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子宮頸癌前病變及子宮頸癌的原因是?

    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生殖道(包括外陰、陰道、子宮頸); 多數HPV感染無臨床症狀並由身體免疫系統清除。在無臨床症狀的女性族群,HPV的盛行率約 10-20%, 在不同國家、區域可高達 40%。HPV可分為低風險及高風險型別, 低風險型別(例如 HPV6,11)的感染可能造成生殖道尖形濕疣(菜花); 持續高風險型別HPV感染(例如HPV16,18,31 33,35,39,45,51,52,56,52等)則會造成生殖道癌前病變及癌症。

為什麼子宮頸癌篩檢很重要?

    由子宮頸高度細胞病變(癌前病變)發展至子宮頸癌約 3~7年; 而子宮頸癌篩檢則能在發展成癌症前,提早偵測細胞病變並給予治療。

要多久做子宮頸癌篩檢,又要做什麼項目?

    目前台灣國健康署提供台灣婦女每年子宮頸抹片並建議 30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每三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歐美國家因國情的不同,篩檢年紀較早而建議 21歲開始篩檢, 每三年進行子宮頸抹片(在 30歲以上的女性,可考慮每五年同時接受抹片及HPV檢測; 29歲以下的女性因HPV盛行率較高,不建議做檢測)。

    台灣目前HPV檢測屬於自費項目,如前所述原因;因個人抹片史、年紀、風險的不同, 是否除了子宮頸抹片外也要接受HPV檢測,建議可由婦產科醫師評估並諮詢決定。

什麼是自費抹片,有比較好嗎?

    自費抹片即是薄層抹片或新柏氏抹片(ThinPrep Pap test)。 傳統抹片將採集得到的子宮頸上皮細胞塗抹於玻片; 而新柏氏抹片是將採檢的子宮頸上皮細胞置入保存液並藉由儀器取得子宮頸上皮細胞、離心後讓單層細胞均勻的分布於坡片上。 相較於傳統抹片,後者可除去黏液、血等干擾抹片判讀的因素且均勻分布的子宮頸細胞也讓抹片檢查結果準確性提升。 但在規則接受子宮頸癌篩檢的婦女,每次都採取薄層抹片是否會讓子宮頸癌篩檢率更進一步提升?目前沒有醫學實證支持。

我已經打過子宮頸癌疫苗,我還需要篩檢嗎?

    子宮頸癌疫苗(HPV vaccine)目前並未涵蓋所有的HPV型別, 保護力並非百分之百,因此仍建議施打過子宮頸癌疫苗的女性接受常規篩檢。是否能拉長篩檢時間? 因目前無大型文獻實證,因此仍建議定期篩檢。

子宮已經切除了,我還需要篩檢嗎?

    如果是因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而切除子宮,由於罹患陰道癌的危險性較高, 仍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其他如子宮內膜癌等切除子宮,仍有陰道復發的可能,可考慮持續接受抹片檢查。 如果是因子宮良性疾病(例如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症)而切除子宮,則不見得要接受常規抹片(建議諮詢婦產科醫師)。

 

    參考文獻::

  1. https://www.cancer.gov/types/cervical/patient/cervical-screening-pdq#_20
  2. 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8892/File_8505.pdf
  3.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7; 18(1): 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