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你們是怎麼吃火鍋的呀?
每到冬天,營養門診諮詢民眾常會問:「營養師~你們會去吃火鍋嗎?~你們會去吃『吃到飽』嗎?」哈!真的不瞞您說,那可是我的最愛。偷偷告訴您一個小秘密喔:我們幾個超愛美食的營養師常會約著到處吃透透,大台北的各式火鍋店都吃過了,像麻辣鍋、蕃茄鍋、牛奶鍋、酸菜白肉鍋、韓式泡菜鍋、涮涮鍋、藥膳鍋等等…,冷颼颼的寒冬,來個熱呼呼的火鍋真是一大享受,但是,害怕會變胖嗎?擔心痛風會發作嗎?高血糖、高血壓者真的能無限暢食嗎?現在告訴您一些吃火鍋不怕熱量高的小秘密。
鍋底
火鍋好不好看湯頭就知道,現在健康當道,大部分火鍋鍋底多為清湯底,像是日式昆布鍋、蕃茄鍋、藥膳鍋等鍋底,一眼望去清清如水,它的熱量其實很低;倒是麻辣鍋底,加入大量辣油浮於上層,增加辣味,隨著燙好的食物一撈起,會順便撈起一堆高熱量油脂一起下肚,不胖也難。有些牛奶鍋會加上一塊奶油增加風味,如果可以,奶油是熱量密度高的飽和脂肪,可以事先請服務生不要加入;石頭火鍋、薑母鴨等鍋底是先炒料再加湯,所以油脂含量也會較高一點。當然,湯頭的選擇是以無油為優先考量囉!一般市高湯塊含鹽量較高一些,可以DIY熬煮,使用海帶、柴魚、芹菜、菇類、高麗菜、蕃茄、蘿蔔、黃豆芽、雞骨、枸杞、紅棗、牛奶…等自行搭配。久煮高湯普林含量會隨著增加,有痛風者,淺嚐試湯頭就好了。
食材
這可是吃火鍋的重頭戲呢,摩拳擦掌盯著各式各樣的食物向我招手,每個都向我說:拿我! 拿我!是誰雀屏中選呢? What is the 「know how」? 『選擇新鮮食材』請銘記在心。
先選一些耐煮的高麗菜、包心白菜、菇蕈、香菇、杏鮑菇、刈薯、南瓜、玉米段等以增加湯頭美味吧。
肉類、豆類請以新鮮食材為優先考量,包括:肉片、蝦、蛤、魚片、鴨、蹄筋、牛筋、牛舌、海參、鴨血等食物,肉類加工品或餃類製品儘量少選,仔細看,貢丸、燕餃魚餃、鑫鑫腸…等都是「半油半肉」的組合,煮完這些食物後,湯上就會開始有許多浮油出現了。白豆皮、白豆包、豆腐也是不錯的食物,可別選了炸過的豆類製品,它們可是吸飽了油呀!
其實營養師們會在最後放些綠色蔬菜,如:菠菜、A菜、茼萵、金針菇等,與其說是滿足每天蔬菜攝取,不如說是對追求健康的堅持,當然,在放入青菜之前,我們可是會有個動作,就是拿個碗趁著湯是滾的時候會把浮油集中,趁機把它消滅。這招一定要學,那些油下肚的熱量,得足足跑十圈操場,那可是我們不願意的事呢!
對於需控制血糖者,玉米、芋頭、山藥、南瓜、冬粉、麵條、米血糕等等食材記得取代澱粉類食物喔!
沾醬
這可是另一門學問,有一種 DIY 醬汁可以傳授給大家的,柳橙汁+蒜泥+醬油,酸酸甜甜的口感很適合海鮮和肉類食物,學會了嗎?湯頭美、食材鮮,最好是吃原味不吃調味。蒜泥、芫荽、蔥花、辣椒、芝麻、檸檬、醋、醬油、果汁等可以調出美妙的口味。有些常見醬料如:芝麻醬、花生醬油了一點,若能搭配一些辛香料也是不錯的選擇,豆腐乳無油但較鹹了一點喔。
熱呼呼的火鍋之後來些水果是最棒的組合了。相對於許多美食,吃火鍋熱量是可以很彈性的,一些小撇步,您是不是也可以和我們分享呢?下次在火鍋店相見,千萬不要覺得特別尷尬,我們一起切磋一下吃美食不怕胖的心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