAA治療成功後再度感染C肝,故再度接受DAA治療時所能選用之藥物同初次DAA治療之選擇,不能選用Vosevi。
另外需注意的是,由於對抗NS3/4A部位之藥物可能影響肝功能,而Vosevi含有此類成分之藥物(Voxilaprevir),因此Vosevi不能用於失代償性肝病之患者,此種病人目前僅能使用Epclusa併雷巴威林治療;過去曾使用DAA導致肝功能異常而停藥者,使用Vosevi亦需審慎為之。
擴大篩檢以找出潛在病人
由於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治療副作用少且輕微,因此C肝患者接受這些全口服藥物治療之意願遠超過干擾素併雷巴威林治療且治療成功率大幅增加。從 2017年1月至 2021年5月,約十二萬病人接受健保給付的DAAs,另外還有約 2萬名病人是自費服用原廠藥或自國外引進的學名藥。不過,全台可能約有一萬名C肝病人基於各種理由不願意或無法就醫或接受治療,扣除這些檯面上已知的C肝病人,估計尚有 17萬名C肝病人不知道自己有C肝,必須靠抽血篩檢C肝抗體才能找出這些潛在的患者。政府瞭解B、C肝篩檢的重要性,因此自 2020年9月28日開始推動「類普篩」,自 45歲(原住民同胞提早自 40歲)至 79歲有一生一次篩檢B、C肝的機會。
除特殊族群外,台灣的C肝病友年齡大多在 50歲以上,因此篩檢重點可以先放在 50歲以上的民眾會較有效益,特別在已知的高盛行地區。而特殊族群的篩檢與治療,包括:洗腎病人、矯正機構中的受刑人、特殊交友圈等,也希望在未來要努力達成。世界衛生組織 (WHO) 致力於 2030年前減少九成以上之病毒性肝炎感染並減少 65%病毒性肝炎之相關死亡,而我國將目前提早五年希望能以C肝口服新藥治療,使C肝治療覆蓋率達 80%以上,讓C型肝炎不再成為我國公共衛生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