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疾病長期以來對於國人健康造成重大的威脅,是導致國人殘障的首要原因。由於腦中風的臨床表現經常是突然發生且病程發展快速,多數病患會留下局部或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而造成失能,往往對個案、整個家庭及社會都造成莫大的衝擊與影響。腦中風病患返家後續的居家照護品質,對於患者的病情預後、再入院的機率有著很大的關聯性。要熟悉如何照顧腦中風病患,我們必須先認識中風常見的神經學後遺症,分別詳述如下。
運動及感覺功能障礙
這是最常見多數的腦中風後遺症,單側肢體的肌肉力量下降及感覺缺損會造成病人的行動出現障礙。包括床上的翻身、轉位及行走活動上都需要重新學習適應。若是臥床的病人,則需要照顧者定時於床上每兩小時協助翻身更換姿勢,避免骨突處受壓造成皮膚的壓力性損傷。每天需要做 3~4次的被動/主動的全關節活動避免關節攣縮僵硬。而感覺功能缺損是對於感覺的部分比較不靈敏,因此要特別注意冷熱水的溫度避免患者凍傷或燙傷、末梢指甲也應定期修剪避免過長而使皮膚產生傷口。中風發生之後,在住院期間就應盡早開始進行復健訓練。復健治療團隊會依據每位患者目前神經學受損的情形,擬定復健訓練計畫,個別化指導照顧者及患者中風後的居家照護技巧。例如:訓練如何轉位移位、指導行走技巧及如何預防跌倒等居家照護方法。常見使用的輔具設備有輪椅、移位帶、四角單拐、ㄇ字形助行器及單支拐杖等等,住院期間復健治療師會評估個案所需要的輔具設備給予相關的指導及建議。此外,治療師也可進一步協助評估患者返家後的居家環境,是否需加裝輔具或是改造成安全的無障礙空間居家環境。若符合資格者,可諮詢您的復健治療師或醫護人員,協助申請長照2.0相關服務,出院後會有負責的長照專員與您聯繫,屆時可提出所需要的居家服務項目。或者,另一種方式是患者於穩定出院後,若交通往返及照顧人力上許可,於復健門診部或家裡就近的醫療院所持續復健訓練的進行。
吞嚥功能障礙
由於腦中風患者也時常會出現吞嚥困難的問題,導致進食及喝水時嗆咳、食物易停留於口中不易吞下、甚至嚴重者連自己分泌的口水都會被嗆到。因此,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給予吞嚥功能的篩檢測試。若意識不清楚或太過嚴重的吞嚥困難便會先給予鼻胃管留置及灌食,避免由口進食,以免持續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感染,使病情更加嚴重複雜。若是輕微至中等程度的吞嚥困難可藉由吞嚥訓練及進食技巧的學習而改善,住院期間醫師會照會語言吞嚥治療師給予評估及相關指導。流質液體(如湯湯水水)因為流速較快,比起固體食物更加容易嗆咳,我們可以使用「食物增稠劑」加入流質液體中,讓流速快的液體變得稠密(如勾芡樣),如此一來在吞嚥的時候流速減慢,便能降低嗆咳的機率。進食固體食物時也應從軟稠狀的食物開始練習(如蒸蛋、布丁→稠質地稀飯→軟質剁碎飯菜→最後才至正常質地的飯菜)。每一口進食量不宜太多、速度要放慢、吞嚥時使用低頭不仰頭的姿勢使氣道關閉以避免食物跑至氣管中、保持安靜能夠專心進食的環境、勿邊咀嚼進食邊說話、以坐高坐正的姿勢進食、進食完畢後要檢查口腔是否留有食物殘渣協助清理乾淨。進食時一旦發生嗆到或咳嗽就應先暫停餵食。若有頻繁嗆咳的情形發生則應請醫師評估,給予進一步的協助。
若是已有鼻胃管留置的患者,在灌食之前應先協助好翻身、拍背及更換尿布等動作再開始灌食,協助床頭搖高大於 45度,灌食完畢 1小時內不宜移動病人避免嘔吐。每次灌食之前需先反抽鼻胃管,觀察胃內容物的顏色是否正常,若反抽物為紅色、咖啡色或黑色則屬異常(可能有消化道出血情形),則應先暫停餵食,持續觀察並尋求醫療協助。
語言溝通能力障礙
語言的溝通包括聽說讀寫等面向,根據中風部位的不同、語言功能的受損層面及程度也會有所不同,也就是所謂的失語症。典型常見的失語症有「表達性失語症」及「接受性失語症」兩大類。「表達性失語症」是患者在語言的表達(說)方面有障礙,可能表達得零碎片段、找字困難、對物品命名困難、說話無法連貫成一句流暢完整的句子,但是在理解方面(聽別人說)相對會較好一些;而「接受性失語症」,則是患者看似能夠表達(說)出流暢的詞句,但理解能力較有障礙,無法正確了解別人的意思,而出現一種雞同鴨講的情形。嚴重的失語症可能在表達及理解上都有障礙,即為「全面性失語症」。臨床上對於失語症的患者,會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給予合適的語言復健訓練。失語症患者一開始常常會覺得沮喪氣餒、甚至變得易怒不願配合,這是因為無法表達其需求或是無法理解他人語意而感到灰心挫折。照顧者在面對這類患者時,應多給予鼓勵及同理。營造安靜放鬆、不會感到匆促的環境,鼓勵個案多做口語溝通的練習及參與團體活動,提供適當的溝通刺激(如:與家人對話、認圖卡及字卡的練習、照片圖像的描述、閱讀報章雜誌或看電視節目等)。利用生活周遭自然的話題,像是個案感興趣或重要的事物來引發口語表達的動機,也可使用身體語言(比手畫腳)、簡易的詞彙或使用健側手寫字筆談來輔助溝通。腦中風的前三個月是語言恢復的黃金期,因此在住院期間語言治療訓練應及早開始。
部分視野缺損
腦中風患者有時會出現局部視野缺損的問題,有時患者會抱怨視力模糊、看不清楚,但有時個案本身及照顧者都不一定有所察覺,而是藉由醫師的神經學檢查發現有局部視野缺損的現象。若患者有視野受損問題,在活動行走時就應注意視野缺損該側的物品擺放位置,並留意移動時的空間安全。例如:患者有「右半側的視野缺損」,那麼在活動時個案右半側的空間就應騰空障礙物,避免行走時沒有注意到而撞傷跌倒。在視野缺損情形未完全恢復下也不宜自行騎車或開車,避免空間上的誤判而發生意外。
結語
腦中風患者會因病灶部位的不同而有上述所提及的一種或數種神經學後遺症,在照護方面上皆有個別需要注意之處,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及復健治療團隊會指導患者及照顧者學習未來的居家照護技巧。剛出院銜接返家的個案及照顧者常常因身體及角色的改變而感到適應困難,最重要的是保持定期的門診追蹤、返家後持續的復健訓練、慢性病藥物的規則服用勿自行中斷、以及家人的陪伴與心理支持,必要時尋求醫療的專業諮詢協助。期盼藉由此篇內容分享,讓腦中風個案及照顧者在居家照護上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