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的生活離不開手機、電腦等3C產品,但,很少人知道自己究竟花了多時間在3C產品上。 根據全民護眼調查報告指出,國人每日平均使用3C產品的時間高達 9.4小時。在這麼長的時間中,很少人留意自己的姿勢, 在捷運上、公車上、咖啡廳、餐廳,甚至,自己家中的客廳,經常是駝著背、彎著腰、脖子往前伸、低著頭, 眼睛直盯著螢幕看。這種姿勢,被稱做「烏龜脖」或「寶可夢脖」或「皮卡丘脖」,導致視力和肩頸問題, 為當今盛行的文明病。
頭部的重量約佔體重的 8-13%,一般體型的國人頭部約重6公斤,頸椎負責支撐頭部, 當頭部與脖子傾斜的角度越大時,頸椎承受的重量就越重,研究指出低頭與垂直線夾角達 60度時, 頸椎要承受得高達 27公斤的重量,相當於一個國小低年級學生的體重,當頸部比正常位置前傾,剛開始會出現頸部肌肉失衡、 肩頸痠痛,隨著時間累積,會導致頸椎關節退化、頸椎神經根病變,進而出現頸、肩、手等的麻與痛。絕大多數的人, 都是出現了麻與痛,才警覺到身體出狀況。
要預防上述狀況的發生,就必須謹記兩個原則,原則一:「好姿勢」、原則二:「動一動」。
[原則一]:好姿勢。
常言道「坐有坐相」。良好的姿勢(圖一)是維持脊椎端正位置,軀幹朝向正前方,避免脊椎旋轉, 肩胛骨不過度前突與不過度後縮,且耳珠與肩峰在同一個鉛垂線上,這就是頸椎的端正位置, 要時常提醒自己把頭頂往天花板延伸,讓軀幹打直。眼睛視線與螢幕夾角稱為視線角度,視線角度要向下 15-20度, 螢幕要微上仰,讓視線與螢幕成 90度。椅子要坐好坐滿,讓腰與背能輕鬆靠在椅背上,手肘要有支撐, 且高度要能維持肩膀端正,肩膀不聳肩也不下垂、不過度前突也不過度後縮。這時滑鼠和鍵盤要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 有些人滑鼠與鍵盤放得太遠、太近、太高、太低,不知不覺就會出現聳肩、駝背、頭頸過度往前伸或手臂過度往前伸等, 導致無法維持良好的姿勢。至於下半身,髖部要維持 90度,膝部要維持 90-100度,雙腳自然踏穩在地面上, 因此桌面和椅子的高度需個別化調整。根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建議,眼睛與電腦螢幕的健康距離為 51-101公分, 眼睛與手機螢幕的健康距離為 41-46公分,眼睛與電視螢幕的健康距離需大於電視寬度 1.5倍
圖一、良好的姿勢

[原則二]:動一動。
良好的姿勢維持過久的時間,肩頸僵硬的狀況還是會出現,因此建議每次做事 30分鐘, 就要休息 3-5分鐘做肩頸運動,讓肌肉與關節恢復彈性,且能促進循環,讓思路更清晰、工作更有效率。 除了身體需要動一動,眼睛也需要動一動,美國驗光協會建議,每用眼 20分鐘,要看向大於 6公尺的遠方 20秒以上, 來讓眼睛調節焦距以及讓眼球肌肉恢復彈性。
肩頸紓壓運動 (圖二到圖七):
建議每個動作慢慢做,每回10下,一天至少3回。
圖二、抬下巴壓下巴
(1)起始動作 (2)壓下巴 (3)回到起始動作 (4)抬下巴

圖三、左轉頭右轉頭
(1)起始動作 (2)右轉頭 (3)回到起始動作 (4)左轉頭

圖四、左右耳交替貼肩膀
(1)起始動作 (2)右耳貼近肩膀 (3)回到起始動作 (4)左耳貼近肩膀

圖五、手臂畫大圓
1)起始動作 (2)手往前上舉 (3)手往外畫圈 (4)回到起始動作

圖六、手臂剪刀操
(1)起始動作 (2)右手向上舉,左手向下伸 (3)回到起始動作 (4) 左手向上舉,右手向下伸

圖七、手臂螃蟹操
(1)起始動作 (2)右手向上伸,左手肘向下貼近軀幹 (3)回到起始動作 (4) 左手向上伸,右手肘向下貼近軀幹

結語
大多數的肩頸痠痛是由姿勢不良引起,因此維持良好的姿勢,並搭配適當的運動, 能讓僵硬的肩頸肌肉恢復彈性且能讓僵硬的肩頸關節恢復活動度,若能確實掌握上述兩原則「好姿勢」與「動一動」, 將能有效預防與紓緩肩頸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