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腸病毒是不是有好幾種?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至少有 60多種。小麻痺病毒也屬於腸病毒,我們比較熟悉的腸病毒有有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71型腸病毒、D68型腸病毒等等。這些腸病毒後來又根據基因序列重新分類與命名,分成腸病毒A、B、C、D四種。其中腸病毒 71型屬於腸病毒A。各種腸病毒的共同特徵就是他們都是RNA病毒,結構類似,但是些微的差異讓他們感染人體時出現的症狀不一樣。有些種類的腸病毒會引起 比較有特徵的症狀,像是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頰炎,有的腸病毒引起像一般感冒一樣的症狀,發燒、喉嚨痛或皮疹。所以,腸病毒其實是一大群病毒,並不是單指某一種病毒。

二、腸病毒感染一定會有手足口病嗎?

    不同種類的腸病毒可以引發不同的症狀。有些種類的腸病毒感染,可能症狀不明顯,或沒有特徵,很像一般的感冒,小朋友可能會發燒、頭痛、喉嚨痛等等。過 2-3天就痊癒了。比較有特徵的症狀是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及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手足口病大多由A型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所引起,感染者會發燒,並在身體四肢出現小紅疹或小水泡,另外於口腔黏膜及舌頭、軟顎、牙齦和嘴唇等地方會有小水泡或潰瘍(ulcer)。口腔黏膜的潰瘍很痛,導致病童無法進食。整個病程大約會持續一週左右。疱疹性咽峽炎則大多是由 A型克沙奇病毒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與喉嚨痛。喉嚨痛是因為咽峽部出現水泡或潰瘍,年齡較小兒童可能因無法進食而脫水。大部分個案只要接受止痛退燒藥讓症狀緩解,並補充水分便可痊癒。

    有些種類的腸病毒會引起較特殊的症狀,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嚴重呼吸道症狀、或急性無力脊髓炎等。另外,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症狀也會比較特別,除了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紅疹、嘔吐等以外,有可能出現心肌炎、肝炎、腦炎、或類似敗血症的症狀。

三、腸病毒感染是不是會拉肚子?

    腸病毒感染只有少數會拉肚子,會拉肚子的個案大約只佔 30%左右,而且拉肚子的症狀通常很輕微。有人以為腸病毒既然叫做腸病毒,應該是會有明顯腸道的症狀,包括拉肚子,其實腸病毒之所以叫做腸病毒,是因為它主要是在腸道裡繁殖,因此才叫做腸病毒。

四、腸病毒感染演變為重症前會有什麼跡象嗎?

    大部分感染腸病毒的人都會完全痊癒,只有少部分的人會演變為重症。在有腸病毒 D68以前,感染腸病毒 71型與年紀小是演變為重症的危險因子。71型以外的腸病毒感染很少出現重症,前幾年全球出現幾次的 D68型流行,增加了腸病毒重症的樣態。腸病毒 71型感染一般是以手足口病表現,少數會進展為腦炎。一但進展為腦炎,要注意是否活動力有明顯下降,甚至出現意識不清、昏睡叫不醒的症狀,這是一種重症的早期表現。鄭重的早期徵兆還有肌躍型抽蓄,小朋友的身體不自主地跳動,好像受到驚嚇一樣。其他的重症前兆還有持續嘔吐、心跳過速、高血壓、眼球震顫等、再來就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心臟衰竭、肺水腫等症狀。D68型腸病毒感染的重症則是以呼吸困難或急性脊髓炎的症狀為主。小朋友若有發燒與呼吸道症狀,之後併發不對襯性之肢體癱軟無力,則有可能是腸病毒 71型或 D68型引起的急性脊髓炎。

五、腸病毒感染怎麼治療?

    到目前腸病毒感染還是以症狀治療,也就是一般的止痛退燒藥為主,並沒有抑制病毒的藥物。由於大部分發生於年齡較小的兒童,若因喉嚨痛而無法進食,比較容易出現脫水的症狀,點滴輸液會有幫助。若是腸病毒71型感染,有可能進展到腦炎,尤其是腦幹腦炎,這時有的醫師會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如果病毒影響到生命中樞,則有可能出現昏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蓄、持續嘔吐、心跳過速等症狀。此時必須監測血壓、呼吸等生命徵象,注意是否有腦壓上升、心臟衰竭、肺水腫等現象。

六、腸病毒夏天比較多?

    臺灣全年都有腸病毒,但不同的季節發生率不同。據過去的統計,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在每年的 3月下旬開始增加,到 6月中達到全年的高峰, 7-8月的個案數會降低,而後於 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較小規模的流行流行。要提醒的是,即使是冬天,台灣還是有腸病毒感染,年紀較小的兒童還是要小心。

七、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腸病毒都是人傳人,腸病毒主要靠感染者的腸胃道排泄物(糞便或嘔吐物),或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病人皮膚的水泡裡也有病毒,也可以散播病毒造成感染。受感染者在發病幾天之前,喉嚨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也就是已經具有傳染力。發病之後大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病毒可存在患者的口水裡大約一個月,糞便裡 2-3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內都還是有可能會傳染。

八、用酒精清除腸病毒可以嗎?

    腸病毒在低溫下比較穩定,在室溫中可以存活數天,4℃下可存活數週,冷凍 -20℃則可存活數月以上。相反的,在高溫的環境裡,很快就會失去活性。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將衣物浸泡熱水,或者讓物品曬太陽,都可殺死腸病毒,減少腸病毒傳播。腸病毒的病毒顆粒不具有外套膜,酒精不能很有效地破壞腸病毒顆粒,所以用酒精清潔手或環境並不能完全清除腸病毒。用漂白水擦拭是清除環境中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一般環境的消毒,可以用 500ppm濃度之漂白水,若是針對遭到腸病毒病童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體,則要使用濃度較高(1000ppm)的之漂白水清潔。

九、有辦法預防腸病毒嗎?

    由於腸病毒主要透過由患者的糞便、口水、飛沫傳染,我們可以藉由以下的方法減少被腸病毒傳染的機會。首先,教導小朋友注意衛生習慣,勤洗手,不要到處亂摸,也不要常常摸自己的口鼻,減少接觸到腸病毒的機會,也減少病毒進入身體的機會。嬰兒與幼童不會自己注意衛生或洗手,其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洗手,必要時務必更衣、戴口罩,減少把病毒傳給幼童的機會。孕婦、新生兒及年紀較小的兒童,儘量不要與疑似或確診的腸病毒病患接觸。新生兒及嬰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在腸病毒流行期,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兒童玩具應經常清洗、消毒。

    一旦感染腸病毒,應該在家休息,不要把病毒帶到學校去傳染給別人。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十、怎麼樣才能把手洗乾淨?

    就預防腸病毒來說,洗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首先在水龍頭下把整雙手充分淋濕,用肥皂或洗手乳搓出泡沫,兩手互相搓揉,包括手心、手背、手指、與指甲,搓揉的動作至少進行 20秒。再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最後用乾淨的紙巾擦乾雙手。記得用酒精乾洗手是不能完全清除腸病毒的。

十一、感染過腸病毒還會再感染嗎?

    腸病毒感染恢復後,人體會對該病毒產生免疫力,不會再得同一種腸病毒。可是因為腸病毒有很多種,所以可能得到別種腸病毒。不同種類的腸病毒感染有可能症狀很類似,所以容易讓人誤解得了兩次一樣的腸病毒。

十二、腸病毒有疫苗嗎?

    國內腸病毒 71型疫苗的研發工作已經完成,但是疫苗尚未正式上市。不久的的將來就有腸病毒 71型疫苗可以使用,目前則還沒有。腸病毒 71型以外的腸病毒則沒有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