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秋季節變化和濕冷的冬季時,小兒科診間總是特別熱鬧,咳嗽聲、噴嚏聲此起彼落,總是會有擔心的家長問著: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一直感冒,吃了藥便好了,沒多久又感冒了。在這些孩童當中,有不少其實是過敏兒。台灣近幾年來的研究數據顯示,小兒過敏疾病的盛行率逐年上升,以氣喘為例,在近二十年間增加了十倍,20 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被診斷為氣喘的比例為 15.7%,而其中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的訪問調查,12歲以下氣喘盛行率是 5.6%,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約 3/4的兒童並沒有定期回門診追蹤,超過六成的病童並沒有使用治療氣喘的處方藥,表示民眾對於這些兒童過敏疾病的認識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在兒童過敏疾病中,最需要注意的便是兒童氣喘。兒童氣喘是發生在下呼吸道的反覆慢性發炎,最常見成因還是因為過敏原而引起的過敏性氣喘,其中最大宗的過敏原來自於塵螨。病童常見的症狀包括集中在夜半的乾咳,在運動時、天氣變化後、病毒感染時都可能誘發咳嗽,甚至還可以聽咻咻的呼吸聲或是以呼吸喘、胸悶來表現,也就是氣喘的急性發作。氣喘若沒有好好地控制,可能會因頻繁地急性發作而需要緊急就醫甚至住院,造成患童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和讓家長產生照顧上的壓力;除此之外,氣道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況,可能讓呼吸道產生不可逆的慢性變化,影響到肺功能外也讓孩子即使長大後仍飽受氣喘所擾。然而,若是在孩童幼年期就好好配合氣喘控制的治療,越早將症狀降到最少以及避免氣喘急性發作,則他們在青春期甚至成年時期持續有氣喘的機會將減少不少。因此,氣喘患童平時應避免碰觸誘發因子,包括:塵蟎、灰塵、花粉、氣溫急遽變化、病毒感染及二手菸、三手菸、空氣汙染等因素;另外便是規律就診,以及遵從醫師指示按時用藥,才可能有效控制發炎,避免不必要的反覆發作,例如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或是欣流(Singulair)一類的藥物,而在嚴重氣喘病患,現在也有新一代的生物製劑發展出來,已經可以作為輔助治療;為了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和最少的副作用,可以多與您的過敏科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治療方式。

    過敏性鼻炎,另一個對孩童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不亞於氣喘的過敏疾病,在台灣地區的學童盛行率更是高達 30%。病童常見的症狀變是反覆的流鼻水、打噴嚏以及鼻塞,有些孩子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嗅覺,小朋友也因為鼻塞而用口呼吸,久而久之造成喉嚨發炎外,也影響面部發育而有咬合不正的情況。在預防疾病發作上和氣喘類似,皆為避免接觸過敏原和其他可能誘發的因子,治療方面以藥物如抗組織胺或是鼻內類固醇噴劑治療過敏性鼻炎外,較大年紀的孩子可以考慮以生理食鹽水洗鼻子,將鼻涕沖洗出來,也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縱使氣喘和過敏性鼻炎有這麼多不同類型的治療,但許多家長內心的盼望仍是,過敏有沒有可能根治?要徹底地解決過敏,目前還是認為要從根本做起,減少體內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反應,便是進行減敏療法。減敏療法的機轉,便是藉著攝取低劑量的過敏原,經過反覆而長期地投予過敏原後,讓身體產生調節性的免疫反應,以此降低對過敏原的過敏反應,進而達到控制過敏疾病的效果。這樣的療法其實已經有相當久的歷史,只是早年的減敏反應是經由皮下注射或是口服,在治療的過程中產生過敏反應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的機會比較高;較近期才開發出的舌下減敏治療,一方面較少引起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副作用,另一方面在操作上較簡單。不過,必須注意減敏治療通常只能針對單一過敏原,並且需要長期有耐性的持續服用才會有效果;此外,因為目前尚屬於自費的治療,經濟成本也必須納入考量。但是無論如何,減敏療法提供過敏病患另一個治療的選項,能夠有效地從根本上治療過敏性疾病,對許多病童與家屬仍是一大福音,若是想要知道更進一步的內容,可以向您的過敏科醫師諮詢相關資訊。

    另外,許多家長可能會擔心: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疫情期間,家中的過敏兒是否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呢?雖然新冠肺炎的一些症狀(咳嗽、打噴嚏、味覺喪失)和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十分難區別,但是過敏性疾病是慢性而長期的變化,若有突然的變化或是有相關的接觸史,仍應該要先排除罹患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本身就有的過敏疾病更是應該要好好地控制,千萬不要因為擔心疫情而延遲回診或自行停藥,因為在不幸罹患新冠肺炎的情況下,控制不佳的嚴重氣喘更會加重病毒造成的病況。因此,規律的回診追蹤和配合醫囑控制氣喘及過敏性鼻炎,更是非常重要,如此一來才能遠離過敏又保護自己的健康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