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受損超過三個月,導致其結構或功能無法恢復正常,發生原因很多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物質濫用,另外也可能因為腎毒性藥物造成的腎病變、腎絲球腎炎、遺傳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多囊腎等)控制不佳進展成慢性腎臟病。

表一、慢性腎臟病分期
分期 定義 腎絲球過濾率 (eGFR) 治療策略
第一期 腎絲球過濾率正常
但尿液檢查異常
>90 ml/min/1.73m2 控制血壓
注意血糖
第二期 尿液檢查異常合併
腎絲球過濾率下降
60~89 ml/min/1.73m2 控制血壓
注意血糖
第三期 中度慢性腎衰竭 30~59 ml/min/1.73m2 控制飲食
延緩惡化
第四期 嚴重慢性腎衰竭> 15~29 ml/min/1.73m2 控制飲食
延緩惡化
第五期 末期腎病變 <15 ml/min/1.73m2 透析準備
腎臟移植
安寧療護

Q2.慢性腎臟病一定要洗腎嗎?

    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一旦疾病進展到第五期,腎臟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則必須準備接受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

Q3.如何預防洗腎?

    最根本預防洗腎的方法為控制原發疾病,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建議控制於 140mg/dl以下、糖化血色素應 <7%;高血壓病人宜維持血壓穩定,建議控制於 130 / 80mmHg以內。飲食控制也能延緩腎功能惡化,選擇低蛋白、低鈉、低鉀、低磷飲食並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及來路不明的藥品及中草藥。

Q4.低鈉飲食怎麼選擇?

    根據衛生福利部飲食指南建議每日宜低於 2400 毫克(6 克鹽)。鈉離子普遍存在醃漬物、罐頭及加工食品中,建議選擇天然食物,使用調味料時宜減半使用,烹調時可多以白醋、酒、蔥、薑、蒜、香菜、八角、肉桂、檸檬汁、水果等添加風味,以減少食鹽使用量。常見的鹽、味精、豆瓣醬、蕃茄、味噌等調味料及加工食品中如火腿、香腸、肉乾、麵線、蜜餞、蘇打餅乾等,皆是鈉含量高的食物。

表二、常見高鈉飲食
調味料 醬油、蠔油、味精、鹽、豆瓣醬、沙茶醬、蝦油、甜麵醬、蕃茄醬、豆鼓、味噌、芥末、烏醋、奶油、沙拉醬、蛋黃醬、花生醬、海苔醬等。
加工食品 乳酪、燻雞、煙燻鮭魚、滷味、皮蛋、肉鬆、貢丸、魚丸、豆腐乳、火腿、香腸、肉乾、蜜餞、泡菜、筍乾、酸菜、雪裡紅、梅干菜、罐頭食品、雞精。
速食食品 蛋糕、漢堡、薯條、速食麵、麵線、沖泡湯品、蘇打餅乾、洋芋片、爆米花。

詳細可直接至本院 營養室官網的營養衛教/衛教教材專區  參閱。

Q5.低鉀飲食是什麼?

    體內大部分多餘的鉀離子主要經尿液排出,嚴重高血鉀可能導致心臟驟停。當慢性腎臟病人腎功能衰退、下肢水腫或每日尿量小於 1000ml,必須限制飲食中鉀離子攝取,正常血鉀範圍為 3.5-5.3mmol/L。慢性腎臟病人絕對忌食楊桃,一般蔬果皆富含鉀離子(常見高鉀蔬果如表二),低鉀飲食原則為限制份量,並非完全避免。蔬菜經烹調後,鉀離子易流入湯汁中,建議烹調前先將蔬菜切小段浸泡2小時或滾水燙過後烹飪(勿再使用燙過後的水);水果去皮後切丁,泡水約10分鐘後再食用。平日應避免食用果乾、濃湯、醬汁、高湯、蔬果汁、不明中藥及保健食品、炒菜湯汁勿拌飯,並避免飲用咖啡、茶、雞精、碳酸及運動飲料。

表三、常見高鉀飲食
高鉀蔬菜 糯米椒、玉米筍、莧菜、蘆筍、秋葵、牛蒡、蓮藕、筍類、青江菜、玉米、菱角、山藥、深綠色蔬菜、菜心、南瓜、芋頭、馬鈴薯、牛蒡、韭菜、菇類。
高鉀水果 各式水果乾、香瓜、奇異果、草莓、釋迦、榴槤、芭樂、櫻桃、木瓜、龍眼、香蕉、芭蕉、水蜜桃、哈密瓜、文旦、枇杷、百香果、檸檬、聖女番茄
其他高鉀食品 巧克力、煉乳、黑糖、低鈉鹽、薄鹽醬油、堅果類、雞精、蜆精、人參精

詳細可直接至本院 營養室官網的營養衛教/衛教教材專區  參閱。

Q6.一定要控制水分嗎?一天到底可以喝多少水?

    當出現尿液減少或有水腫情形時,需減少水分攝取。每日飲水量建議:24小時尿量,再加上500-700ml。每日水分攝取量包含飲料、湯品、水果、稀飯等),可先計算好每日飲水量,避免過度攝取。另外,適度的運動可經由汗液增加水分排除。

Q7.皮膚很癢怎麼辦?

    可用拍打或冰敷的方式緩解搔癢症狀,平時勿用太熱的水並少用清潔力過強的沐浴用品洗澡、必要時可使用油性潤膚乳液及保濕劑。適時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膚引起感染。

Q8.令人困擾的口腔異味該怎麼處理?

    因噁心、嘔吐及口腔有尿騷味而造成社交困擾,建議可加強口腔清潔或嚼口香糖來改善。

Q9.常常貧血,可以怎麼補充?

    可以定期注射紅血球生成素、補充足夠的鐵質、維生素B12以及葉酸。常見的高含鐵量食物,如:紅色肉類,動物內臟或深色蔬菜、豆乾、芝麻等植物性鐵質來源食物。另外,若醫師有開立鐵劑服用,建議可與維他命C或果汁併服,增加鐵質吸收率。

Q10.該洗腎了嗎?我可以怎麼選擇?

    一旦進入末期腎病變,便需要腎臟替代療法取代腎臟功能以延續生命。若考量本身年齡、疾病狀況、日常生活功能等因素,而不願接受腎臟替代療法,也可以選擇安寧緩和醫療。

    目前腎臟替代療法包含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腎臟移植俗稱換腎,需要透過手術將捐贈之腎臟植入,取代原先損壞的腎臟。捐贈之腎臟來源有二,一為大愛捐贈之腎臟;二為配偶或五等親內捐贈之腎臟。腎臟移植病人需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而腎臟移植亦有感染併發症或排斥等風險。目前大多數病人採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需經由洗腎導管或手部廔管進行,通常每週需進行三次透析,每次約四小時,將血液透過針或導管引流至洗腎機進行過濾,過濾後再將乾淨的血液透過另一針或導管送回體內。腹膜透析則是透過開刀將腹膜透析管路植入腹腔。每日需進行數次換液,將藥水注入腹腔中,留置一段時間後再引流出廢液。另外,若白天需上班、上課者,也可選擇自動腹膜透析,於夜間休息時刻藉由腹膜透析機器自動進行數次換液,待8-10小時完成治療後分離導管。兩種透析方式各有優缺點,端看個人生活型態及自理能力做選擇,整理如下表:

表四、透析方式比較
透析方式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治療方法 透過人工腎臟及透析機器,將血液中的廢物過濾及排出體內多餘水分。 將高濃度透析液注入腹腔中利用腹膜將廢物及多餘水分排出
操作者 醫護人員 自己或主要照顧者
透析場所 醫院或診所 家中或乾淨的獨立場所
透析管路 手部動靜脈廔管
透析導管
腹膜透析管路
透析時間 每週3次,每次4小時 每日需換液4-5次
或於晚間使用自動腹膜透析機進行透析。
飲食限制
  • 需注意水分控制
  • 低鈉、低鉀、低磷
  • 高蛋白飲食
  • 水分及鉀較不受限制
  • 低磷飲食
  • 高蛋白飲食
不適情形
  • 扎針不適
  • 透析不平衡(痙攣、頭暈、高血壓或低血壓等)
  • 血糖控制
  • 腹脹
  • 操作不慎,可能導致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