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的路上,要有適當營養的配合,才能更加分,但網路上充斥著許許多多的營養資訊,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門診病友常問我:「營養師,有沒有什麼不能吃,吃這個是不是會養大腫瘤?」顯然對於食物,大家都有很多的害怕與不了解,卻又難以分辨資訊的正確與否,到底應該吃什麼,才能幫助治療期順利?以下根據病友常見的問題,整理出一些民眾對飲食的迷思,提供大家參考,若有更進一步的營養需求,病友和家屬也可以尋求營養門診諮詢建議喔!
Q7.蛋白質來源的食物有哪些?每天要吃多少才夠?
A:蛋白質來源:豆 (黃豆、毛豆、黑豆及其製品)、魚 (所有魚類)、蛋 (雞蛋、鴨蛋)、瘦肉 (牛、豬、羊、雞);乳品類 (保久乳、奶粉) 等。
蛋白質每份為:瘦肉1兩 (35公克) = 魚1兩 (35公克) = 瘦肉絲2湯匙=海鮮 2湯匙=豆漿 200cc = 乾黃豆 2湯匙 = 乾黑豆 2湯匙 = 毛豆 2湯匙 (不含皮) =豆腐 1/2盒 =蛋1顆 = 保久乳 240cc = 奶粉 3-4平匙 = 蛋白粉 10公克
治療期間蛋白質每日的建議量如下:
男性約 10 份/天:1顆蛋 + 400cc豆漿 + 3塊魚 + 3塊瘦肉 + 1 杯牛奶
女性約 8 份/天:1顆蛋 + 400cc豆漿 + 2塊魚 + 2塊瘦肉 + 1 杯牛奶
以上僅列出每日蛋白質份量,各餐還需要搭配主食 (飯、麵等) 及油脂、蔬果攝取,以達蛋白質最佳利用效果。
Q8.治療期間,吃的變少了,體重減輕,飲食上該如何調整?
A:目體重減輕容易影響治療。大多數病友吃不下是因為治療副作用、心情低落進食或是自我飲食控制太嚴格造成,影響吃的原因很多,以下就常見造成攝食量下降的原因說明:
- 便秘:許多病友生病期間活動量減少造成便秘,結果因為擔心會便祕反而不敢進食,造成便秘更嚴重,有可能出現腹脹問題,造成吃不下。其實少吃只會讓便祕更嚴重,建議配合正常油脂攝取,晨起先喝 200-300cc溫開水,一定要吃早餐,如果身體狀況允許,增加散步等活動,必要時配合軟便劑使用,改善排便問題,才不致影響進食量。
- 腹瀉:為常見治療的副作用,因為腹瀉,病友不敢吃東西,反而自己限制了飲食,若造成腹瀉原因是藥物,配合止瀉藥物的是必要的,病友要正確使用止瀉藥物,避免太過嚴重的腹瀉造成身體脫水,回診時也應該主動告知醫師說明腹瀉狀況,提供醫師用藥參考。
- 活動過少:許多病友因治療或是疾病造成的疲憊感,漸漸減少活動,長期一定會影響腸道蠕動,若非必要應儘量減少臥床的生活型態,每天還是要維持適度的生理活動,若活動會造成喘,練習站立也可以減少臥床造成腸道蠕動的影響。
- 疾病造成功能障礙或食慾低下:疾病本身就會造成腦部的食慾抑制,也可能影響腸胃道,因此少量多餐就是必要的,臨床上許多病友會做到少量進食,但都沒有多餐攝取,少量多餐建議至少一天要吃 5-6 次,才可能維持體重或是幫助治療後身體的恢復,若有需要可和醫師討論使用促進食慾藥物的必要性。
- 化療後短暫胃口變差:化療後常見有 1-2 天出現吃不下的狀況,此期間大多數病友對流質食物接受度較好,但流質食物因水分多,熱量容易偏低,因此餐間需要再補充點心或均衡營養補充品來維持營養。
- 副作用造成噁心、嘔吐:治療前營養狀況好,確實可以改善噁心、嘔吐副作用發生的機會,但發生噁心、嘔吐副作用時,食物是無法改善的,建議應配合使用止吐藥物。
排除上述原因之後,可以初步知道是什麼原因影響吃得變少,以利進行調整,若胃口尚可,吃得下應考慮以下飲食調整:
- 增加點心及餐次:點心應優先挑選固體食物,流質的液體則要注意,越濃稠熱量越高 (蔬果汁除外),而水果熱量也偏低,不建議做為維持體重的點心補充,一次吃的量變少,如果餐次沒有增加,也無法有效維持體重,所以多餐指一天至少應該吃 4-5 餐。
- 維持正常油脂攝取:油脂熱量高,若是剔除飲食中的烹調用油會大幅度減少食物熱量,建議用好油,優先以植物油為主,像是苦茶油、橄欖油等。若治療後害怕油膩味道,建議可搭配堅果、酪梨等高油脂食物增加熱量。
- 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如果胃口變差,連流質食物一次喝的量都很難增加,而且持續一週了,這時候就要考慮營養補充品,營養補充品每罐應該要符合 ≥ 200 大卡,對維持體重才有較好的幫助。
Q9.吃益生菌可否減緩腹瀉?
A:癌症治療影響代謝快速的細胞,腸道也是生長快速的細胞,因此容易增加腸道黏膜損傷,這也是治療期間常見的副作用,近來益生菌被認為可以維持腸道黏膜完整性,而被廣泛討論,但目前針對癌症病人治療引起腹瀉使用益生菌的研究很少,只有少數文獻提出可以減少部分化學治療引起的腹瀉,因此現在沒有建議使用益生菌的充分證據,過往的個案中,益生菌感染的狀況雖然很少見,但仍具有風險,因此若需要使用益生菌,建議和醫師及營養師充分討論後再使用。
Q10.化學/標靶治療期間不建議生食,生食種類有哪些?
A:以許多治療都會導致白血球低下,會被建議不要吃生食 (低微生物飲食),減少因食物中的病原菌,造成治療期間感染的機會,因此治療期間應養成不吃生食的習慣,並注意以下原則:
- 避免生食:生魚片、生菜沙拉、蜂蜜、半熟蛋 (溏心蛋)、蔥花、美乃滋、火腿或燻鮭魚。
- 避免殺菌未完全或含菌食物:鮮乳、優格、優酪乳、生起司、霜淇淋、奶昔、鮮奶油。
- 避免發酵、醃漬食物:泡菜、豆腐乳、味噌、皮蛋和未煮熟的鹹鴨蛋。
- 避免未煮沸的飲用水:地下水、自來水、礦泉水及過濾水,充分煮沸後才食用。
- 避免不能去皮或表面不平整的水果:葡萄、番茄、網紋哈密瓜、芭樂、櫻桃、草莓、釋迦等。
- 確保食物安全衛生:充分加熱、注意手部清潔,烹調後食物儘速食用,隔餐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