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37

人仍有三成感染率。早期篩檢與治療,不僅 能預防潰瘍,也能降低胃癌風險。 如何檢查是否感染幽門桿菌? 臺大醫院提供多元檢測服務,包括無 痛胃鏡(可直接觀察病灶並採樣檢測細菌) 與非侵入性檢查(如碳13尿素吹氣試驗、 糞便抗原檢測)。其中吹氣試驗與糞便抗原 檢測,皆可用於初診與除菌後的追蹤。而血 清抗體雖可用於初步篩檢,但無法判斷是否 為現症感染。 建議下列族群特別注意檢查: • 長期上腹部悶痛或胃部不適者 • 有黑便、吐血、食慾下降等症狀者 • 胃癌家族史者 • 年滿50歲以上者 • 長期服用止痛藥者 治療幽門桿菌:別讓潰瘍反覆上身 一旦確診感染幽門桿菌,建議接受7 至14天的除菌療程,常用方式為三合一或 四合一治療,包含抗生素、鉍劑與質子幫浦 抑制劑(PPI)。除菌可使潰瘍復發率從超 過五成降至一成以下,並降低胃癌風險。 少數患者可能在療程中出現輕微副作 用如噁心、腹瀉,屬暫時性現象。療程後建 議再次檢測,以確保除菌成功。若兩次除菌 失敗,建議接受細菌培養與抗藥性檢測,再 由醫師調整用藥。 潰瘍治療與後續追蹤同等重要 除了除菌,潰瘍本身的治療也不可忽 視。PPI 為目前最有效的藥物,療程約一至 兩個月。若潰瘍源於藥物,應改用副作用較 少的替代藥,並搭配胃藥保護。 治療後應定期接受胃鏡追蹤,確認潰瘍 癒合並排除胃癌可能。若潰瘍持續存在或癒 合不全,需再做切片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預防胃癌,從「菌」根做起 根據臺灣多地推動的社區計畫,幽門 桿菌除菌不僅能有效降低胃癌發生率,也可 結合大腸癌篩檢,提高民眾參與率。例如彰 化縣的「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同時檢測 糞便潛血與幽門桿菌,結果顯示胃癌發生率 減少21%、大腸癌死亡率降低28%,是一 項具成本效益的公衛策略。 若能從30歲起進行幽門桿菌篩檢與除 菌,不僅可降低疾病風險,也能減少日後龐 大醫療花費,延長健康壽命。 臺大醫院提供下列的相關醫療服務 • 幽門桿菌檢測(兩種非侵入性選項) • 無痛胃鏡與切片診斷 • 幽門桿菌培養與抗藥性檢測 • 第一線與後續救援治療 • 潰瘍治療與追蹤規劃 • 高危險族群胃癌預防與衛教 如您或家人有胃部不適、曾罹患潰 瘍,或有胃癌家族史,可至臺大醫院內科部 消化內科(胃腸肝膽科)門診,由專業醫療 團隊為您安排最合適的檢查與後續照護。 結語:從一隻細菌開始,打開預防消 化性潰瘍與胃癌的第一扇門 林先生在接受除菌與潰瘍治療後,症 狀改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他感慨地說: 「沒想到一隻細菌會帶來這麼大的健康風 險,幸好及早發現,也及時處理。」 別再忽略身 體發出的警訊。 從認識幽門桿菌 做起,就是守護 胃健康、預防胃 癌的第一步。 vol.237 13 專題報導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