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的進展,化學治療己非傳統報章媒體的刻板觀念,噁心、嘔吐,甚至是認為打化療的人生就是走到盡頭;若家中有家人或本人必須經歷化療,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化療並學習照顧技巧,在這條抗癌路上,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化療的目的
化學治療就是使用化學藥物來阻斷癌細胞不同的生長週期的分裂及繁殖,進而消滅它們,化療的目的可降低癌症復發機率(手術後輔助性化療),或明顯可以促進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惡性腫瘤轉移後的緩解性化療)。
適合打化療嗎?
可充份與醫護團隊討論,化療的利與弊,治療是否能改善因疾病而惡化的生活品質,如果不能,則必須慎重考慮。」若遇到需要決定醫療決策時,可參考原則:
- 尊重病患的想法,家人與病患可充份與醫療團隊討論。
- 治療的目的及風險,治療後帶來的影響,是否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及可能造成的威脅。
化療的時機及療程
依照不同的化療藥物特性及療程,治療目標不同會有不同的療程,大致分為:
- 緩解性或維持全身性治療,長期施打。
- 根治性治療,常用於血癌、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
- 手術前輔助性治療,階段性治療。
- 手術後輔助性治療,階段性治療。
- 合併放射性治療。
化療地點
- 住院時施打
- 門診化學治療室
- 第一化學治療室(三西門診手術大樓四樓)
- 第二化學治療室(五東腫瘤部門診二樓)
如何施打化學治療
- 週邊血管施打
入院或門診施打後,即可移除靜脈導管。 - 人工血管
手術放置人工血管,施打時,才會放置蝴蝶針,施打後,會移除蝴蝶針,化療療程結束,建議4~6週定期至治療室沖洗管路,維持管路暢通。 - 放置中央靜脈導管
對皮膚有刺激性的化療藥物會建議放置,通常時安排住院的化療才會由醫師放置,注射後即會移除導管。
化療自我照顧重點
- 遵照醫囑服用輔助預防性用藥(預防過敏、止吐劑、軟便劑等)。
- 少量多餐、重質不重量、多樣化選擇、避免生食、均衡飲食原則,飲食問題可掛營養師門診。
- 充足的睡眠。
- 戒菸、酒及檳榔,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 適量的活動。
- 預防感染(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口腔清潔、注意感染症狀、監測體溫的習慣)。
- 維持生活環境乾淨、清潔、空氣流通。
- 若出現暫時性的毛髮脫落,加強皮膚保護。
- 發生非預期性的副作用(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應與您的醫護團隊聯絡,若發生急症應至急診就醫。常見的急症:
- 口(耳)溫發燒超過38.5℃,腋溫超過38℃。
- 全身寒顫、畏寒發冷
- 咳嗽加劇、喉嚨痛、呼吸急促
- 痰量變多變黃
- 解尿困難、疼痛、有灼熱感
- 嚴重腹瀉
- 管路或皮膚其他部位有紅腫熱痛的現象
- 不明原因出血或出現多處自發性瘀青狀況
- 不能解釋的疲累
- 情緒問題可與原醫護團隊反應,或掛身心科、精神科門診,不要輕忽自己的情緒問題。
- 養成自我記錄的好習慣,返診時,可充份與您的醫護團隊討論。
- 定期返門診追蹤(影像、抽血等檢查)。
- 善用相關醫療資源:
- 主治醫師、護理師
- 腫瘤個案管理師
- 營養諮詢門診
- 臨床心理中心
- 輔助暨整合醫學中心
- 癌症資源中心
社會資源:
-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https://www.canceraway.org.tw
-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https://www.ecancer.org.tw
- 各病友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