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肌健骨的重要性
隨隨著年紀增長,肌肉質量逐年流失,40 歲以後,肌肉質量每10 年減少 8%,而大腿肌力則是每 10年減少 10-15%。國民健康署 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65歲以上年長者在過去一年,每3到6名中就有1名跌倒,跌倒比例很高,而嚴重跌倒者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依據衛福部 107年死因統計,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中,跌倒高居第二位,每十萬人中有 25.7人。由於研究指出,擁有較高的大腿肌力(股四頭肌),會有較低的跌倒風險。因此強化下肢肌力,可以預防跌倒、保護關節、減輕關節負擔與軟骨磨損、減緩退化性髖關節炎與退化性膝關節炎、預防骨質疏鬆、增進功能性表現、增進行走速度與穩定度。
肌少症評估
隨如果覺得自己走路遲緩、體重無故下降、雙手握力不足以致毛巾擰不乾、走路經常跌倒等(每年大於 2次),這些都是肌少症的特徵。
衛而肌少症的定義是指肌肉質量下降,加上肌力的減退或者生理表現下降,其判定方式分述如下。
肌肉質量可由雙能量X光吸收儀或生物電阻的體脂計得知。一般而言,簡易的測量方法就是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圈住小腿最粗的地方。若圈不起小腿肌肉,則肌少症風險低;若圈得起小腿肌肉且有空隙,則肌少症風險高。
衛肌力減退的標準是男性的握力低於 26公斤、女性的握力低於 18公斤。
生理表現下降則是當步行速度小於 0.8公尺/秒時,就代表走路功能表現下降。
如果您覺得自己符合上述多項肌少症的評估,請向您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尋求協助。
強肌健骨來得及
永保青春與活力的祕訣在於擁有足夠的肌肉質量與肌力,想減緩老化導致的肌肉質量流失,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努力。在飲食方面,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熱量與蛋白質、補充維他命D;在運動方面,除了每周至少 3次,每次至少 30分鐘的有氧運動外,還需包含每周 2次的肌力運動來維持肌力以及運動前後的伸展運動來維持肌肉彈性。然而,肌力運動與伸展運動很重要,卻容易被大眾所忽略。因此,本文精選 10個下肢的關鍵性運動,強調下肢重點肌群的肌力運動與伸展運動。同時,本文所列的運動不需要儀器的輔助,方便讓您在居家環境中能夠安全且有效的做訓練。
保養需要持之以恆,運動就是肌肉與骨骼的保養品,永保青春活力是沒有捷徑的,想要強化肌力、預防肌少症、保護關節、預防退化性關節炎,就必須持續正確的運動至少 6-12周的時間。
運動的原則
- 穿著防滑的布鞋與容易伸展的衣褲。
- 在安全的環境中,選擇自己合適的難度進行練習,過程中可手扶欄杆與穩固桌面預防跌倒。
- 需適時補充足夠水分。
- 每個動作都要慢慢做,並保持呼吸、不憋氣。
- 請注意:運動中不應該有疼痛或頭暈等不適症狀,若有不適症狀,請立刻停止訓練,並諮詢您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肌力運動的設定
- 類型:運用自身的體重來做訓練,也可以搭配啞鈴或彈力帶。
- 頻率:每周2-3天,做1天休息1-2天。
- 時間:運5~10組動作,每組動作重複10次,每次持續10秒鐘,可參考本文所列之肌力訓練動作。
- 強度:運感覺自己用力的程度介在「有些輕微」到「有些吃力」之間。
伸展運動的設定
- 類型:依照肌肉走向來伸展。
- 頻率:每次運動前的暖身和運動後的緩和都要包含伸展運動,不論是做有氧或肌力運動。
- 時間:5~10組動作,每組動作重複10次,每次持續20秒鐘,可參考本文所列之伸展訓練動作。
- 強度:有點緊緊的感覺即可,不可以有疼痛。
1.行軍式:髖屈肌肌力運動

做法 1(站姿):背貼牆,膝蓋交替抬高,並在最高處停留 10 秒鐘/次,10 次/回,3 回/週。
做法 2(坐姿):若對站姿平衡能力有疑慮者,可以採用坐姿下將膝蓋抬高。
增加難度:手扶椅背,背不倚靠牆,站姿下,膝蓋抬高。(手不扶椅難度更高)



- 注意頸、背、腰需要直立,雙眼平視前方,不可駝背。
2.半蹲式:股四頭肌肌力運動
做法:貼牆膝蓋微蹲,膝蓋不超過腳趾,停留10秒鐘/次,10次/回,3回/週。
降低難度:坐姿下,膝蓋交替伸直。
增加難度:手扶椅背,膝蓋微蹲。(手不扶椅難度更高)



- 注意頸、背、腰需要直立,雙眼平視前方,不可駝背。
- 膝蓋微彎不超過腳趾,可避免造成膝關節有過多的壓力。
3.抬臀式:臀肌與膕旁肌肌力運動
做法:雙腳與髖部同寬,腳掌貼平地面,將臀部抬起至最高,膝蓋與身體呈現斜平面,停留 10秒鐘/次,10 次/回,3 回/週。
降低難度:雙腳掌併攏、雙膝併攏、臀部夾緊。
增加難度:翹腳抬臀,用自身下肢重量來增加阻力,訓練著地腳的肌力。



- 注意雙眼直視天花板,頭水平於天花板,不可過度後仰或低頭。
- 臀部抬起時,需與身體呈現平滑的斜平面。
4.側抬腿式:髖外展肌肌力運動
做法:手扶椅背,一腿往側邊抬起,留意骨盆朝前與膝蓋須朝前,停留10秒鐘/次,10次/回,3回/週。
降低難度:手扶椅背,一腿往側邊跨,且腳尖點地。
增加難度:半蹲側抬腿。(手不扶,難度更高)



- 注意雙眼平視前方,軀幹需要在同一鉛直線上,不可歪斜。
- 骨盆與膝蓋須朝前,不可翻轉。
5.高跟鞋式:小腿後側肌力運動
做法:手扶椅背,雙腳跟提起,停留10秒鐘/次,10次/回,3回/週。
降低難度:坐姿下,雙腳跟提起。
增加難度:手扶椅背,先單腳站,再把著地腳的腳跟提起,訓練著地腳。



- 注意雙眼平視前方,軀幹需要在同一鉛直線上,不可歪斜。
6.後勾式:髖屈肌與股四頭肌伸展運動
做法:一手扶椅背,用另一手抓住同側屈膝腳的腳踝,並往後往上做伸展,停留 20秒鐘/次,10 次/回,運動前後都要做。
降低難度:弓箭步坐在椅子上做伸展。
增加難度:弓箭步在墊上做伸展。



- 雙眼平視前方,頭不可過度後仰或下垂。
- 墊上伸展時,可墊小毛巾於膝蓋下方,避免膝蓋不適。
7.交叉式:闊筋膜張肌伸展運動
做法:手扶椅背,一腳站直,另一腳向後交叉,後腿盡量往側向伸展,將骨盆往另一側,能讓後腿與骨盆有最大的延伸。留意骨盆須朝前與膝蓋須朝前,停留20秒鐘/次, 10次/回,運動前後都要做。

- 注意骨盆與膝蓋須朝前,不翻轉。
8.直角式:腿後側肌群(膕旁肌)伸展運動
做法:坐姿,一腳踩穩,另一腳前伸且腳板翹起,身體直背下壓,停留 20秒鐘/次,10次/回,運動前後都要做。
降低難度:躺姿拉毛巾。


- 坐姿下伸展,注意頸、背、腰需要在同一斜平面上,不可駝背。
- 躺姿下伸展,選擇適當的毛巾長度,使腰平貼在墊上,不可拱腰。
9.翹腳式:臀肌伸展運動
做法:坐姿翹腳,身體直背前傾下壓,停留 20秒鐘/次,10次/回,運動前後都要做。
降低難度:躺姿抱單膝。
增加難度:躺姿翹腳,抱膝。



- 坐姿下伸展:注意頸、背、腰需要在同一斜平面上,不可駝背。
- 躺姿下伸展:注意腰要貼在墊上,不可以拱腰,手環抱在膝蓋後側,避免膝關節的壓力過大。
10.弓箭步式:小腿後側伸展運動
做法:手扶椅背,跨大步至前腿膝蓋微彎不超過腳趾,後腳第二根腳趾須朝前,後腿膝蓋打直,後腳跟貼地,停留 20秒鐘/次,10次/回,運動前後都要做。
降低難度:腳頂住牆壁,骨盆前推。


- 弓箭步伸展:注意前腿膝蓋微彎不超過腳趾,後腳第二根腳趾須朝前,後腳的膝蓋需伸直,後腳的腳跟要貼地。,如果還沒有腿後側緊緊的感覺,可以再往前跨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