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37

本期雜誌,我們以「消化道健康」為主 題,從日常最容易被忽視的胃痛、腹脹與不 適開始,延伸探討醫療團隊在疾病預防、診 斷、治療與社區關懷中的角色。 您是否曾經胃悶、打嗝、吃不多,卻檢 查不出異常?這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 現,一種為腸腦互動失衡的疾病。內科部張 為淵醫師透過臨床經驗與研究,提醒我們: 這類疾病無法單靠藥物根治,而需從生活、 心理與飲食全方位調整。 與功能性問題同樣不可忽視的,還有潛 藏於人體的「幽門螺旋桿菌」。這位胃裡的 「隱形房客」,雖然許多人一輩子與它共處無 事,但當免疫防線失守,它卻可能演變為潰 瘍甚至胃癌。藥劑部陳彥蓁藥師與內科部劉 志銘教授分別以淺顯清楚的方式,說明感染 機轉、臨床症狀、檢查方式與藥物選擇,提 醒讀者慎選療法、準時服藥,才能有效「趕 走」這個頑固的房客。 針對常見但用法錯誤頻傳的「胃酸抑 制劑」,藥劑部徐孟楨藥師進一步整理其種 類、服藥時機與交互作用。從PPI、H2受 體阻斷劑,到新一代的鉀離子競爭性抑制 劑(P-CAB),提醒我們:胃藥不是萬靈丹, 也非吃了就沒事,與其他藥物搭配需特別小 心,錯誤服用甚至可能反傷身體。 在兒童與青少年健康方面,小兒部洪琬 婷醫師介紹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 的最新研究與治療進展,從產前超音波評 估、微創胸腔鏡手術到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呈現出一套以家庭與兒童為核心的整合性照 護策略。邱郁淳醫師則帶我們看見「青少年 胃食道逆流」這項逐漸升高的健康警訊:許 多青少年患者不以「火燒心」為主,而以口 臭、喉嚨卡卡、食慾下降表現,常被誤解為 青春期情緒或壓力問題,因此提醒家長與教 師提高警覺,早期就醫。 除了疾病,我們也看見疼痛背後的生活 與姿勢困擾。復健部蕭名彥醫師提醒我們: 所謂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往往來自不 良姿勢、過度使用與壓力堆疊。從熱敷、運 動、物理治療到姿勢調整,文章教我們如何 改善日常習慣,減緩疼痛,提高生活品質。 在「保健園地」中,我們也以實用觀點 切入常見疾病。護理部王芳婷護理長分享膽 結石的成因、診斷與照護提醒,如何調整飲 食預防復發,讓讀者能更精準理解右上腹絞 痛背後的可能原因。另有讀者來信提問「胃 藥與其他藥物能否同服?」,由專業藥師詳 細解答常見交互作用與服藥間隔建議,讓用 藥更安心。 醫療的核心,不只是在病房、手術室, 更在社區與人群之中。今年春天,我們見證 了一場跨越信仰與醫療的美麗旅程:「媽祖 回娘家」的遶境行腳與行動醫療。來自臺大 金山分院的同仁們,在信仰人潮中設立醫療 站,量血壓、送毛巾、遞茶水,用實際行動 回應社區的信任與期待。這場文化與關懷的 交織,展現醫療與土地的深厚連結。 本期內容橫跨內科、復健、小兒、藥 學與護理,從器官疾病到心理壓力、從疾病 教育到信仰參與,呈現出一幅豐富的醫療全 景。讓我們一起,從「胃」開始,守護每一 份健康需求。 泌尿部主治醫師 曾啟新 胃洽酸? 從功能性消化不良到潰瘍疾患 曾啟新 醫師 vol.237 5 編者的話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