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在人體的消化之旅
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成小塊,隨著唾液經過食道,進入到胃中;抵達胃部的脂肪,透過胃脂解酶分解為小分子的型態,接著繼續前往小腸;肝臟合成膽鹽、形成膽汁,儲存在膽囊當中,當需要消化脂肪時,膽汁分泌至小腸,將小分子的脂肪進一步乳化為脂肪粒;最後,胰臟分泌的胰脂解酶,會將脂肪完全水解,進而被身體吸收利用。
什麼樣的狀況需要執行低油飲食?
- 胰臟炎。
- 膽囊炎、膽結石、膽管阻塞等膽囊疾病。
- 影響脂肪消化、吸收及代謝異常之疾病。
- 乳糜胸 (一開始可能需要執行無油飲食)。
目的
透過限制飲食中脂肪的攝取量(每日小於 50公克),以降低胰臟及腸道負荷,減少對膽囊的刺激以及降低血中脂質濃度。
食物選擇
大類 | 可食 | 忌食 |
---|---|---|
魚、蛋、肉類 |
水產類 肉類 蛋類 |
水產類 肉類 加工製品 |
豆類及麵筋製品 | 黃豆、黑豆、毛豆及其加工製品,例如:豆腐、生豆包、豆干、烤麩、麵腸等 | 經油炸過後的豆、麵製品,如:麵輪、麵筋泡、炸豆包、炸豆捲、油豆腐以及在製程中會添加大量油脂的百頁豆腐 |
全榖雜糧類 | 米、麵、饅頭、吐司、米粉、冬粉、地瓜、馬鈴薯、南瓜、芋頭、紅豆、綠豆等 |
烹調方式 各種加油製作的中、西式餐點 額外搭配的食材 |
蔬菜及水果類 | 新鮮的蔬菜水果 | 酪梨、橄欖及椰子肉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 無論是動物、植物油;堅果,如:杏仁、核桃、腰果、花生、芝麻等,都需特別注意烹調時添加及額外攝取的份量 |
烹調方式及調味料
可用 | 忌用 | |
調味料 |
|
油蔥酥、蛋黃醬、沙拉醬、芝麻醬、花生醬、辣椒醬、沙茶醬、豆瓣醬、奶油、豬油、甜麵醬等 |
烹調方式 | 清蒸、水煮、清燉、烤、滷、涼拌等不必額外加油的方式 | 油炸、油煎等需使用較多油脂的方式 |
製作肉類滷、燉湯時,可待放置冷藏後,將上層浮油去除,再加熱食用 |
執行低油飲食的小技巧:
- 選擇原型食物、避免加工製品。
- 均衡選擇六大類食物、注意烹調用油量,以充分攝取各類營養素。
- 將整天的脂肪攝取,平均分配至各餐,避免單次攝取過多脂肪,造成消化上的負擔。
- 透過閱讀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有助於了解該產品的脂肪含量。
- 若需長期執行低油飲食,應遵照醫師、營養師指示補充脂溶性維生素A、D、E、K;必要時,也可利用中鏈三酸甘油酯(MCT oil),幫助熱量補充。
在治療期間,會根據疾病進程,搭配階段性的油脂限制及飲食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