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心跳速度,在休息的時候約每分鐘 50-90 下。若是心跳過慢,可能是因為心臟控制心跳速度的「竇房節」出現退化,或是負責心臟傳導的「房室節」出現問題。竇房節出現問題,就是所謂的「病竇症候群」,其表現可能是普遍性的心搏過緩,或是在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後,有一長時間的心搏停止。這種情況就是俗稱的「心臟沒電」,其症狀可能有頭暈,虛弱,甚至有昏厥的情形。房室節出現問題,就會產生傳導障礙。雖然竇房節可正常放電,但是因為無法傳導,依然會有心搏過緩的情形,俗稱「電線斷掉」。心律調節器,就像是心臟的人工電池和電線,若是竇房節退化,它可以輔助心臟放電;若是房室節傳導異常,它可以輔助心臟傳導。
依照心跳狀況的需求,心律調節器可以分為單腔以及雙腔。長期心房顫動合併心跳過慢的病人,因為心房持續都是心律不整,因此只需要放置一條電線到右心房 (單腔),機器皆是健保給付。若是竇房節或是房室節有問題的病人,並不是長期心房顫動,皆建議放雙腔的機型,放置一條電線在右心房,一條電線在右心室。健保也有給付雙腔的心律調節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機型則需要自付差額,約三到六萬。目前亦有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置放方法是從股靜脈放入,術後血管內沒有電線,皮下也沒有電池。目前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僅為單腔,功能較單純,健保僅給付無靜脈血管可以置放傳統節律器的病人,其餘皆須自費,約四十萬。目前全品項的心律調節器皆為核磁共振相容,惟在做核磁共振前需要先做特殊調整才能安全接受檢查。
雙腔健保給付的機型,可以確保心跳不會過慢,幫助心臟傳導,但無法隨著病人的活動狀況調節心跳。適合竇房節健康,但房室節有異常的病患。若是竇房節異常的病人,自己的心跳無法根據活動程度調整,則需要自費的機型輔助。自費機型可以根據病人的活動調整心跳,讓休息心跳較慢,而在活動運動時加速,達到符合生理需求。
有置放心律調節器的病人,日常生活大多不受限制,一般微波爐、收音機、吹風機等等電器皆不受影響,但須遠離高伏特電壓變電箱、強磁場、大型電機馬達部位和強輻射能的地方。可利用對側耳朵接聽行動電話或使用耳機延長線,但行動電話盡量勿靠近心律調節器的部位。勿使用會使身體通電或是震動的醫療器材以免影響心律調節器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