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CoV)為一群有外套膜之RNA病毒,外表為圓形,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的突起因此得名。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CoV)都是冠狀病毒引起的感染。

    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後比一般人類冠狀病毒症狀嚴重,部分個案可能出現嚴重的肺炎與呼吸衰竭等。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這是 2019年底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的一個新的冠狀病毒。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從2019年12月起爆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多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從業人員,因此最初被稱為「不明原因肺炎」,這病毒是一個之前沒有鑑定出來的冠狀病毒,所以是一個新型冠狀病毒。最初是世界衛生組織於 2019年12月31日接獲報告,中國當局在湖北省武漢市發現40多人感染一種新的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正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傳播途徑

    目前對 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完整傳播途徑,尚未完全瞭解。當2019年12月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發生時,案例多數曾至有賣野味的華南海鮮市場活動,此市場的環境檢體雖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但感染源仍無法釐清。

    除此,從發病個案的流行病學資訊來看,亦有報告家庭群聚與醫護人員感染的個案報告,因此高度懷疑可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或體液而增加人傳人之感染風險。

潛伏期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國大陸官方資訊,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之潛伏期為 2至 12天(平均 7天),但曾前往疫區或曾接觸疑似 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人,目前仍維持需健康監測 14天。

臨床表現與嚴重程度

    目前已知個案罹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之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重症患者可能進展至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罹患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可能輕症或嚴重肺炎、呼吸窘迫症等。依據目前的流病資訊,患者大多數能康復,但也有死亡病例,死亡個案多具有潛在病史,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

診斷與治療

    冠狀病毒不容易以組織培養方式分離出來。反轉錄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為人類冠狀病毒之檢驗首選,且可研究其流行病學與病毒演化。

    目前這個病毒感染後尚無特定有效藥物可供治療,但建議依個案臨床症狀或病況,給予適時支持性醫療處置。

預防方式

    目前未有疫苗可用來預防冠狀病毒感染。預防措施建議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相同,包括勤洗手、配戴外科口罩,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且避免接觸野生動物與禽類。

呼籲及提醒

    於民國 109年1月22日,中國大陸武漢市旅遊疫情建議已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提醒民眾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當地。若需前往,應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配戴口罩等個人衛生措施, 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患者,也避免出入傳統市場及醫療院所。自武漢及其鄰近區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無論是否服用退燒藥、止咳藥,請主動向機場或港口檢疫人員報到,接受健康評估;返國14日內出現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時,請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 1922或 (0800-001922)專線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 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旅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及時診斷通報。其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署網站  (https://www.cd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