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控制的金三角,飲食、運動、藥物,台灣 2018年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中針對第 1型及第 2型兒童青少年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運動提出的建議為每天至少 6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其中應包括每週 3次高強度肌肉與骨骼強化運動(阻力運動)。成人糖尿病患者(包含第 1型及第 2型糖尿病病人),應該要避免長時間久坐,建議每週 150分鐘以上中強度有氧運動,不要超過連續 2天沒有運動;若沒有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等,建議每週 2-3次阻力運動,2次阻力運動至少間隔一天。老年糖尿病病人:建議每週從事2-3次能改善柔軟度、平衡感及肌耐力的運動,例如瑜珈、太極等。有氧運動指的是跑步、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阻力運動如自由重量式訓練(用自己的身體做負重運動)或是器械式訓練(健身房的器械)或是彈力帶訓練。

    運動前後到底需不需要補充食物呢?是需要看運動的時間、種類及強度來做調整的。第2型糖尿病人運動的時間點可在飯後1小時,比較不需要補充食物,並儘量不要空腹運動;運動前後可監測血糖是最好的,因可做為是否補充食物的參考。運動時應隨身攜帶含糖食物如葡萄糖包15公克或利樂包果汁1瓶(125毫升)等,以備不時之需。第1型糖尿病人或胰島素注射的病人,運動時可能需要調整胰島素劑量及食物份量,依運動種類及時間來補充,食物補充原則可參考下表。建議糖尿病人運動前須監測血糖,再決定食物補充方式。

    飲食補充的內容,建議在運動前 2小時以低升糖指數的醣類食物為主,如鮭魚飯糰或三明治等;30-60分鐘內的運動,可選擇較高升糖指數的醣類如調味乳。一份醣=15公克醣,食物建議如香蕉 95公克或無糖豆漿燕麥 200毫升或鮮奶 1瓶或燕麥餅乾 1小包。運動時間長或運動前血糖較低,建議補充 2份醣的食物,如三明治 1個或地瓜 110公克或御飯糰 1個或玉米 1根 (260公克)。

    糖尿病人運動首重安全,運動前需先評估病人的身體及體能,看適合哪類型的運動,運動前、中、後,須監測血糖及注意是否會發生低血糖。藥物或飲食的調整需依照個人的運動情況來做調整,如此才能動得好,且血糖穩定。

    表一:第1型糖尿病人運動時飲食補充的原則

血糖 mg/dL 運動強度 /碳水化合物補充
<90 mg/dL 低/15公克醣 中/30公克醣 高/60公克醣
90-150 mg/dL 低/不補充 中/15公克醣 高/30公克醣
150-250 mg/dL 低/不補充 中/不補充 高/15公克醣
>250mg/dL 不建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