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造口人,在您的造口人生中,將可能有機會發生腸造口旁疝氣,而什麼是腸造口旁疝氣呢?它是如何產生的?症狀為何?該如何避免或改善呢?身為造口人的您一定有很多疑惑,讓我來慢慢說給您聽…。

腸造口旁疝氣

    腸造口旁疝氣是造口術後一種常見合併症,根據研究顯示腸造口旁疝氣率約有 15%~80% ,其差異甚大之因取決於追蹤的持續時間、腸造口類型、患者特徵和發生造口旁疝氣的定義;另外不同的診斷模式,如患者自我報告、臨床理學檢查和放射影像學檢查,也存在差異性;但許多研究指出有半數的腸造口旁疝氣是術後半年至一年內產生的。而腸造口旁疝氣就是指腹部筋膜有缺損使得腸道膨出進入造口旁的區域,於臨床上可採站姿、平躺雙腳抬起或藉由腹部用力及咳嗽時觀察造口周圍是否有明顯的缺損或隆起如圖一。

圖片摘自 Parastomal hernia: incidenc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Mark Allen Publishing), 17(2), S16–S20.

圖一、腸造口旁疝氣

腸造口旁疝氣是如何產生?

    造口旁疝氣是如何產生的因素很多,根據英國造口護理照護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toma Care Nurses UK;ASCN UK)腸造口旁疝氣指南中表示誘發造口旁疝氣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職業、生活型態、不適當的運動、手術技術、造口相關疾病因素如:診斷、過去病史、使用類固醇、吸菸及腹內壓增加等因素,也有許多專家表示表示患者體重過重、有術後併發症、不當的提舉重物及激烈的運動亦為其風險;由於腹部手術後之生理改變造成神經肌肉的損傷,而造口手術也以相同的方式改變了生理機能導致肌肉無力,並在腹壁上留下一個洞進一步形成了腹壁上的弱點與缺陷,易成為造口手術旁的切口疝氣,如果有足夠的追蹤時間,所有造口患者都有發展為某種程度的腸造口旁疝的風險。

腸造口旁疝氣有什麼症狀?

    造口人對腸造口旁疝氣常是無感症狀的,即使有症狀也有很好地耐受性,過去鮮少能引起患者與醫護人員的關注,常是因為底座經常滲漏困擾而來就診檢查才被發現,詢問病史時許多患者表示發現自己腹部凸出已多時,但不知道其為腸造口旁疝氣,而臨床症狀中主要就是造口周圍腹部畸形,其他常見症狀包含:疼痛、造口用具裝置困難、反覆滲漏、皮膚刺激、造口脫垂及腸道功能改變等症狀;過去荷蘭的研究團隊曾以問卷方式調查結腸造口患者,也發現其生活品質分數有明顯的差異及身體心像產生了負面影響。由於腹部畸形造成外觀不雅、造口底座鬆動、滲漏頻繁、排泄物臭味外溢、衣服變髒而尷尬,也衍生出造口旁皮膚問題(如:刺激性皮膚炎、黏性產品相關皮膚損傷)及造口用具成本問題,甚至導致患者自我限制不出門,甚至影響工作效率。如果患者有危急狀況導致腸阻塞及絞扼(strangulation)是需要住院立即進行手術;但腸造口旁疝修補術後有很高的復發率以及相當比例的患者無明顯症狀,使得非手術的保守處置成為一種有吸引力的選擇,其中最常建議的就是穿束腹帶作為保護及支撐腹部並繼續觀察症狀。

腸造口旁疝氣該如何預防?

    ASCN UK腸造口旁疝氣指南中指出與患者日常相關的職業、生活型態及日常活動會增加造口旁疝氣(PSH)風險,如:激烈的運動、繁重的工作,不當的提舉重物、另增加風險的動作還有咳嗽、打噴嚏、嘔吐、用力解便或解尿等造成腹內壓高的動作等;因此腸造口術後的患者需要知道與辨別日常生活中造成腹內壓增加的風險因素及保護腹部及增強腹肌的保護因素之概念。

    首先,造口人需正視發生了腸造口旁疝氣是不可逆的,除非您的腸造口未來是可關閉的,可藉由關造口的手術加以修復疝氣;再來是如何自我保護及自我鍛鍊,自我保護中很重要的是有正確觀念的穿戴束腹帶或支撐服,且手術後就應持續穿戴,「束腹帶或支撐服」主要的功能是支撐腹部,當人們起身坐、站時腹壓增加,因此建議早上起床前穿戴好再下床活動,晚上睡覺時可拆下放鬆休息,使用時要有一定的緊度才有其支撐效果,如果有較劇烈的活動或運動時需再加強束腹帶的支撐強度。於自我鍛鍊中做好體重管理,建議適當的核心運動以增加腹肌張力,如腹肌內縮用力(縮小腹)來訓練,此動作站、坐、臥姿皆可操作,但並避免作仰臥起坐、伏立挺身及舉重等運動;日常生活裡除了睡覺都應使用束腹帶或支撐服為有缺陷的腹肌提供支撐,經常作腹肌內縮運動以增加腹肌強度來加強保護。另外識別風險和預防至關重要,造口人需要意識到日常動作如:咳嗽、打噴嚏、嘔吐、用力解便或解尿等易造成腹內壓瞬間上升的動作,需再使用雙手於造口處加強保護,如有便祕或排尿困難應改善問題或尋求專業解決;另外生活中買菜提重物、澆花提水、繁重的家務…等日常生活,應設法避免提舉重物或必要時加強腹部支撐的強度,以免造成損傷或使損傷更加嚴重。

    於預防及管理腸造口旁疝氣之照護策略中,為腹部肌肉提供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建議適當的核心的運動增加腹肌張力、並使用束腹帶或支撐服為無力的腹肌提供支撐、體重管理、避免便秘與用力解尿;藉由定期造口門診追蹤與造口護理師討論會增加腸造口旁疝氣形成風險的日常活動,強化保護因素,增強自我管理的技能並更了解腸造口旁疝氣發展過程,期待可降低腸造口旁疝氣的發展或使其更嚴重,並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