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家人戒菸

    香菸中含有超過9,000 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是有毒物質,至少有83 種已知的致癌物質,當中的尼古丁對吸菸者來說有提振精神、增加注意力等作用,一旦成癮後會對身體及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當中,就有七項跟吸菸有相關,只要戒菸 20分鐘,血壓、心跳下降,手腳溫度上升;戒菸24小時,心臟病風險開始下降;戒菸2-3週,心肺功能改善;1年後冠狀動脈疾病危險性降低一半;5年後中風機率降低與不吸菸的人一樣;10年後肺癌發生率減半;15年後心臟病發作機率和非吸菸者相同等。吸菸者平均戒菸 6-7次以上才成功,多數戒菸者都有想過戒菸的念頭,然而靠意志力戒菸成功者僅 5%,無法戒除的原因包括身體對尼古丁的依賴,以及心理、行為的依賴。當身體缺乏尼古丁時,會覺得焦慮煩躁、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食慾增加、便秘、失眠、頭暈等戒斷症狀,必須補充尼古丁才會讓這種不適情形改善,有的人遭遇壓力用吸菸來抒解、改善心情,加上攜帶菸品和打火機,三餐飯後或特定情境固定吸菸,久而久之演變成難以戒除的習慣。多數人戒菸主要的動機是為了健康,在家人朋友的支持、鼓勵與陪伴下是讓他們戒菸過程中能堅持下去的動力, 因此如何幫助家人戒菸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該如何幫助家人戒菸?可以從吸菸者的心理、行為、戒菸用藥和衛教諮詢方面著手:

1.心理準備:

    大部分的人戒菸都會有相當的困難,包括焦慮、坐立不安、面臨壓力都會想靠抽菸抒解, 告訴戒菸者需改變因應壓力的方式,相信自己在藥物的輔助及遵從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一定會成功戒菸,並配合醫療人員的協助,這些困難都會隨著時間的經過漸漸有所改善。

2.行為策略:

      常用的戒菸方法包括:

3.藥物協助 :

    自101年3月1日起,衛生署推出「實施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 將門診、急診及住院病人都納入戒菸治療適用對象,並將戒菸用藥費用比照一般健保用藥,每次看診只需自付掛號費,免藥品部分負擔,戒菸藥物包含尼古丁替代療法及非尼古丁製劑, 醫師會依照過去三個月每日的菸量、尼古丁成癮度、病史及個案的意願綜合評估,開立戒菸用藥使用。

4.衛教諮詢 :

    研究顯示,衛教介入的強度及次數越高,對於戒菸的成功率越高,戒菸衛教師提供一對一、面對面的戒菸衛教服務與戒菸期間電話關心服務,幫助家人提高戒菸成功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及本院提供戒菸用藥及戒菸衛教諮詢服務,請於上班時間電洽02-23123456轉267948戒菸衛教室。

淺談電子煙

    電子煙是將尼古丁、丙二醇和其它化學品與重金屬等物質所組成的化學混合物, 經由鋰電池供電,霧化器進行霧化後,再傳送給使用者的產品,於2005年於中國發明,隨後流入歐洲及美國, 剛開始上市並未引起太大注意,但隨其吸食便利、法律空窗,加上跨國菸草公司介入併購電子煙廠後,電子煙商的廣告行銷策略,打著「電子煙可幫助戒菸」、「電子煙是吸菸者減少傷害的選擇」的觀念等誤導民眾,更用「電子煙不是菸品」、「電子煙不會上癮」、「電子煙無害」等引誘民眾嘗試, 全世界電子煙銷售與營利在短短的幾年呈突發性成長,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 111年的調查顯示,國人 18歲以上成年人電子煙使用的比率為 1.4%,112年的調查,國中生及高中職生電子煙使用的比率為3.9%及8.8%, 電子煙當中的液體成分多為尼古丁、調味劑、甲醛、乙醛、亞硝胺等多種加熱後有毒之致癌產物,也曾被驗出含安非他命及大麻的成分。根據美國研究,曾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有更高的機會養成吸菸的習慣,提高青少年及年輕的成年人開始使用菸品並鼓勵吸菸者復抽。菸害防制法已於112年3月22日公告施行,全面禁止包括電子煙在內之「各式類菸品」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及使用。依修正後的菸害防制法第15條規定,禁止任何人製造、輸入、販賣(包括透過網路、實體店面及面交)、供應(提供他人使用)、展示或廣告(製作廣告、接受傳播或刊載)各式電子煙之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製造或輸入業者若有製造、輸入、廣告行為,處新臺幣1千萬元至5千萬元罰鍰;製造或輸入業者以外的人,如有製造、輸入行為,則處新臺幣5萬元至5百萬元罰鍰;廣告業或傳播媒體業者如製作廣告、接受傳播或刊載,處新臺幣40萬元至2百萬元罰鍰;製造業、輸入業、廣告業、傳播媒體業者或廣告委託人以外之人,則處新臺幣20萬元至1百萬元罰鍰;販賣、展示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處新臺幣20萬元至1百萬元罰鍰;供應類菸品或其組合元件,處新臺幣1萬元至25萬元罰鍰;使用類菸品者,處新臺幣2千元至1萬元罰鍰。

    不論是紙菸或是其他新興菸品,上述種種危害因素及對身體健康影響的考量下,建議依循著正規的方式在醫師及專業人員的輔助之下戒除所有菸品。

 

資料來源

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GYTS. (2024. December 2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725&pid=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