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教普及、預防醫學及健康管理觀念的提升下,健康相關的演講往往座無虛席,閱讀坊間健康書籍或文獻者亦不在少數。身為腎臟科醫師,常會被門診、住院病人、演講聽眾詢問有關腎臟及身體保健的問題。感謝臺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的邀稿,在此整理衛教演講精華、實用知識,以問答的方式,提供讀者關於腎臟及身體保健的基本觀念。

常見問題一:腎臟的位置在哪裡?腎臟主要有哪些功能?

    答:腎臟的位置約在背部兩側手插腰的位置。腎臟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功能,一是排除身體的毒素,二是維持身體水分、鹽分、酸鹼值、血壓的穩定,三是內分泌功能(分泌紅血球生成素)等。

常見問題二:出現什麼症狀,可能代表有腎臟疾病?

    答:腎臟相關的症狀可以用五字訣「泡水高頻倦』來統整,分別代表了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出現這些問題,就醫時醫師會依據詢問病況、了解既往疾病、身體檢查、抽血驗尿、影像檢查等方式評估懷疑的病因。以水腫為例,可以利用水腫的位置、對稱性、發生時間予以分類,腎臟病即是心臟衰竭、肝衰竭之外,引起水腫的器官疾病之一,常合併尿蛋白、清晨睡醒眼皮水腫等表現。

    除了這五項問題暗示有腎臟疾病,可以來腎臟內科門診評估外,腎臟科門診也常見因為檢查發現尿蛋白、持續性血尿、腰痛、腎功能異常的病人來求診。

常見問題三:我的腎臟功能不好,醫生診斷有慢性腎臟病,醫生照顧我會包含哪些面向?

    答:慢性腎病的患者的照顧應為全方位、全人性,且必須考慮到腎臟病患者同時也是得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族群,往往還合併或產生心臟血管疾病需要處理,因此慢性腎病的照顧及保養面向相當的廣泛及多元,不一定侷限在腎功能而已。診斷上,醫生會尋找腎臟病的原因、分期、估算腎功能退化的速度,並評估現有的問題及併發症。照顧上,第一要治療腎功能惡化的主要病因(如糖尿病、腎絲球腎炎等),第二要用藥物及非藥物的方式(如飲食調整)減緩腎臟功能的衰退,第三要預防及治療腎臟病以外相關的全身疾病(主要包含上述之心血管疾病的評估治療及危險因子控制),第四要處理腎臟不好所帶來的不適和併發症。

    配合醫生的評估和調整,可以對健康帶來助益,因為有機會可以減緩腎功能退化的速度、緩解疾病對身體帶來的不適或併發症、延長將來到可能需要腎臟替代療法的時間、早期預防及治療身體的心血管疾病等。

常見問題四:什麼是護腎檢查33制?

    答:此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之口號,可以增加民眾健康意識。第一個3,代表「三高』,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這些疾病的預防、發現、控制,在身體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二個3,代表重要的「3項檢查』,一般而言,已經有腎臟疾病、潛在產生腎臟病的高危險患者,可以透過「監測血壓、抽血檢驗腎功能、驗尿』等方式來幫助了解腎臟功能。

常見問題五:我對於避免腎臟功能惡化,在用藥上有甚麼能注意的一般原則?

    答: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出了用藥「五不原則』,除了多注意三高的病情控制外,應避免不適當藥物傷害腎臟。所謂用藥「五不原則」包含了:第一:不聽別人推薦,第二:不信神奇療效的藥,第三: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第四:不吃別人贈送的,第五:也不要推薦給別人,提醒大家安全用藥腎臟好。

常見問題六:醫生開藥給我吃,我擔心吃藥會傷身體、傷腎臟,可以不吃藥嗎?

    答:承接上提,要強調的是,並非拒絕所有的藥物。醫生開的藥物,通常是治療和控制身體狀況所必須,也有評估過對病人身體的利弊、藥理反應等。一般來說,建議照醫師指示服用自己病況需要的藥物,如有疑問或擔心可以直接跟您的醫生詳細討論自己的想法,而非因為認定吃藥就會傷害腎臟功能,直接不服用藥物。直接不服用藥物,可能導致自己身體的疾病沒有被治療或控制,病況比不吃藥時惡化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