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媽媽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從前可以睡到自然醒,現在只要孩子醒了媽媽就會開始忙碌少了睡眠時間,以前只要增加運動時間身材就可以維持得很好,但忙完孩子的日常別說增加運動時間,有時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要挪出時間運動。

    其實,所謂的產後減重或是產後體重控制,是指將體重減至孕前體重。懷孕期間吃進身體的營養除了提供胎兒成長發育之外,有一部分會轉換成皮下脂肪,儲存在媽媽的身體為產後的哺乳期作準備,因此產後體重增加是多數媽媽遇到的狀況。產後該如何吃得開心又能維持體重,是很多媽媽們關心的,以下提供幾個方向給媽媽們參考:

一、以均衡飲食基礎:

    每一種營養素在身體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角色,全榖雜糧類是熱量的基礎更是腦部重要的能量來源,豆魚蛋肉類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無論是媽媽產後傷口復原或是分泌乳汁都是重要的成分之一,水果類提供多元的維生素,蔬菜類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提供各種礦物質及包含脂溶性維生素。均衡的營養可以幫助媽媽產後身體修復,對於哺餵母乳的媽媽也需要有均衡的營養才能分泌足夠的乳汁給寶寶,所以,這段期間並不建議使用仿間流行的生酮飲食、極低熱量飲食進行減重。

二、熱量的控制:

    既然要體重控制就需要留意熱量的攝取量,以烹調方式來說最高的是油炸類,其次是清炒,再者烘烤(無醬料),最低者則是清蒸、水煮,烹調方式可以交換使用,增加食物的變化性。另外,我們會鼓勵在做體重控制的媽媽可以多利用食物本身的油脂烹調,例如秋刀魚屬於高油脂的肉類,可以選擇清烤的方式減少烹調用油的使用,里肌肉屬於低油脂的肉類,可以選擇清炒的方式烹調。只吃清燙的食物在產後的媽媽並不建議,雖然油脂是高熱量的營養素,但身體的細胞膜需要油脂的才能維持健康,脂溶性維生素也需要油脂的幫忙才能吸收,為了避免營養不良或是產後修復期過長,適當的油脂攝取是必要的。

三、哺餵母乳增加熱量消耗:

    對於媽媽來說,哺餵母乳是一個很好消耗熱量的方式,每分泌 100毫升的母乳約消耗 600-700大卡的熱量,一般情況下會鼓勵媽媽哺乳至少 6個月,母乳可以提供寶寶最適合的營養成分,對媽媽來說也可以增加熱量的消耗。

四、增加日常活動:

    產後初期建議依照醫師的指示做一些簡單的骨盆復位的運動,隨著產程傷口的復原,媽媽們可以逐漸增加活動量,從在家裡餐後走 10分鐘,漸漸增加為出門散步,建議先從增加活動量開始,再逐漸拉長活動的時間。適當的轉換環境,可以幫助產後媽媽轉換心情,有好的心情健康的身體才能給寶寶適當的照顧。

 

    產後減重是很多媽媽的期待,但生產完媽媽們除了面對自己身體變化,也需要應對寶寶帶來各種挑戰,建議逐步調整日常的飲食、生活的節奏,循序漸進即可,避免過大的心理壓力,若媽媽有持續的情緒低落等,適時地尋求家人及醫療團隊的幫忙,有健康快樂的媽媽,才能有快樂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