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37

圖三 術前電腦斷層3D重組影像可幫助(A)辨識 異常血管( 箭號),確認診斷;以及(B)更精 準呈現病灶( 黃) 與正常肺組織( 藍)、血管、 支氣管之相對位置。 圖四 (A)術前電腦斷層評估較小、較侷限的病灶, 可於術中佐以(B)靛氰綠(ICG)螢光導引技 術,幫助外科醫師辨識病灶(箭頭)與正常肺 組織(螢光綠)的分界,達到精準的亞肺葉切除。 醫學影像的進展,使得外科醫師可 以為病人制訂更個人化的手術計畫,例 如針對病灶較複雜的病患,可在術前進 行電腦斷層3D影像重組,更精確呈現 病灶與血管、支氣管位置關係(圖三), 協助外科醫師判斷是否適合進行亞肺葉 切除手術(sublobar resection),例如 肺節切除(segmentectomy)或楔形 切除(wedge resection),亞肺葉切除 可保留更多健康肺組織,尤其對病灶較 小﹑邊界清楚,或影響多個肺葉者更為 合適。為提高手術精準度,術中也可使 用導引技術,協助辨識病灶邊界與正常 肺組織的分界,達到精準切除(圖四)。 此外,國外也開始有早期研究,運 用3D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於 CPAM病灶位置評估,未來有機會擴及 輔助手術計畫,有望提供更精準的兒童 肺部手術術前與術中評估。 術後照護的進步:ERAS在兒童肺部 手術中的應用 加速術後康復怡樂適療程(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為近年興起的圍手術期整合照護理念,強 調以病患及家庭為中心,透過一系列術 前、術中、術後措施,減少手術壓力與衝 擊、縮短恢復時間。事實上,CPAM手 術的術後恢復成效,除了仰賴外科醫師的 技術,也需仰賴一整個專業團隊的共同 努力。雖然ERAS 在成人手術中已廣泛推 行,但在小兒外科領域則是近幾年才開始 逐步受到重視。本院今年開始導入適用於 嬰幼兒童肺部手術(例如CPAM肺葉切 除)的ERAS 照護流程,結合小兒外科醫 師、兒童麻醉醫師、兒童胸腔重症照護醫 師、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等團隊專家小 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1. 術前準備與教育:術前進行完整評估 與衛教,讓家長了解手術流程、風險 與照護重點。針對病童本身,則視情 況進行感染控制、改善營養與術前肺 部復健等預備處理,讓身體狀況達到 最佳手術條件。 2. 多模式疼痛控制:有效的疼痛控制是 ERAS 的核心之一,也是術後恢復的 重要指標。團隊會採取多模式鎮痛策 略,從術前先制鎮痛開始、麻醉期間 進行局部與區域神經阻斷,術後搭配 對年齡與症狀合適的非鴉片類止痛藥 物,減少術後管路,並主動、定時評 估孩子的疼痛程度。 3. 術中照護流程化:麻醉醫師精準調控 麻醉深度、輸液管理以及單肺呼吸通 氣等,外科醫師的技術優化以減少手 術侵入性。 vol.237 19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