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是很普遍的疾病。40 歲以上的女性,每 4人,就有 1個人有膽結石。40 歲以上的男性,每 8人則有 1人有膽結石,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約為 2 比 1(平均每 10人就有 1個膽結石)。
膽囊所為何物?
膽囊是一個附屬於肝外膽管的膨出器官,呈現梨形,長徑約 8-12公分,短徑約 4-6公分,正常狀態下可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其總容量約 30~50毫升可伸縮的囊狀物。膽汁是由肝臟製造,再經由肝內膽管、總肝管、膽囊管運送到囊狀的膽囊,進行儲存、濃縮。進食後,迷走神經會刺激膽囊收縮,讓膽汁經由膽囊管、總膽管,再與胰管釋出的胰液匯流後,一起從膽胰管開口的十二指腸乳頭注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當膽汁因收縮力差或其他原因排泄不順、濃度太高時,就像是水流被阻塞會容易沉積,易造成結石。
哪些人容易有膽結石?
冬天氣溫逐漸下降,冬令進補或大吃大喝、吃高油高脂的飲食方式,易引起膽囊的劇烈收縮,若剛好膽囊有結石,造成膽囊急劇收縮,膽結石的發生、消化道曾經做過胃部切除手術,可能會影響到支配膽囊收縮的迷走神經,易發生膽結石的機率亦高、肝硬化患者,因肝臟的膽汁排泄不順暢,也比較容易有膽結石的困擾、地中海貧血等溶血型貧血的患者,因血紅素易長期被破壞,導致膽汁中的膽色素沉積,也易產生膽色素結石,這些膽囊中的結石,不管是細細小小的膽沙,還是膽沙逐漸累積在一起形成米粒大小或是更大顆的膽結石,都會在空心、有如袋狀的膽囊裡,隨著膽汁滾來滾去,絕大多數毫無症狀,但也有可能引起慢性的膽囊炎,甚至因慢性磨擦導致膽囊癌。
如果發生膽管結石,我會有甚麼症狀?
腹內器官的疼痛,常常很難明確定位。膽結石引起的疼痛,分成兩種,一種是半大不小的石頭,從膽囊掉入膽管時,引起的管壁痙攣疼痛,通常都是來去像一陣風,最常發生在吃了油脂豐富的食物之後,膽汁排放將結石一起推入膽管。這種絞痛感,在英文稱作 colic pain ,有些病人會痛到想在地上打滾,直到石頭排入腸道之後,症狀會突然消失。而另一種結石引起的問題,就是膽囊炎。試想,原本澄清的膽汁,混了雜質,自然容易發炎,若本身有糖尿病,或是長期臥床,免疫力弱的人,更容易併發細菌性的膽囊炎,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敗血症。有些人是用上腹痛來表現,許多人把這種痛當作胃潰瘍在治療,當然,怎麼吃都不會好;另外這種痛也常會牽引到右肩膀,當膽囊發炎腫脹到一個程度時,深呼吸壓右上腹時,會劇烈疼痛,在理學檢查上的特殊名稱叫「摩菲症狀(Murphy’s sign)」。右上腹脹痛、胃部或後背部抽痛,經常伴隨噁心嘔吐,進而發炎時會產生畏寒、發燒等症狀。若小一點的結石,隨著膽汁滾到膽管裡,塞住總膽管會引起阻塞性黃疸,眼白及皮膚會變黃、抽血的肝發炎指數會上升、解出茶色的尿液,若塞住胰管,則會造成急性胰臟炎,也有膽結石患者無症狀,每年約僅有 1%會出現不適症狀。
如何預防膽結石?
要預防膽結石的生成,需控制膽固醇及適度喝水,餐餐定食定量,不要大魚大肉,也不要空腹太久,可讓膽囊適度收縮,膽汁比較不濃稠,有助減少膽結石的產生。
膽結石有哪些檢查?
腹部超音波檢查,常用來偵測膽管結石的第一線診斷工具,因為方便且非侵襲性;血液檢驗,呈現白血球增生、血清轉胺酶(GOT/GPT)和鹼性磷酸酶(ALP)升高,甚至膽紅素(Bilirubin)或澱粉酶(amylase)上升;電腦斷層攝影(CT scan),可用來了解肝膽管構造;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藉由十二指腸竟導引至十二指腸乳頭,在經內導管放入膽胰管內,並施打顯影劑來顯現結石或阻塞的位置和病因;膽胰管磁振造影術(MRCP)目前已漸漸被接受為另一種不具侵犯性的檢查,而可以清出顯示膽胰管之解剖構造,但無法做治療處置。
膽結石可以溶解嗎?
膽石的存在易促使膽囊發炎,因此經由手術而將發炎性的膽囊切除,一直被認為是治療此病變並預防復發的標準方法。然而割除膽囊並無法完全解除將來在總膽管甚或肝內膽管產生結石的可能危機,而且開刀的施行,無論如何終究是一種有一定危險性外科處置,勢必對於病人的身心構成相當的負擔。
如何處理及有哪些合併症?
一旦曾有症狀,未來再發作的機會,則會高達 30%左右。若是已有症狀或發現膽囊已經發炎、變厚或是塞滿結石,有如不定時炸彈,也已經失去儲存膽汁的功能,要慎重考慮摘除膽囊,這時就要特別當心膽囊破裂或是引發敗血症、腹膜炎、壞死性胰臟炎。及早以腹腔鏡處理,可減少未來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若發炎得太厲害,已有心肺衰竭、敗血症、休克的情況,無法進行麻醉、手術時,則會先控制感染,並放置引流管,引流阻塞的膽汁,卡在胰管的結石,通常是比較小的結石,待發炎降低,結石有可能會自己滾出去。但卡在總膽管、十二指腸乳突的結石,有可能稍大、卡得很緊,必須動用到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以內視鏡把結石夾出來,但若結石卡得太緊,則會先放置支架,讓膽汁流動順暢,結石慢慢鬆動,日後再做另一次的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把支架及結石取出。內科方式以內視鏡逆行性膽管攝影及總膽管出口十二指腸乳頭十二指腸乳頭切開(EST)併取石術。外科方式以剖腹手術及總膽管切開取石術。
如何預防膽結石?
- 養成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的良好習慣。
- 食物選擇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的大原則。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可減少刺激膽囊收縮,多數患者疼痛不適之症狀可以減輕或消除;高量纖維質可以在腸道內吸附膽酸並隨糞便排泄。當這些原本會被小腸回收利用的膽酸被排泄掉時,肝臟會利用血液中的膽固醇製造新的膽酸,於是體內膽固醇的含量會降低,連帶的可使可能溶於膽汁中的膽固醇減少。
- 注意維生素A、C及E的充分攝取,建議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黃綠色蔬菜並且補充維生素E。此外,維生素C可以保護維生素E不被破壞,也要適量補充。
- 避免易脹氣食物,如蕃薯、洋芋、蘿蔔、氣泡飲料等。
- 避免長時間坐著不動,尤其上班族更要常常起身活動,保持運動的好習慣,同時要適時排遣壓力、放鬆心情。低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減肥(控制體重),使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增加,不僅使膽結石的機會減少,也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 保持理想體重,想減肥或節食前,請先諮詢醫生意見。
- 不要濫用賀爾蒙製劑。
- 適當的水份攝取,一天至少要喝 3000c.c.的白開水。
- 儘量不要穿著束緊胸腹的緊身衣物。
- 若有便秘症狀,務必積極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