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常常有病人問我:「營養師!朋友都建議我生病要喝營養品,有喝真的比較好嗎?」在接觸過許許多多的病友之後,發現大家對營養品的認知都不同,所以今天要跟大家談的是口服營養補充品,所謂的口服營養補充品,是很類似均衡飲食比例的粉狀或液狀之罐裝配方,換個方式來說,口服營養補充品的組成中,有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可以想像成是一份吐司夾蛋,吐司主要成分是醣類、蛋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荷包蛋加了油煎過,所以吐司夾蛋就像是口服營養補充品的組成,有的口服營養補充品加入纖維,可以想像成吐司夾蛋再加上蔬菜,所以口服營養補充品的比例是按照均衡飲食調整的,適合拿來當作點心,若是想當作正餐,就應該再增加份量才有辦法替代。此類的營養替代來源會有濃稠度和熱量較高的特性,所以作為癌症病友食量減少的營養及熱量補充相對適合,如果看到這裡還不是很清楚口服營養補充品到底指的是什麼,也可以拿起手邊現有的產品,看一下總熱量,喝完一瓶 100-250cc 可以獲得 200 大卡以上熱量的配方,比較符合我們說的口服營養補充品種類,而其它的補品,則不在我們此次的討論範圍中。
或許有些病友或家屬會提到,我是不是喝豆漿、牛奶或是燕麥奶補充就好了,有濃稠度的食物應該就符合營養師建議的高熱量吧?這樣的說法不完全正確,首先建議可以先確認病友的攝取量來決定,如果吃的量真的已經很有限,我們會優先建議口服營養補充品,原因是口服營養補充品的組成比較均衡之外,也是流質食物中熱量最高的來源。由以下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差異,豆漿蛋白質高,但熱量不高,燕麥奶、清粥、濃湯等熱量不高,且蛋白質量大多也較低。一般流質食物除非特殊製作,否則很難達到均衡、高熱量又高蛋白,因此單靠一般天然流質食物,要達到維持體重的效果,則需要吃得更多,對病友配合治療的狀況下亦相對困難。
食物來源 | 每100cc熱量 | 營養補充品 | 每100cc熱量 |
---|---|---|---|
豆漿 | 30-40 大卡 | 均衡配方 | 100 大卡 |
牛奶 | 70-80 大卡 | 濃縮配方 | 120-200 大卡 |
燕麥奶 | 30-40 大卡 | 其它疾病配方 | 120-180 大卡 |
清粥 | 40-50 大卡 | ||
濃湯 | 30-35 大卡 |
什麼樣的病友可能需要補充口服營養補充品?
- 已經持續一個禮拜,吃的量變少了,而且和過去比較,只剩下6-7成的食量,餐間也加不下太多點心。
- 因為疾病影響身體狀況,飲食必須改成水分比例較高的食物,像是稀飯、泥糊狀食物等,進食份量也很難再增加者。
- 未來準備接受治療,本身體重過輕或營養不良者:治療需要很好的營養狀況,然而營養狀況也不是一蹴可幾,治療前、中、後反而需要吃得更多,如果進食增加有困難、或是想讓營養更好的病友,都可以適量補充。
- 體重持續減輕者:若是進食量和過去沒有太大差異,也沒有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等),體重卻持續減輕者,也可考慮以口服營養補充品作為點心,增加熱量攝取。
了解了口服營養補充品的組成和評估自己的需求之後,病友或家屬一開始可能還是不知道如何做選擇,市面上的口味和種類琳瑯滿目,簡而言之,多數口服營養補充品都是以牛奶做基底,調整成均衡飲食的組成比例,且這類的補充品多數 (非全部) 都已去除乳糖,因此有乳糖不耐症的病友也可以使用。藉由以下簡單的分類,讓大家稍微認識一下市面上大概的產品種類,但口服營養補充品到底該怎麼補充?或是進一步想了解自己的需要量者,還是得根據個人的病情狀況,諮詢營養師建議,搭配使用才是最安全理想的。口服營養補充品的購買也並非越貴越好,適合自己、搭配飲食狀況使用,才能發揮預期的效果。
配方種類 | 建議對象 |
---|---|
一般均衡配方 | 一般需補充熱量者。 |
高蛋白配方 | 需要較高蛋白質的補充者 (每罐比一般配方多1-2公克蛋白質) 。 |
纖維配方 | 需要纖維攝取者。 |
糖尿配方 | 醣類代謝異常或需較高蛋白質的補充者。 |
濃縮配方 | 進食量大量減少且恢復進食量不易者。 |
低蛋白配方 | 需要控制電解質和限制蛋白質者。 |
洗腎配方 | 需要控制電解質和高蛋白質者。 |
腫瘤配方 | 晚期或搭配治療的腫瘤病人,出現體重減輕、肌肉流失者。 (此特殊營養品,過多或過少都可能無法發揮助益,且應配合正常飲食使用) |
*口服營養補充品使用後若有腸胃道不適或疑慮、合併其他疾病者 (如糖尿病或腎臟病) 都應諮詢營養師評估建議。
口服營養補充品配合治療期間可能影響食慾和胃口,對腫瘤病友而言是簡單方便的選擇,因為其可以替代均衡飲食,且屬於流質食物中熱量較高的特性,對於病友體重維持和蛋白質補充較有助益,但是未必每位腫瘤病友都一定需要使用口服營養補充品,差異在於能否正常進食,若是進食困難的病友,它確實是一項不錯的替代方案,不過價格上並非人人都可以負擔;若是可以正常進食的病友,吃得下還是首重把握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飲食原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