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的陳先生是一位上班族,平時沒有規則運動的習慣,前幾天家裡買了新家具,他在家裡幫忙搬家具時突然發生右下背劇烈疼痛,疼痛並且沿著右大腿後側向下傳到小腿,並且還有小腿麻刺的感覺,彎腰的時候疼痛症狀會加重。陳先生自己買了止痛藥服用,卻只有短暫的止痛效果,過了一週還是沒有明顯的改善。醫師檢查後告訴他的症狀是坐骨神經痛,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症狀才逐漸改善。
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長也是最粗的周邊神經,它是由來自腰椎與薦椎的五個神經根所組成,我們身體的左右側各有一條坐骨神經,向下穿過臀部、大腿到膝蓋,然後坐骨神經會分支,之後再沿著小腿向下到腳部。「坐骨神經痛」通常用於描述從下背部向下沿著坐骨神經的走向,經過大腿傳到小腿的疼痛症狀,這是復健科門診病人常見的主訴。坐骨神經痛本身不算是一個特定的疾病診斷,它只是一個描述症狀的名詞,造成坐骨神經痛這個症狀有許多可能的原因,需要醫師詳細加以診斷。
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大部分是源自於組成坐骨神經的腰薦神經根在脊椎受到刺激或是損傷所引起的神經痛。典型的症狀為沿著坐骨神經路徑走向感到疼痛,另外在腿部,腳部也可能會有麻木針刺感。若有嚴重的神經根壓迫或損傷並可能會有腿部和腳部肌肉無力的現象,這些疼痛麻木的症狀可能會在彎腰搬重物時加重。而造成腰薦神經根受到刺激或損傷的常見的原因有脊椎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疾病、脊柱滑脫、脊椎管狹窄等。這都需要透過詳細的問診、身體檢查,或輔以影像檢查、神經電學檢查進行診斷。大部分腰薦神經根病變所衍生的坐骨神經痛都可以經由保守治療改善,常用的治療藥物有消炎止痛藥,可減輕疼痛和發炎反應,另外也可加上肌肉鬆弛劑、抗神經痛藥物以減少肌肉痙攣與麻刺的症狀。在非藥物治療方面可以採用伸展運動、強化背部,腹部和腿部的肌力訓練。另外也要盡量保持一般日常的活動,不要因為疼痛就長時間完全休息不動,因為過度休息和缺乏身體活動反而會不利於疼痛的改善。大部分坐骨神經痛不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一般使用保守治療預期疼痛可在四到六週內改善。至於什麼時候要考慮手術治療呢?如果有嚴重而持續的疼痛以致於影響站立或工作的能力,或是下肢的肌肉有嚴重無力、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的症狀,這就表示有持續的神經根壓迫損傷,甚至有馬尾神經損傷,此時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以解除神經的壓迫。
以上介紹了由腰薦神經根受壓迫或損傷所造成的坐骨神經痛,另外還有其它一些原因也可能會造成坐骨神經痛的症狀,舉例來說,坐骨神經本身在由臀部進入大腿時若受到周遭緊繃的肌肉刺激壓迫(例如梨狀肌症候群)也可能會產生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此外,在腰臀部的肌肉(例如臀小肌)若有肌筋膜疼痛症,也可能會產生沿著坐骨神經走向的轉移痛,此疼痛也會沿著大腿向下傳到小腿。所以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描述症狀的名詞,在臨床治療上需要找出造成此疼痛症狀的病源,方能達到最佳的療效,這有賴病人與醫師的共同合作。
由於坐骨神經痛是很常見的疼痛症狀,大家應該會很關心坐骨神經痛是否可以預防呢?答案是肯定的,由上述介紹的幾種坐骨神經痛的病因,可知大部分的坐骨神經痛都與我們的下背部的健康與否息息相關,所以下背部的保健會有助於預防坐骨神經痛的發生。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姿勢,不要長時間坐著,特別是辦公室的上班族要避免久坐不動,請記得每半小時左右就要起來走走。此外,保持理想的體重與戒煙,也有助於維持背部的健康。另外還要鍛鍊下背部肌肉,包括伸展運動以保持肌肉的柔軟與關節的靈活,以及加強下背部和腹部肌力的運動。這些部位的肌肉若是保持強健可以支撐我們的脊椎,對於預防坐骨神經痛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