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部主治醫師 洪琬婷 認識CPAM:罕見的先天性肺部發育 異常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 CPAM)是一種先天性的肺部發育異常,病 灶常呈現異常囊泡狀構造,因此過去也被稱 為先天性囊腫性腺瘤樣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傳統估計其發生率每10,000至 30,000個活產嬰兒中有1例,但近年可能 由於產前超音波診斷技術的普及與進步,較 新的報告顯示發生率明顯增加,目前估計約 為每2,000∼8,000個活產嬰兒中有1例。 CPAM的臨床表現變異大,多數新 生兒出生時無明顯症狀,但若病灶較大, 可能壓迫縱膈與肺臟,造成胎兒水腫或出 生後出現呼吸窘迫,需緊急手術處理(約 10%)。目前尚無理想的產前工具能準確 預測出生後症狀的嚴重程度,產前最常使 用的評估方式為超音波測量CPAM體積 與胎兒頭圍的比值(CPAM volume ratio, CVR),CVR > 1.6cm2 屬於最嚴重的病患 群,胎兒水腫風險約80%;而CVR小於 0.4者,出生後呼吸窘迫的風險通常低於 10%。另一項產前輔助評估工具為胎兒核磁 共振造影(fetal MRI),可提供更完整的解 剖資訊,但是若病灶較小,MRI 的影像解析 度可能不如超音波,因此通常僅於超音波 病灶影像不明、或病灶較大須規劃產後早 期手術時使用。 出生後,評估CPAM的標準診斷工具 為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術(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因其 能清楚顯示肺部內部構造病變以及血管分 布,幫助外科醫師了解病灶大小、位置、 影響肺葉、異常血管分布,以進行完整術 前計畫評估。胸部X光雖然較便利,但僅 能偵測明顯病灶,約有半數的CPAM病灶 無法在出生的胸部X光上辨識,也無法預 測症狀嚴重程度或是輔助手術計畫,故多 用於初步篩檢與術後追蹤。 出生後無症狀的CPAM應該手術或觀察? 有症狀或有異常血管供應的CPAM病 童通常需要接受手術切除,此類症狀可能包 括呼吸窘迫、嚴重縱膈腔位移導致心肺壓 迫、肺炎、氣胸、餵食困難、高心輸出心衰 vol.237 17 先天性 的 最新研究 與 照護進展 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