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賀爾蒙治療、癌症免疫療法等,都是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方法,而無論是哪一種療法皆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病人對於癌症治療都存有恐懼,認為癌症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皆會強大難以承受,其實副作用的發生與嚴重程度,會因使用的藥物種類、劑量、個人差異及營養狀況而有所不同。
常見的副作用如:消化道潰瘍 (口、喉、食道)、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皆可能造成癌友出現食慾不振、進食量減少及情緒不佳的狀況,這些都會導致癌友發生營養不良、肌肉大量流失、體重減輕等現象,甚至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或療程被迫中斷,因此,癌症治療期間副作用的預防與緩解非常重要。

建議:癌症治療期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療副作用,可能影響癌友的進食量與情緒,導致營養不良發生,甚至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或接下來療程的進行。
以下將針對幾項常見的治療與副作用給予飲食建議 :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的藥物可能是經由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點滴注射等方式給予,藥物藉由血液循環至全身,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使癌細胞凋零、消失等治療目的,由於化學治療無法特異性的只針對癌細胞,正常的細胞組織也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分化速度快速的細胞,如:表皮細胞、消化道黏膜細胞、血液細胞及毛囊組織等,因此,化學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會多半與這些細胞組織相關。癌症化學治療常見副作用與對策:
1.噁心、嘔吐:
某些藥物會刺激腸胃道黏膜或腦部嘔吐中樞,引發噁心與嘔吐感發生,發生的時間與持續天數因人而異,嚴重時可請醫師給予藥物舒緩,在飲食上,我們可以試著進行以下改變。

-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放慢進食的時間。
- 乾濕分離:將乾的食物和濕的食物分開攝取,因此正餐進食時,先吃固體食物 (如:白飯、麵條、配菜等),間隔1小時後才吃液體的食物 (如:燉湯、果汁)。
- 避免攝取油炸、太油膩、太甜等重口味的食物。
- 可於進餐前喝一口含有酸味的飲料,如:檸檬汁、洛神花茶、果汁等,以促進食慾。
- 接受治療前不要吃太多的東西,以免產生不適感。
- 保持口腔清新,嘔吐後可使用漱口水漱口,去除口腔不適的味道。
- 身邊準備易於存放的點心、飲料,如:麵包、餅乾、冰淇淋等,以方便隨時補充營養。
2.腹脹:

- 少量多餐,避免過於飽脹。
- 避免食用粗糙、纖維多的食物。
- 避免易產氣的食物,如:地瓜、南瓜、花椰菜、韭菜、洋蔥、整顆的豆類、汽水等。
- 少吃過於刺激性的食物或調味料,如:辣椒、豆瓣醬等,食物溫度也不可太熱或太冷。
- 保持適當的活動量,減輕腹脹感。
3.腹瀉:
有些化療藥物會破壞腸胃道黏膜,導致腹痛與腹瀉,此時在飲食上,以減少腸胃道刺激、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為原則。

- 避免對腸胃道較刺激的食物,如:富含纖維的蔬果、過於辛辣、過冷、過熱或油炸食物。
- 選擇軟質易消化的食物,如:精緻榖類、魚肉、豆腐、瓜類蔬菜等。
- 急性嚴重腹瀉時,可暫時採用低油清流飲食,如:米湯、去油肉湯、果汁等。
- 注意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嚴重腹瀉可能會流失過多的鉀離子,可補充蔬菜湯、果汁。
- 避免牛奶與乳製品。
4.口腔黏膜潰瘍:
當化療藥物造成口腔黏膜受損,可能引發進食或吞嚥疼痛,導致病人攝取量減少,食物製備上重點在改變食物質地,使食物柔軟易吞嚥。

- 選擇質地柔軟,易咀嚼的食物,如:魚肉、豆腐、豆花、優格、布丁、果凍、瓜類蔬菜等。
- 改變料理方式,使食物質地軟嫩,如:水煮蛋→蒸蛋、茶碗蒸,白飯→稠稀飯,利用勾芡方式、泡軟的麥片、軟爛滷肉。
- 利用食物調理機改變食物質地,將食物剁碎、剁泥、打成汁等。
- 避免過於刺激的食物,如:過酸、過鹹、辛辣、過冷或過熱等。
- 避免含酒精的飲料。
- 進食後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避免感染。
5.白血球數量減少:
由於白血球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預防外來的病毒或細菌攻擊、避免感染。當血中白血球數量減少,易造成病人容易被感染,導致併發症的發生,因此在飲食上需注意衛生、避免生食等低微生物飲食原則。

- 勤洗手,保持個人衛生。
- 避免生食,如:生菜沙拉、生魚片、醃漬品、未煮熟的蛋黃等。
- 避免未完全殺菌或含菌的食品,如:鮮奶、優酪乳。
- 食物需確實煮熟後再食用。
- 盡量選擇需剝皮的水果,如:香蕉、蘋果、柳丁、芒果等,避免購買以切好的水果拼盤。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是通過高能量的輻射線以達到破壞癌細胞的目的。一般放射線治療後的副作用為局部的不適,多發生在照射的部位出現表皮紅腫、黏膜潰瘍、疼痛等。通常若位於腹部的照射治療,可能會因腸胃道黏膜受到過度刺激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如: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在飲食的策略上可參考前面所述,對應的方法予以改善。其他常見副作用與對策:
1.口乾、吞嚥困難:
多發生在口腔癌、頭頸癌的病友身上,當照射治療部位靠近頭頸部,口腔與食道上的黏膜容易因此破損潰瘍,導致口水分泌不足、進食與吞嚥疼痛,食物製備上除了改變食物質地,使食物柔軟易吞嚥外,也可搭配以下技巧。

- 將醬汁淋在食物上,增加食物質地的滑嫩程度。如:糖醋、醬燒、勾芡等。
- 食物過於清澈流質容易產生嗆咳的現象,可加入增稠材料以增加食物稠度,方便吞嚥。常見的增稠食材有樹薯粉、藕粉、米粉、商業增稠劑等。
- 食物太黏也會造成病友吞嚥困難,因為食物可能會黏在口腔或咽喉上,不易吞嚥。須隨時注意哪些食物並有容易適應不良,暫時予以排除。
- 製作質地濃稠、溫冷且兼具熱量與蛋白質密度高的飲品,如:酪梨布丁牛奶、堅果豆漿濃湯等,適時搭配商業配方營養品也是選擇之一。
2.便祕:

- 攝取足夠的水分。
-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如:燕麥、葉菜類、水果。
- 補充優酪乳、優格、益生菌等,可促進腸道蠕動。(若病友合併有白血球數量減少的情況,建議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 決明子茶、黑棗汁等具有輕瀉的功能,嚴重便秘時,可請醫師給予軟便劑。

建議:治療期間副作用的營養策略是以高熱量、高蛋白為原則,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適時調整食物種類與烹調方式,改變食物質地,讓食物好入口,以改善治療引發的各種不良反應。
癌症治療期間,對熱量與蛋白質需求量增加,但是,治療副作用的產生往往造成病友食慾不振、整體進食量減少。這個時期,飲食上除了製備易於咀嚼、吞嚥及改善不良症狀的餐點等攝食技巧外,根據歐洲腸道靜脈營養學會2021年癌症病友指南建議,當病友攝取不足,飲食無法有效達到營養目標時,可以適時地搭配富含蛋白質和熱量的食物和液體,即口服營養補充品,以協助病友改善營養狀況。
在這邊我們須釐清一下「口服營養補充品」,其是指富含蛋白質和熱量的配方營養品,而非只含單一營養成分的特殊營養食品 (圖1)。臨床上,常常會發現病友或家屬會因朋友介紹或其他資訊建議,而選擇補充特殊營養食品,作為治療期的營養補充,但是,這些產品通常只含「單一」營養素,而且單價高、作用機制不明確或症狀改善有限,多食無益;癌症治療時期的營養支持,原則在攝取高蛋白與足夠熱量上,所以此時期的營養補充著重在補足攝取不足的部分。由於每位病友的攝取量、副作用、病程不同,因此建議可多利用營養門診,經營養師評估後,制定個人化的營養策略與建議選擇的配方,能夠更有效的改善並有的營養狀況。

圖1.配方營養品與特殊營養品

建議:癌症治療期間,食物選擇應以均衡飲食為優先,攝取不足的部分可再搭配富含蛋白質和熱量的口服營養補充品,以協助病友改善營養狀況。配方選擇可多利用營養諮詢,制定個人化的飲食計畫,以改善營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