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構造單位,也就是蛋白質是由胺基酸構成。 蛋白質的主要功用包括:建構與修補組織、提供生長發育及免系功能所需的原料;人體內蛋白質是處於動態平衡狀況, 依生理需求進行分解與合成作用。

     飲食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在於提供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質的品質取決於必需胺基酸種類及含量, 必須胺基酸種類齊全且含量充足,可以滿足生長及維持生命需要的,稱為高生物價蛋白質, 例如:奶類、雞蛋、雞肉、豬肉、牛肉、魚肉、海鮮類等食物;如果該食物中缺乏一種或以上的必需胺基酸, 稱為低生物價蛋白質,例如:全榖雜糧類、蔬菜類及水果類等食物; 因此每日蛋白質的食物來源至少要有2/3來自於高生理價蛋白質,以提升身體對蛋白質的利用效率及滿足身體營養需求。

     蛋白質的攝取量以佔每日熱量攝取的10-20%為佳。 舉例:某位男性每日熱量建議1800大卡,蛋白質以佔熱量的15%計算,其每日蛋白質需求為67公克。 那麼該男性每日應攝取乳品類1.5份、豆魚蛋肉類5份及全榖雜糧類10份。不同種類的食物由於所含營養成分不相同, 不可互相取代;然而惟有同種類的食物,彼此之間才可以互相替代(代換)。

乳品類

一份乳品類(含8公克蛋白質)
=1杯低脂鮮奶(240毫升) = 3平匙低脂奶粉(25公克) = 2.5平匙脫脂奶粉(20公克)
= 2片低脂起司

豆魚蛋肉類
一份豆魚蛋肉類(含7公克蛋白質)
= 1兩豬肉/魚肉/牛肉 = 1兩雞肉(約棒腿1/2隻) = 1個蛋 = 1杯豆漿(260毫升)
= 2湯匙肉絲 = 2湯匙肉鬆 = 2塊五香豆干 = 毛豆50公克 = 1/2盒嫩豆腐 = 3格傳統豆腐
= 6隻蝦仁
全榖雜糧類

一份全穀雜糧類(含2公克蛋白質)
= 1/4 碗飯 = 1/2碗稀飯 = 1/2 碗米粉
= 1 片蘿蔔糕(50公克)= 1 片芋頭糕(60公克)
= 1/2 碗麵條 = 1/3個白饅頭(30公克)= 1 片白土司(30 公克)= 1 個小餐包
= 3 張餃子皮(30公克)=3- 7張餛飩皮(30公克)= 3 片蘇打餅(20公克)
= 3湯匙燕麥片 = 4湯匙玉米粒
= 1/4 碗蕃薯(地瓜、芋頭、紅豆、綠豆) = 1/2 碗南瓜= 1碗容積為250毫升

 

本文提供線上影片, 歡迎點選連結觀賞_蛋白質食物份量代換_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