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因為疾病治療的需要,必須行”人工肛門”或是”人工造口”手術時,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聞之色變,立刻烏雲罩頂。想想光要面對疾病的挑戰,就已經夠折磨人了,還要面對身體的改變,排山倒海來的疑惑與恐懼,是足夠打消人們接受治療的勇氣,臨床上的確也有不少因為要開造口手術,而成了治療逃兵的病患,一旦等到疾病變的更嚴重,再來接受治療,不僅會增加治療的難度也會讓生命遭受威脅的風險加劇,而當初一心一意想逃離的造口手術,還是一樣緊隨而來。

    終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社會大眾對” 人工造口”的不夠了解,造口後的人生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糟,只要透過適當的學習與適應,一樣可以有正常的生活。在此希望透過本文,能讓大家對造口多一點認識,少一點害怕,讓有造口的朋友,能跨步向前,一樣享受人生。

為什麼要開造口? 我可以不要嗎?

    這是最常見的問題,可不可以不要開造口? 難道沒有轉圜的餘地嗎?如果一定要開造口,甚麼時候可以接回去?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甚麼是造口?

    造口是以手術的方式把腸子拉到腹部做一個開口,這個開口可以連接到您的消化系統或泌尿系統,用來幫助我們讓排泄物(尿液或糞便)從體內排移出去。外觀看起來像是縫在身體上的紅色的圓形小肉。它的開口可能與您的身體齊平或者突出些,碰觸時是不會有疼痛感覺的。

    一般來說造口可分永久性造口和暫時性造口,暫時性造口顧名思義就是因治療的需要,先讓排泄物分流,來讓腸道得到充分休息與治療後,再將人工造口接回,恢復其腸道功能。而永久性造口,則是因疾病的不可逆因素,如病灶的解剖位置,或是神經性異常等問題,需要使用人工造口來永久取代肛門。

    臨床上需要造口手術常見的原因有:直腸癌或肛門癌、大腸或肛門先天性畸型、結腸或直腸、肛門等外傷性穿孔、末端結腸廣泛性膿瘍及複雜性廔管、大腸與周圍附近器官組織發生廔管、大腸或直腸阻塞、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等。醫師會因為病情的不同或治療上的需要,來決定開永久或是暫時性造口。

    其所開的造口也會因為解剖位置不同,在照顧上也會有些許的差距。盡管如此,在開刀後只要透過專業的造口護理師指導與協助,通常都可以讓您盡快適應術後生活,回到生活常軌,讓造口後的影響降到最低。

有了造口,我還能過正常的生活嗎?

    知道造口是甚麼後,也了解造口手術有其必要性,接下來所面臨的問題就是我還能正常生活嗎? 我是不是就是一個不正常的人? 我還能上班嗎? 會痛嗎? 會有味道嗎?....又是另一堆排山倒海而來的問號,壓力大到讓人感到窒息,在煩躁與害怕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造口後的食衣住行,再來決定是否需要繼續焦慮不安。

正確選擇使用造口用具

    造口術後,第一個面對的問題便是造口貼袋,隨著時代的進步,造口用具更是日新月異,造口產品的選擇也是越來越多,要知道沒有一種造口產品,可以適合所有的造口患者,用具的選擇須透過專業的傷口造口護理師評估,根據不同的造口類型與體態,選擇適合的造口用具,並遵循傷口造口護理師的指導,學會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盡快回到常規生活。

造口後的美食人生

    造口後怎麼吃,那些能吃那些又不能吃,常讓新開造口人不知如何是好,基本上造口人並沒有太多的飲食禁忌(注意我們不稱造口人為病人或是患者,他們除了排便部位與習慣改變外,其消化與吸收的功能與你我並沒有不同,基本上當治療完成後,就不應該以病人自稱),除了均衡營養外,造口後仍然可以繼續暢快地享受美食人生。除非有特殊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飲食習慣不同,加上可能也須搭配您目前治療等因素,嚐試新的食物時一次以一種為宜,如果產生不好的反應,則暫時不要食用此類食物,待身體狀況好轉後,再視狀況重新少量嘗試。除了每次嘗試新的食物都需要由少量開始,也需根據自己的消化狀況和是否有不適的情形,漸進式的增加飲食量和纖維量。

    小腸造口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吞嚥大塊的蔬菜與菇類食物以防造口阻塞。徹底地咀嚼所有的食物是必須的,細嚼慢嚥可幫助消化。盡量維持標準體重,因為體重的劇烈變化,或是體重過重與過輕,都會增加造口用具黏貼的困難。

    為了保持健康及生理機能,均衡的營養和適當的水分的攝取是非常重要,無論您的造口是大腸造口、小腸造口,還是泌尿造口,都需要足夠的水分攝取,除非有特殊疾病的限制,1500- 2000 毫升的攝取量應是基本需求,因水分很容易由造口流失導致尿量減少,所以腸切除的病人(尤其是迴腸造口的病人)比較容易水分與電解質流失。為預防脫水、電解質不平衡與腎結石,病人須注意水分的攝取。尤其是小腸造口與泌尿造口,更是不可輕忽水分的重要性。

    有些人會很擔心造口的氣味外流,請盡可能避免下列事項 :

  1. 容易導致異味或氣體過多的食物,如蛋、魚、肉、乳酪起司類、豆腐乳發酵類食品、豆類與豆類製品、蔥蒜類、青椒、蘆筍、甘藍菜、蘿蔔、啤酒、嚼口香糖、碳酸飲料等。
  2. 氣味太濃的食物,如花椒,韭菜、洋蔥等 。
  3. 咀嚼口香糖、抽菸、使用吸管喝飲料、用餐時過度交談,或進食太快等,容易吞入過多氣體,都應該盡可能避免。

    養成定時定量,與細嚼慢嚥和放鬆心情的進食習慣,都有助於減少脹氣的發生。相信經過一段時日的適應與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您會慢慢掌握腸胃對食物的適應,更清楚如何選擇適合您的食物。

造口後的時尚生活~穿衣搭配

    有了造口後,專業的造口護理師會協助您找到合宜的底座與用具,一般來說,現在的科學進步,造口用具的研發相較於過往,不管在材質或隱密性都更為精進。您在穿著上可以選擇較為寬鬆的衣物,讓您的造口用具更具隱密性。也可以選擇質料較佳的造口袋(如有活性碳除臭功能或可減低雜音的塑料材質便袋,來增加隱蔽性。身上的配件,如腰帶等的選擇,須考量到是否會傷害到造口黏膜,通常只要避開來,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禁忌。若有宴會或重要場合需要出席,需穿著比較合身的衣物,建議可以排空便袋,在不影響尿便排出的前提下,使用彈性適宜的腹帶,佐以較合身的衣服,仍然可以呈現美麗造型。

    至於較多人擔心的臭味與滲漏問題,通常只要勤換乾淨的便袋,並選擇產氣較少和氣味較重食物,都可以使其情況的影響降到最低。平時外出隨身攜帶一組的造口用具,有任何狀況您都可以在公共廁所重新更換用具,而不讓滲漏影響後續行程。

帶著造口來運動

    有造口還可以運動嗎? 除了走路,還能做其他的運動嗎? 適宜的運動,是恢復體力與日常生活最佳的方法,造口人也不例外,造口後的運動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限制,除了避免過度的劇烈運動外,無論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活動量較小的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過程中,保護造口避免擦撞,及過度運用腹壓的運動,如仰臥起坐與伏地挺身等需避免。至於核心肌群的訓練,則需透過專業教練的指導,才能有效健身,而不造成造口周圍旁疝氣或脫垂等合併症。

帶著造口去游泳

    造口是您身體的一部分,但它不會阻礙您享受生活,您黏貼的底座與便袋,在黏貼合宜的情況下是不會在水中滲漏的,排空您的便袋後,若還是擔憂滲漏,可以用防水紙膠黏貼加強固定,選擇連身式的泳衣,可減少別人不解的眼光,繼續從事您喜歡的水上活動。

帶著造口洗澡和沐浴

    既然游泳無差,那洗澡又何彷,黏貼好的造口底座直接去洗澡淋浴是可以的,為避免便袋上的除臭濾片弄濕,影響其過濾的功能,可用隨產品附贈的貼紙,覆蓋造口袋上的濾片。有些人還是擔心貼還底座下的溼氣無法擦拭,而會使用塑膠袋平鋪造口底座與便袋,進行黏貼避免水氣潮濕的不適。

    但是面對自己的造口,部份的人會因為無法暢快的梳洗,會感到不開心,其實若當天剛好要更換造口底座時,不如拆下底座與便袋,徹底洗澡,沐浴乳與香皂清潔造口周圍皮膚,輕柔清洗造口,避免水柱過度沖洗,也不宜用過熱或大力戳柔腸造口,造成腸黏膜受傷的情形下,都可痛快梳洗,擦乾後再來黏貼新的底座與便袋。在沒有立即排洩物流出的情況下,您也可讓皮膚休息,稍後 20-30分鐘再來黏貼。

帶著造口去旅行

    旅行會帶來愉悅的心情,不管國內或國外旅遊,造口是不會影響您的旅行計畫。您需要的是根據您旅遊時間的長短,準備足夠的底座與用具,並酌量的增加 2-3份的物量,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在外地購買造口用具並非方便,如果旅遊國家或地點,是較為悶熱潮濕的地方,則更需加強皮膚保護,並適時縮短黏貼天數。並在旅遊中隨身攜帶一組用具備用,勿將用具全置放於行李箱中,避免旅行期間突如其來的滲漏,而苦無用具可用的窘境。

帶著造口重返工作職場

    在您身體復原後,便可以重回工作崗位,有造口後並不會影響您原有的工作。較需要考量的是您工作的性質是否需要高度提舉重物(如搬運工..等),造口術後須避免劇烈的提舉重物,因為過度的提舉重物,易造成造口脫垂與造口周圍疝氣的發生。而重返回工作崗位的最佳時機是需要考量您的個人治療與健康狀況而定,您可以諮詢您的醫師或護理師,根據您的狀況,重返職場。工作時可能會因為深怕滲漏或有味道等,讓您感到不安,您只要學會造口貼袋技巧,再酌以減少產氣與味道的食物,都可讓您的擔憂降到最低。

 

    看到這裡,您是否更了解造口後的玫瑰人生呢?造口像一朵開在肚子上的玫瑰一樣,也是您身體的一部分,它幫助我們遠離疾病的威脅,協助我們恢復日常生活,只要我們調整悲觀的心態,正面學習新的生活方式,相信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下,仍然可以持續精采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