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的盛行率

    「乾眼症」是困擾現代人的文明病,估計佔成年人口比例的 15 %以上,65歲以上人口更達 30%以上。 過去的臨床經驗認為 50-55歲之間是乾眼症的高峰,女性罹患乾眼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但近年來因為3C產品使用量增加, 乾眼症有快速年輕化和普及化的趨勢。

淚液的組成和乾眼症的關係

    眼球表面的淚液,由外而內分為三層,分別是油脂層、水液層與黏液層;這三層必須合作無間, 才能維持眼睛的濕潤。這三層成分中只要有一層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角膜糜爛、淚水滲透壓升高,和眼表面發炎等現象; 病患也常以眼睛不適、酸澀、眼睛泛紅、異物感、疼痛甚至視力受損來表現。

乾眼症的成因

    乾眼症的成因,基本上可區分為兩大類別,第一大類是「淚液分泌不足」(缺水型乾眼症), 第二大類是淚水「過度揮發」(缺油性乾眼症)。第一大類「缺水型乾眼症」又可分為「原發性淚液分泌不足」及 「次發性淚液分泌不足」;前者的原因不明,後者則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 此外,任何減少角膜敏感度的情況,如糖尿病、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角膜手術等,也可能導致淚液分泌不足。 至於第二大類「缺油性乾眼症」的情況則包括長期的眼瞼板腺發炎、正常但較大表面積的眼裂、甲狀腺眼疾等。 一般來說眼睛藉由眨眼的動作來分泌油脂,藉以避免淚液蒸發過快;但現代人過度使用3C產品,長時間注視電腦螢幕, 眨眼次數因而相對減少;再加上空調、空氣濕度、空汙、菸害等環境因素影響,也都會導致淚液蒸發過快。 此外,此類型患者多數合併有眼瞼板腺功能障礙,也是淚液油脂層功能失調的原因之一。

乾眼症的治療

    乾眼症屬於慢性疾病,根治不容易,因此病患需要有「與病共舞」的心理預備,並且與醫師充分配合。 乾眼症的療法基本上分為「適宜的生活習慣」、「內科療法」與「外科療法」三大方向。只要遵照醫囑並持之有恆, 大部份病患依然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1)適宜的生活習慣
  1. 避免眼表面直接的外在刺激:盡量遠離空調出風口,避免抽菸或空氣污濁的場所, 並保持室內溼度(使用暖氣或在比較乾燥的房間,可考慮放一盆水)。嚴重乾眼症患者在早晨起床時, 常因眼表面乾澀而在張開眼睛時造成眼表傷害,可在睡前使用眼藥膏以保持潤滑度。
  2. 養成定期「濕潤眼表」之習慣:適量的眨眼頻率,避免在強光下看電腦或閱讀。
  3. 減少熬夜、攝取咖啡因、或抽菸。養成良好的進水習慣。
  4. 若干口服或眼用藥物可能減少淚液分泌,若使用某種藥物後引發乾眼症狀加重,可與專科醫師討論用藥選擇。
  5. 乾眼症患者因淚液較少,角膜容易受傷,較不宜配戴隱形眼鏡。
  6. 合併眼瞼板腺發炎的病患,必須定期熱敷,深度清潔,以溫和稀釋過的嬰兒洗髮精、或眼瞼專用清潔液清潔眼瞼, 或給予適當藥物治療。若病患合併有蠕型螨蟲的眼瞼板炎,更應該針對感染的部分處理,要注意居家衛生, 也可以使用茶樹精油成分的局部清潔劑驅蟲。
  7. 富含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 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對乾眼症可能具有療效。 這些不飽和脂肪酸( EPA 和 DHA,合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PUFA)可以減少發炎並且改變眼瞼板腺脂肪的成分。 食物中的鮭魚、鯡魚、沙丁魚等均含有豐富的 Omega-3, 部分流行病學統計發現飲食中較高的 omega-3似乎可減少乾眼症發生。
(2)內科性療法
  1. 人工淚液:人工淚液除了提供潤濕功能、加添水分等功能,尚有稀釋發炎物質、降低淚液滲透壓等效用, 故為乾眼症病患最常使用之療法。如果對防腐劑過敏或使用頻率較高(一天超過 4 到 6 次含防腐劑的局部藥物), 建議改用不含防腐劑的眼藥水。
  2. 自體血清或其他血液製劑:血清或其他類似的血液製劑中具有和淚液相近的成分,也富含生長因子, 可用以治療嚴重的乾眼症。製備後的血清可冷凍保存 3-6 個月,病患不必頻繁抽血。
  3. 化痰劑 (黏液溶解劑):用以治療呼吸道疾病的黏液溶解劑局部使用時,可以減少眼表面絲狀贅生物、黏液、 或黏液斑塊的形成。
  4. 抗發炎療法:乾眼症不單單只是淚液分泌量不足、揮發太快,或是淚液成分失常; 目前已知眼球表面的發炎反應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局部使用類固醇或環孢靈素眼用藥水,也是治療另一個方針。
  5. 抗生素:口服四環黴素或其相關藥物對於眼瞼板發炎,尤其有酒糟鼻體質的病患特別有效。 然而這類的病患最好能夠同時注意眼瞼板清潔和熱療法輔助。局部維他命A藥膏:可用於睡前使用,但其效果目前仍有爭議。
  6. 若伴有全身免疫系統疾病,則需配合風濕免疫專科醫師共同治療。
(3)外科性療法

    乾眼症外科療法一般用於重度、內科療法治療成效不彰的病患。常用的術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淚小管填塞:以栓塞法將淚小管開口阻塞,其作用原理類似水槽的塞子,只讓少量的淚液流出, 讓更多的淚液可以留在眼表面,幫助維持眼球上的淚膜穩定。一般而言,眼科醫師會先使用暫時性、 可溶解的栓塞以測試治療效果;如果暫時性栓塞法能改善症狀,才放置永久性的栓塞。接受淚小管填塞前, 須注意是否有嚴重發炎現象,以避免手術後因發炎物質長期留置眼表而造成眼表傷害。
  2. 眼瞼縫合術:極嚴重的乾眼患者、合併其他角膜病變或眼瞼癒合不全,可施行「眼瞼縫合術」, 以避免進一步之惡化。
  3. 羊膜或複合性羊膜敷料: 在非常嚴重的乾眼症病患身上,可以修復角膜上皮細胞,減少發炎,並暫時性維持穩定的淚膜層。
  4. 近年來有一些新式的療法,例如瞼板腺熱敷及按摩、強脈衝光治療等等,在特定病患身上也可能發揮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