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36

24 要怎樣可以避免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發生? 就如同我們前面說的,早產以及低 出生體重是呼吸窘迫症最主要的風險因 子。根據統計,妊娠24週以內出生的早 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率高達 98%,到了妊娠34週,發生呼吸窘迫症 候群的機率約是5%。因此,對於高危險 妊娠(多胞胎,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 的母親,適當控制懷孕過程中併發症, 積極安胎,避免早產,是避免新生兒發 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最重要的第一步。 但若是因為懷孕過程種種因素,導 致早產為不可避免的結果,那麼,根據 文獻以及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婦產科學會 建議:對於妊娠24 +0 週∼33 +6 週具有 早產風險的懷孕婦女,產前類固醇的使 用可以增加胎兒肺部的成熟,降低新生 兒呼吸窘迫的發生以及嚴重度,連帶也 可以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新生兒出生後若有呼吸窘迫症候群會 有什麼表現?以及如何治療? 新生兒會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 難、發紺,甚至不呼吸導致心肺循環失 調都有可能。除了呼吸困難,也容易併 發氣漏症候群(氣體由肺泡漏出影響肺 臟交換氣體的功能)以及增加腦出血的 風險。必須注意的是,新生兒的呼吸狀 況會隨著出生後而有所變化,有時在剛 出生時可以經由經鼻呼吸器穩定,但在 出生72小時內,隨著肺泡張力素的代 謝,呼吸狀況會漸趨惡化。因此,依據 新生兒呼吸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是很 重要的。治療方法如下: 1. 呼吸支持:給予適當的呼吸支持,目 的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氧氣可以維持身 體組織運作所必須。對於輕度到中等 程度的呼吸窘迫症的孩子,通常會使 用經鼻呼吸器(不需要氣管插管),好 處是可以提供適當的壓力支持也可以 減少插管對肺臟所造成的傷害。相對 的,嚴重程度呼吸窘迫症的孩子光靠 經鼻呼吸器是不夠的,此時需要氣管 插管加上呼吸器的壓力輔助才可以達 到身體所需要的氧和濃度(氧氣飽和)。 2. 肺泡張力素:前面提到,呼吸窘迫症 是因為肺泡張力素分泌不足且功能不 全造成。因此,對於嚴重呼吸窘迫症 的新生兒,適時給予肺泡張力素不但 可以降低呼吸窘迫症的嚴重程度,減 少氣漏症候群的發生,也可以減少長 期呼吸器的使用。 3. 其他輔助支持:營養支持,控制感 染,維持正常體溫,監測肺動脈導管 的變化等等,這些都有助於穩定早產 兒的呼吸狀況。 對於罹患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早產兒, 父母親可以做什麼? 每個媽媽的懷孕過程不同,導致早 產的原因也不一樣。因此,相同週數的 早產兒,臨床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有的 早產兒持續插管一段時間仍無法脫離呼 吸器,有的早產兒則可以慢慢成功脫離 呼吸器的使用。因此,保持開放的態度 與醫療團隊進行持續溝通,不僅可以幫 助了解孩子的狀況,也可以避免因 在社 群網路看到相關的消息,在錯誤解讀 之下造成自身不必要的 困擾。 2025.7月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