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32

NTUH 中華民國114年03月 MAR. 2025 232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醫網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 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臺灣公共衛生預防醫療新策略10年有成 發燒話題 專題報導 兒童專欄 運動傷害的預防 讀《3C使用的熟齡護眼之道》的冬日隨筆 我有眼袋、黑眼圈、細紋怎麼辦?談眼部美容 老人家有白內障,小小孩也會得白內障?— 淺談先天性白內障 淺談幼兒視力發展與篩檢 醫療團隊 HEALTH NETWORK

臺大醫院發表的全球首創新型態 胃癌、大腸癌整合篩檢模式,研發成果 於2024 年10 月1 日榮登於《美國醫 學會雜誌》JAMA頂尖期刊。這項臺 灣公共衛生預防醫療新策略,顛覆傳 統單一篩檢概念,提出整合篩檢創見, 不僅提高篩檢效率,降低醫療人力、成 本及增進民眾或病患受檢便利性,更 具全球疾病防治普世價值。此項創舉 自2012年起經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 署、彰化縣衛生局、臺大醫院及公共衛 生學院、彰化縣市醫院、診所、以及衛 生所,共計51個單位通力合作,進行 大型社區型篩檢計畫,經10年努力, 研究成果顯示整合篩檢模式有效防治胃 癌及大腸癌的發生,此項國際醫療殊榮 也為推動健康臺灣國家政策迎來彩蛋。 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提出整合篩 檢創見,具全球疾病防治普世價值 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及消化性潰 瘍的主要原因,為國人常見的疾病,除 菌治療可以改善胃部健康,但多數幽門 桿菌帶菌並沒有明顯症狀,臨床上常見 有症狀才就醫,往往延誤治癒先機。為 此,臺大醫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自 2012年開始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 在國家傳統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 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進 行組織性的幽門桿菌篩檢與根除計畫, 並於2014年接受衛生福利部國家癌症 計畫的補助,擴大規模,與彰化縣市醫 院、診所、以及衛生所,進行一個大型 的務實性隨機分派試驗(pragmati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經 過10 公共事務室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臺灣公共衛生預防醫療新策略10年有成 vol.232 1 醫療團隊

2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臺灣公共衛生預防醫療新策略 10 年有成 年的努力,成果於2024 年10 月榮登 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頂尖期 刊,不僅對社會有具體貢獻,也深具 國際影響力,具全球疾病防治普世價 值,JAMA期刊也邀請美國國家癌症研 究 所M. Constanza Camargo 博 士 專文評論,M. Constanza Camargo 博士也與JAMA期刊副主編John M. Inadomi 教授進行線上討論。 提高篩檢效率、提高民眾或病患受檢便 利性、降低醫療人力、降低醫療成本 雖然WHO已認定幽門桿菌 為第一級的致癌因子(group 1 carcinogen),然而,如何能成功將 幽門桿菌篩檢引入國家政策,世界各國 仍正找尋最有效率的模式,本研究成功 提出解方,利用國家大腸癌糞便潛血篩 檢的既有平臺上,提供額外的檢查,在 同一次糞便採檢的過程中,民眾可以同 時檢測幽門桿菌抗原以及糞便潛血,降 低了檢體採集的時間成本,提高了篩檢 效率,相較於傳統單一糞便潛血篩檢, 二合一附加幽門桿菌檢查提升了民眾的 篩檢參與率達14%,吸引了過去未曾參 與大腸癌篩檢服務的民眾來參與檢查, 幽門桿菌陽性者轉介接受除菌治療,成 功除菌率可達到97%,治癒後再感染 率低,糞便潛血陽性者接受大腸鏡檢 查,大腸息肉的偵測率也可提高,二 合一篩檢作業達到:「一次動作,可以 同時達成兩個疾病防治的雙重目標」。 有效防治胃癌及大腸癌新成就 提供二合一的檢查,民眾可以受 惠於幽門桿菌的根除治療,具有預防胃 癌的效果(初段預防),在比較約6萬 3千人邀約參與二合一糞便篩檢,以及 約8萬9千人邀約參與單一糞便潛血篩 檢,調整兩組間的篩檢參與率之後,二 合一篩檢可以降低21%的胃癌發生率, 若比較兩組各約3萬1千人實際參與篩 檢者,胃癌發生率可以降低32%,大腸 癌死亡率降低28%。同時參與糞便潛血 篩檢,民眾也可以受惠於大腸癌早期診 斷的好處(次段預防),正所謂一舉兩 得:「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2025.3月 醫療團隊

本印刷品使用環保油墨印製, 採用符合FSC環保紙印製。 NTUH 中華民國114年03月 MAR. 2025 232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醫網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發 行 人: 吳明賢 召 集 人:婁培人 總 編 輯: 楊志偉 執行編輯:詹其峰 編輯顧問: 李美美、蕭輔仁、盤松青、 洪俊銘、童寶玲、詹智傑、 王振穎、詹其峰、吳嘉峯、 邵幼雲、陳沛裕、蔡紫薰、 黃俊達、曾啟新 編輯企劃: 網頁工作小組 健康教育中心 蕭靜如 攝 影: 謝其男、林依伶、 洪敏倫、胡淑慎 台大醫網電子檔 及電子書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附設醫院 地 址: 台北市常德街1號 二東健康教育中心 電 話: (02)2356-2114 網 址: https://www.ntuh.gov.tw (衛教天地) 設計印刷: 加斌有限公司 電 話: (02)2325-5500 傳 真: (02)2706-7272 NTU

視網膜上增生膜的治療與護理 田嘉美 護理長 讀者Q&A 健康教育中心 常見用藥Q&A 吳盈欣 藥師 【金山快訊】社區醫療中多元的心理服務風景 沈伯郡 臨床心理師 織一張社會安全的網—獨老的安寧善終 晴 子 社會工作師 老人家有白內障,小小孩也會得白內障?— 淺談先天性白內障 劉耀臨 醫師 淺談幼兒視力發展與篩檢 林昭文 醫師 全球首創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 榮登JAMA醫學雜誌新篇章 臺灣公共衛生預防醫療新策略10年有成 公共事務室 06 07 醫事人員介紹 01 05 編者的話 08 發燒話題 32 健康營養補給站 15 19 兒童專欄 21 23 24 28 30 10 13 專題報導 UH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醫療團隊 口腔醫學部—王傳傑醫師 口腔醫學部—陳奕誠醫師 讀《3C使用的熟齡護眼之道》的冬日隨筆 侯鈞賀 醫師 我有眼袋、黑眼圈、細紋怎麼辦?談眼部美容 魏以宣 醫師 運動傷害的預防 陳劭宇 醫師 劉宣昕 高級管理師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詹其峰 醫師 慢性阻塞性肺病營養照護Part 2 葉宜玲 營養師

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詹其峰 「萬紫千紅總是春」,三月迎接春暖花 開,適合戶外活動。賞花踏青能舒緩壓力、 促進身心健康。讀著們不妨結合健行踏青、 賞玩園藝、休閒運動等活動,更能有效促進 健康。戶外活動時請記得防曬、適時補充水 分,花粉過敏者留意自身狀況。 本期精彩內容很多跟視力健康相關:3C 時代的護眼之道,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人 使用3C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眼睛也承受 著巨大的壓力。侯鈞賀醫師在《3C使用的熟 齡護眼之道》一文中,提醒大家長時間使用 3C產品,容易造成眼睛乾澀、疲勞,甚至 引發飛蚊症、老花眼、乾眼症、白內障、青 光眼、黃斑部病變等問題。使用3C產品時 應調整螢幕亮度,每20-30分鐘休息一下, 看看遠方,並注意眼部防曬。充足的睡眠和 均衡的飲食,也有助於保護眼睛。劉耀臨醫 師在《老人家有白內障,小小孩也會得白內 障?淺談先天性白內障》一文中,介紹了先 天性白內障。 由於幼兒視力正在發育,先天 性白內障會阻礙視覺發展,導致弱視。林昭 文醫師在《淺談幼兒視力發展與篩檢》中, 則提醒家長,幼兒視力發展不良的原因,除 了近視和散光,還包括斜視和弱視。林醫師 也詳細說明了幼兒視力發展的各個階段,以 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田嘉美護理長在《視網 膜上增生膜的治療與護理》中,介紹了視網 膜上增生膜的成因、症狀和治療方法。視網 膜上增生膜會造成視力模糊、視野扭曲,嚴 重時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魏以宣醫師在《我 有眼袋、黑眼圈、細紋怎麼辦?》一文中, 詳細介紹了眼袋、黑眼圈和眼周細紋的成因 和治療方法。眼袋的形成是眼窩脂肪膨出, 可以透過手術治療。黑眼圈則可以分為色素 型、血管型和結構型三種,可以透過醫美療 程改善。眼周細紋可以分為動態紋和靜態 紋,動態紋可以注射肉毒桿菌素,靜態紋可 以注射填充物。蔡惠婷藥師在《糖尿病視網 膜病變治療簡介》中,則說明了糖尿病視網 膜病變的治療方法,包括控制血糖、雷射治 療、玻璃體切除術和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等。 大大恭喜吳明賢院長領導的研究團隊發 表了全球首創的新型二合一胃癌、大腸癌整 合篩檢模式,此研究成果榮登頂尖期刊《美 國醫學會雜誌》JAMA。 這項研究整合了 胃癌和腸癌的篩檢,不僅提高效率、降低成 本,也提升了民眾的參與率,真可謂是「臺 灣尚勇」的臺灣之光! 其他精采的內容還包括吳盈欣藥師在《常 見用藥QA》中,回答了病友關於指甲乾癬 治療的疑問。指甲乾癬的治療方式包括外用 藥、口服藥和針劑注射等。指甲乾癬的治療 需要持之以恆,才能看到效果。沈伯郡心理 師在《【金山快訊】社區醫療中多元的心理服 務風景》一文中,分享了他在金山分院服務 的經驗。金山分院的心理師除了提供院內的 兒童心理衡鑑服務,也結合在地信仰資源, 舉辦健康促進講座和認知促進團體,並參與 居家安寧訪視。晴子社工師在《織一張社會 安全的網—獨老的安寧善終》一文中,分享 了一個獨居長輩在生命末期獲得醫療團隊和 社會資源協助的故事。這篇文章提醒我們, 在高齡化社會中,獨居長輩的照顧議題需要 你我共同關注。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期盼讀者 們能在春暖花開之際提升健康素養,也不要 忘了多走出戶外賞花踏青,促進健康! 鳥飛村覺曙, 魚戲水知春 vol.232 5 編者的話

6 醫事人員 王傳傑 醫師 現職 ●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 專長 牙周病、人工植牙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牙醫學系牙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總醫師 ●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專科訓練醫師 ● 中華民國牙周病醫學會專科會員 ● ITI 國際植牙醫學會會員 門診時間 介 紹 王醫師貼心小叮嚀 民以食為天,日常飲食最重要的 莫過於牙齒。牙周病是牙齒周圍支持組 織最常見的疾病,全球成年人盛行率超 過四成,更是造成齒牙動搖、牙床與牙 齦發炎、牙齦萎縮、咀嚼功能減弱、口 臭,甚至影響全身代謝性症候群的元 兇。若有刷牙流血、牙齦腫脹疼痛等症 狀,切莫諱疾忌醫,及早治療和控制才 是適當的應對之道。 2025.3月 醫事人員 介紹

醫事人員 陳奕誠 醫師 現職 ●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 專長 口腔顎面外科、智齒拔除、人工植牙、 顏面外傷、正顎手術、顎骨腫瘤、口腔癌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碩士 ● 國立臺灣大學牙醫學系牙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合外科部 牙科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牙科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總醫師 ● 臺大醫院口腔醫學部住院醫師 門診時間 介 紹 陳醫師貼心小叮嚀 口腔與整體健康密不可分,但許 多人因忽視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導致 口腔疾病。牙齒、口腔及顏面區域不 僅影響美觀和功能,更對心理和生理 健康至關重要。口腔顏面疾病從齲齒 到顎骨腫瘤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 一旦發現往往已經惡化,需要投入大 量時間和費用來進行治療。因此,預 防勝於治療,日常的口腔健康檢查非 常重要。隨口腔醫學朝精準化和數位 化的發展,期望在醫療科技的輔助 下,為患者提供最完善的醫療服務。 vol.232 7 醫事人員 介紹

8 運動傷害 口述/資料提供:復健部主治醫師 陳劭宇 採訪/撰稿:公共事務室高級管理師 劉宣昕 前篇介紹手部常見的運動傷害,包 括手指吃蘿蔔、手腕三角纖維軟骨受傷 及網球肘。一般急性期皆依PRICE(P 保護、R休息、I 冰敷、C壓迫、E抬高) 原則來處理,接著搭配儀器輔助,藉由 熱療、電療止痛,或是口服消炎藥。對 於嚴重疼痛的患者,可以施打類固醇, 但通常不太建議對主要肌腱反覆施打大 量類固醇;就網球肘來講,打類固醇雖 然消炎與疼痛可迅速消除,但反覆施 打類固醇對肌腱的強韌性可能會有影 響,有研究發現施打類固醇雖然在早期 疼痛消除較快,但長期而言功能可能會 有減損。因此對於肌腱受傷,在急性期 施打類固醇時要小心劑量。在亞急性 期、慢性期,患部較不疼痛後,再進行 肌力的訓練與適當的運動、保護好肌腱 與關節,因為肌肉是維護關節穩定度及 強度的根本。接著回頭談談如何預防運 動傷害。 運動前要暖身 運動前應做暖身,可將預計會活 動到的肌肉先做伸展及拉伸,再做緩和 動態運動;例如打羽毛球,手部就可以 先做一些伸展與揮空拍的練習。熱身 主要在於讓肌肉與關節進行延展與拉 伸,但要注意不可過度伸展,否則會影 響運動表現,運動後再搭配主要肌群的 伸展收操。 肌力訓練及正確姿勢 有些球類或是揮桿運動需要技巧, 這時姿勢正確性很重要,使用不正確的 揮拍姿勢,可能會用到錯誤的肌肉去代 償,就容易引發運動傷害。所以球類或 球拍運動,應要有合格的教練或有經驗 的老手,來傳授正確的姿勢與基本動作。 再來是肌力跟心肺功能的訓練很重 要。要避免受傷,除了姿勢的正確外, 不熟悉或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動 作先不要做。就像練重訓,應由教練按 預防 的 2025.3月 發燒話題

部就班一步一步教,不可貪多與躁進; 又例如舉重,若突然增加很多重量,就 很容易運動傷害。若平常有持續鍛練肌 力耐力並且注意姿勢的正確性,運動時 就比較不容易產生運動傷害。 體適能越好,越不容易運動傷害? 這句話原則上沒錯,體適能主要 是指身體適應環境的綜合能力,與耐 力、肌力、柔軟度有相關,對運動的適 應能力可能也會較好。改善體適能的過 程對於身體健康本身也是正面的,諸如 血糖、血壓、血脂的控制。當然運動傷 害成因複雜,所以要避免運動傷害,還 是要搭配其他肌力訓練、運動前確實暖 身、及養成正確的姿勢,勿勉強做超出 自己平常練習範圍外的動作。 運動護具的使用 要避免網球肘或三角軟骨受傷,市 面上有護肘、護腕等這些相關運動護具 可供穿戴,如果是軟性護具限制關節活 動性的效果通常較為有限,但多少可以 產生一些提醒作用。有些人在運動時則 會使用貼紮來增加肌肉的表現與防止受 傷。貼紮例如肌能系貼布,其使用的貼 法、長短、鬆緊、方向皆有講究,因此 除非受過專業訓練,自己任意貼的效果 不大、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造成傷害, 應請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治療師或醫師評 估後進行。 若受傷可如何就醫 若不小心在運動後造成傷害,而有 疼痛影響到日常活動(例如無法行走) 或是骨頭會壓痛時,便建議就醫評估。 軟組織或肌肉傷害可至復健科檢查,復 健科有很實用的診療工具。不論是吃蘿 蔔的伸指肌腱、手腕的三角軟骨構造或 是網球肘的伸腕肌腱⋯⋯等構造,都可 以利用肌肉軟組織超音波做初步檢查, 有些人體內較深的結構或超音波無法確 定診斷的狀況,則可視情況安排核磁共 振造影(MRI)的檢查。復健部團隊針對 運動傷害可以從診斷到治療提供全面的 服務,包括物理治療師提供各項運動治 療、徒手治療、儀器治療⋯⋯等,職能 治療師協助護具製作選用、日常生活與 手部功能復健,醫師端開立藥物、進行 超音波診斷或導引注射,如診斷後發現 有手術適應症,也可即時轉至適當科別 進行治療。 總之,要預防運動傷害,肌力的養 成、運動前後熱身、適當的防護與正確 的訓練方式非常重要。若是已經受傷, 不要拖延、應儘快就醫,讓專業醫師為 您正確診斷與擬定後續治療計畫,縮短 復原時間。 vol.232 9 發燒話題

10 讀 冬日隨筆 眼科部主治醫師 侯鈞賀 《3C使用的熟齡護眼之道》 十二月的徐州路居然透著一股冬日 午後的寧靜,泛黃的楓香葉子隨著陰涼 的空氣,一片片飄落在微濕的人行道, 真難相信旁邊就是車水馬龍的臺北車站。 五十一歲了,擔任金融公司的資深 經理,應該也是對得起過去的努力。呵 呵∼臺大醫院可真難停車,剛好繞到紹 興南街看到一個停車格,開心的下午好 運氣!只是Salvatore Ferragamo的高 跟鞋實在不適合臺灣的人行道,還好有 一週三次的瑜珈課呢,姐姐平衡感可不 一般啊! 要不是眼睛的問題愈發嚴重,乾 澀、時不時的視力模糊,哪來的美國時 間到臺大看眼科。 今天早上打開電腦,讀著研究員傳 來的生技產業報告。James 總是這樣, 老是寫不到重點。眼睛又開始腫脹乾 澀,這個月常常這樣,現在居然一早就 不舒服。而且,右眼怎麼突然飄來一團 模糊的晃動陰影。○的!不能再拖了! 候診室居然擠到沒有位子坐,這也 真是廟大空間小。最好等一下醫師的表 現值得這樣站著等待!也不知道要等多 久,回個LINE先。 「54號,54號,李小姐。」 「等待的時候要注意燈號,別一直滑 手機!」護理師說。 呵!∼銳利眼神下的溫柔聲音。 果然是臺大的宅男醫師,微黏隨手 旁分的頭髮,略皺的醫師袍,藍色襯衫 的磨損領口。不經意抓了一下Theory Luxe駝色套裝的裙邊,真懷疑當年選商 學系還是醫學系才算第一志願呀! 「眼前飄動的陰影屬於飛蚊症的一 種,是眼睛裡面的玻璃體因為老化所引 起的,屬於正常的退化,百分之九十九 都沒問題。」 的 2025.3月 專題報導

一定要提到「老」這個字嗎?沒 禮貌! 「但是突然大量出現的飛蚊症就要 小心,像你這一次它拉扯到視網膜,造 成視網膜破洞,需要打雷射強固破洞周 圍組織,避免進一步引起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萬一剝離了,就往往不是雷射可 以處理的,多半會需要開刀手術,而且 很可能會影響視力。萬一剝離漫延到視 網膜中心,則甚至會失明的。」醫師接 著說。 感謝神!有第一時間衝來醫院的。 「另外,你的眼睛腫脹不是青光眼 的問題,你的眼壓正常,視神經也正 常。但是有一半左右青光眼的病人眼壓 也是正常的喔!所以正常眼壓不代表沒 有青光眼,還是要看視神經的狀況。特 別的是,研究有發現五十歲以上的人群 中,約2 ∼5%的人有青光眼,而這當 中,有接近一半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有青 光眼。」 「原因就是青光眼在初期幾乎沒有 症狀,等到自己覺得視力變差或視野受 損,往往已經是中晚期的青光眼了,更 重要的是這些視覺的傷害,都是沒辦法 恢復的。治療也只能保持不再惡化,所 以早期發現相當的重要。」 「有這些危險因子的人,容易得 到青光眼。五十歲以上、家人有青光 眼、使用類固醇、近視或遠視、眼壓 高、視神經凹陷大、嚴重白內障等。有 這些風險因子的人,應該要定期接受眼 科的檢查。」 「你的眼睛腫脹是老花眼,另外眼睛 乾澀是乾眼症的問題,檢查發現你的淚 水值不到五毫米。這份護眼資料給你回 家參考。請在診間外稍等,待會兒幫你 做視網膜雷射。」 晚上不能去瑜珈課了。門診的雷射 花了五分鐘,稍微有一點刺痛。但是醫 師提醒,雷射加固視網膜的效果要一個 月左右才明顯,這幾週不要劇烈運動, 不要大力搖頭。雖然醫師說瑜珈應該沒 關係,但晚上還是在家裡放空一下好了。 啜一口文山鐵觀音的琥珀色茶湯, 讓身體浸在Louis Poulsen柔和暖黃色 的燈光,深深地陷入沙發的懷抱裡。《3C 使用的熟齡護眼之道》,臺大眼科給的小 冊子。 「當我們看近距離的東西,像是閱 讀、看手機時,眼睛的睫狀肌需要用力 收縮產生調節力。這個調節力會隨著年 齡快速的下降,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平 均而言,這個調節力可以達到十個屈光 度的單位,但是五十歲的時候,調節力 只剩下兩個屈光度。所以閱讀時容易疲 勞,需要多休息,這時也往往需要老花 眼鏡的幫忙。另外閱讀時除了睫狀肌需 要做調節,眼球外部的六條小肌肉也需 要用力協調,讓兩個眼球的視線對準注 視的字體並做平順的移動,這也需要肌 肉精細的動作。所以閱讀久了,中間沒 有適當的休息讓肌肉放鬆,視力就會模 糊,眼睛也容易覺得腫脹不舒服,這就 像走路久了腳會腫脹,一樣的道理。所 以打電腦、看手機二、三十分鐘後,就 應該起來走一走,看看五、六公尺的遠 處,放鬆肌肉。」 「除此之外,我們眼皮定時的眨動, 可以讓淚水均勻地塗抹在眼球表面,補 充蒸發的淚水,保持眼睛的滋潤。但是 當我們眼睛專注看東西的時候,眼皮的 vol.232 11 專題報導

12 眨動次數會減少超過一半,此時眼球表 面就容易過度乾燥。特別是熟齡後,因 為賀爾蒙的改變,或是長時間如配戴隱 形眼鏡等傷害,會產生乾眼症,這種過 度閱讀造成的眼表面乾燥,就更嚴重明 顯,甚至造成角膜的破皮。」 太可怕了,還是起來走一下,放個 熱水,等一下泡澡,也試試上次在野澤 溫泉買的溫泉粉,聽說對改善膚質特別 有效。 「3C產品跟書本閱讀最大的不 同,在於螢幕會發光,此時盯著螢幕看 就像是盯著手電筒。光線是電磁波,是 具有能量的,因為光線波長的不同,會 造成不同的光化學和光熱傷害,短波長 的光線,如紫光和藍光,能量較高,過 度累積容易造成光化學傷害。長波長的 光,如紅光或是紅外線,容易造成光熱 傷害。」 「更可怕的是,我們的眼睛有聚光的 功能,整個眼睛大概相當於16倍的放大 鏡,可以聚集能量。」 「電磁波主要傷害的組織有水晶體 和黃斑部,過度的光線暴露會讓水晶體 更早變得混濁不透明,形成白內障,也 會讓黃斑部退化形成黃斑部病變。所以 使用3C產品的時候,應該隨著背景環 境光線的變化,隨時調整螢幕的亮度, 保持在可以舒適閱讀的最低亮度,減少 高總量的電磁波傷害。也要時不時地讓 眼睛離開螢幕,減少光線的累積,讓眼 睛的感光細胞休息恢復。適當的隔絕藍 光也是合理的,畢竟藍光帶有較高的能 量,可能產生較多的光化學傷害。」 是不是高中時候?老師有提過吹玻 璃工人的白內障。記得老師是說紅外線 的關係,好像。傷腦筋!以前的事情, 怎麼這幾年都開始變清晰了。 「除了平常使用3C產品要注意光線 的亮度和適當的休息,陽光的防曬更重 要。因為陽光照到眼睛亮度的勒克 斯值可以是3C螢幕的十倍, 甚至以上。充足的睡眠,飲 食上多補充一些深色蔬果及富 含抗氧成分的食物也可以保護 眼睛。」 拉開窗簾,俯瞰窗外紅黃車 燈交映的車流,依舊地川流不 息。休息、睡眠、防光。是否 就是那句話,「走得遠,就得走 得慢。」也許,少幫老闆賺一 點錢,多幫自己賺一點健康, 就是熟齡的保養之道。 2025.3月 專題報導

談眼部美容 我有眼袋、黑眼圈、細紋 眼科部主治醫師 魏以宣 隨著年紀增加,眼睛下方的眼袋逐 漸變大,看起來顯得兩眼無神、面露老 態,到底要如何解決呢? 眼袋的形成是眼窩脂肪往前膨出, 這些脂肪原本被擋在一層眼眶隔膜的結 締組織後面,隨著年紀漸長,眼眶隔膜 逐漸鬆弛,導致後方的脂肪膨出,形成 了眼袋。常有人把眼袋和臥蠶混淆,它 們其實是不一樣的結構,臥蠶是靠近睫 毛下方稱為眼輪匝肌的肌肉,當我們笑 的時候,眼輪匝肌會收縮,因此臥蠶 會鼓起來,常被視為眼睛有魅力的特 徵。眼袋則是位於比臥蠶再往下一點的 地方,通常是中老年後開始膨出的脂肪 組織,眼袋的下緣經常還會合併有淚溝 出現,淚溝是中臉部肌肉下垂形成的凹 陷,眼袋加上淚溝就會更顯老態,而最 有效的治療方式還是要靠手術「回春」。 輕微的眼袋和淚溝可考慮用微整形 手術,在淚溝處注射玻尿酸等填充物以 補平凹陷,可改善眼袋和淚溝的高低落 差,但無法移除眼袋,所以如果眼袋明 顯膨出,需藉由眼袋手術達到更美觀、 更長久的效果。手術方式可分為內開和 外開式,內開眼袋是將下眼瞼翻開,從 結膜下緣切開傷口,移除多餘的脂肪, 外觀上不會留下手術疤痕,不過較不易 同時處理皮膚和中臉鬆弛等問題,適用 於只需單純處理眼袋、皮膚彈性較好的 年輕族群。外開眼袋是從下眼瞼靠近睫 毛邊緣處切開皮膚和肌肉,移除多餘脂 肪,或把多餘的脂肪向下轉位,去填補 辦麼怎 vol.232 13 專題報導

14 凹陷的淚溝,稱為「脂肪轉位手術」, 同時可順便拉提鬆弛的中臉肌膚,改善 法令紋,讓中臉以上的輪廓更加飽滿平 順,此方法的缺點是會有一道隱約的皮 膚疤痕,不過非常靠近眼瞼邊緣,通常 是不太明顯,較適用於皮膚鬆弛的年長 族群。眼袋手術是可以採用局部麻醉的 門診手術,術後一週即可拆線,消腫約 需要二至三週,手術的風險是造成下眼 瞼外翻、殘留眼袋、術後血腫等現象。 建議找有經驗的醫師評估眼袋大小、淚 溝深淺、以及皮膚鬆弛度等,選擇最適 合的手術方式。 除了眼袋,黑眼圈也是不分男女老 少,令許多人困擾的問題。簡單來說, 黑眼圈可以分類為:色素型、血管型、 和結構型三種,也有綜合上述原因的類 型。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先區別黑眼圈 的類型,才能有效改善熊貓眼。 色素型黑眼圈是黑色素沉澱在眼睛 周遭,有可能是先天遺傳而來或是後天 出現的色素沉澱,後天的成因包含慢性 眼瞼皮膚發炎、經常揉眼睛摩擦眼皮、 過度日曬紫外線傷害、某些化妝品或清 潔品的化學刺激⋯等,均可能會造成色 素沉澱。另外,有一類治療青光眼的藥 水,屬於前列腺素衍生物,也會造成眼 周黑色素沉澱。因此針對色素型黑眼 圈,需要特別注意眼周清潔和防曬,治 療皮膚發炎並少揉眼睛,若有使用治療 青光眼的藥水,要和醫師詳細討論藥水 的療效和可能的副作用。 血管型黑眼圈經常和過敏體質有 關,通常伴隨鼻子過敏、長期鼻塞的症 狀,當鼻部連帶眼周血液循環不良時, 就會出現血管擴張、血液鬱積造成的黑 眼圈,這就是為何過敏族群常有黑眼圈 的困擾。另外,生活作息不良、睡眠不 足也可能引發眼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 黑眼圈產生。要改善血管型黑眼圈首重 治療鼻子過敏,需尋求醫師的藥物治 療,並可適度熱敷眼部以增進眼周血液 循環,以及維持良好作息。 結構型黑眼圈其實是上述的眼袋和 淚溝所致,兩者一凸一凹產生明顯的陰 影,並不是皮膚真的變黑,而是光線陰影 的結果。結構型黑眼圈可以用美容手術消 除眼袋和淚溝,使中臉的輪廓回復年輕時 的飽滿平坦,黑眼圈自然就消失了。 最後簡述眼周細紋的問題,眼周的 皺紋可以區分為動態和靜態兩種,動態 紋是當我們做表情時牽動到「眼輪匝肌」 而使皮膚產生的皺紋,例如大笑時出現 的魚尾紋,或是皺眉時出現的皺眉紋。 想要消除這些動態紋,通常需要注射肉 毒桿菌素,抑制相對肌肉群的收縮,但 如果注射的劑量和位置不理想,可能出 現表情不自然或眼皮下垂的副作用,且 肉毒桿菌素注射的效果是暫時的,需重 複定期施打,且無法治療靜態紋。 靜態紋則與肌膚老化有關,不用做 任何表情也清楚可見的皺紋,這些皺紋 如果凹陷得很明顯,可諮詢專業醫師評 估,利用電波、音波、注射膠原蛋白或 玻尿酸等填充物,針對每個人的狀況對 症治療。 眼袋、黑眼圈、和眼周細紋通常不 會影響眼睛視覺功能,但卻造成外觀上 的困擾,治療的目的多是為了美容和回 春,因此並非健保給付的疾病範疇,個 人若有相關的問題應多諮詢專業醫師, 選擇最適合自己、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2025.3月 專題報導

淺談先天性白內障 眼科部主治醫師 劉耀臨 老人家有白內障, 小小孩也會得白內障?— 小樂出生時是一個健康的寶寶, 從產前檢查、生產過程及出生後的體檢 都非常順利。然而當小樂三個月大的時 候,媽媽開始發現她的雙眼怪怪的,似 乎有時候會不穩定的晃動。健兒門診回 診時媽媽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詢問兒科醫 師,由於當下小樂正在大哭,兒科醫師 無法很確定,建議媽媽回去多觀察,必 要時用手機錄影記錄。回去後媽媽每天 都有觀察,一直到小樂五個月大,媽媽 發現小樂眼睛晃動的情況越來越明顯, 連保母都注意到,於是媽媽拿起手機仔 細錄下小樂眼睛晃動的狀況,當中仔細 看之下,還發現小樂黑眼珠瞳孔中心的 位置隱約透出一抹灰白的顏色,但不太 確定是不是燈光造成的錯覺。不安之情 促使媽媽趕忙帶小樂去看門診,兒科醫 師立刻安排做了基本的神經學檢查及腦 部超音波,並未有異常的發現,跟媽媽 說:「我想小樂非常有可能有眼睛的問 題,需要看兒童眼科。」於是便開立了 轉診醫囑。隔了一週,小樂就被擔心的 爸爸媽媽帶來到我的診間。經過詳細的 問診和散瞳檢查後,確認了小樂患有先 天性白內障。 什麼是先天性白內障? 白內障指的眼睛內部的水晶體產 生混濁的疾病,會妨礙眼球的光學系統 vol.232 15 兒童專欄

16 路徑,使光線在視網膜無法清晰成像, 而造成視力模糊減退,嚴重者甚至大幅 遮擋光學進入眼內,導致顯著的視力損 害。一般人的認知是老年人會得白內 障,沒錯,白內障正是老年人視力減退 的最大宗原因,隨著年齡我們的水晶體 會逐漸趨於混濁,有人快有人慢,一般 五、六十歲之後會逐漸影響視力,而當 視力減退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治療了。 然而有一小群人,水晶體從嬰兒期或幼 兒期就開始出現混濁,其發病率約為每 萬名新生兒中1至3例,我們稱之為先 天性或幼兒性白內障,雖然都是水晶體 混濁,但可是跟一般老年性的白內障非 常不一樣。 「為什麼?年紀這麼小怎麼會有白 內障!?」不意外的,媽媽第一句就是 問這個問題。我看了看旁邊的爸爸,發 現他戴著的厚重眼鏡讓他的眼睛看起來 很大,心中已猜到個大概,於是我問爸 爸:「爸爸以前眼睛有過什麼狀況或接 受過手術嗎?」爸爸有點靦腆地說:「我 小時候一直被醫師說有弱視,甚至眼睛 還開過刀,從小就戴眼鏡⋯。」仔細 觀察,爸爸的眼睛其實也會晃動。媽媽 說:「原來你小時候眼睛有手術過,我一 直以為你是天生弱視而已。」我再問爸 爸:「是白內障手術嗎?」爸爸說:「我 不太確定⋯⋯但我應該有深度遠視和弱 視。」於是我用細隙燈幫爸爸檢查了一 下,果然沒錯,爸爸兩眼都是無水晶 體,應該是接受過白內障摘除手術。於 是我跟爸爸媽媽解釋:「小樂罹患先天性 白內障的原因我想應該很明確,是來自 爸爸的遺傳。」 先天性白內障成因為何? 先天性白內障的成因多樣,其中包 括遺傳、感染、代謝異常等,但也有一 部分患者,沒有家族史也沒有其他相關 的成因。遺傳在先天性白內障中扮演了 重要角色。許多病例來自顯性遺傳,有 明顯的家族史,意味著家庭中可能有多 名成員幼兒時期就有白內障,多由於製 造晶體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所致,這類 幼兒通常只有白內障的問題,沒有其他 身體的異常。然而其他一些基因異常導 致的全身性疾病,例如唐氏症,以及一 些先天性代謝異常的疾病,如半乳糖血 症,也容易在幼兒期罹患白內障。其他 例如孕期母親感染德國麻疹病毒造成胎 兒的垂直感染、也會影響胎兒的水晶體 發育。 媽媽深吸一口氣,說道:「這麼說 來,小樂的眼睛也需要開刀囉?」我 說:「沒錯,就跟爸爸一樣。」「這麼小 就要開嗎?還是等長大一點?」「目前 已經有明顯的混濁和眼震,表示白內障 已經讓他的視網膜無法接受到正常的光 線和成像,既然已經診斷了,最好近期 就開刀處理會比較好,太晚處理會造成 嚴重的視力發育障礙也就是弱視。」我 接著一一說明手術術前申請健保給付的 流程、術前準備、住院須知、術後的照 顧等事項。媽媽說:「我記得我阿公白內 障時開刀要用自費的人工水晶體,小樂 也是嗎?」我再進一步解釋:「這次手 術我們是摘除混濁的水晶體,由於小樂 的眼球還很小,並不會同時植入人工水 晶體,術後會需要戴比較厚重的遠視眼 鏡,等到長大一點,適當時間再進行第 2025.3月 兒童專欄

二次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經過一番 Q&A之後,我確定媽媽與抱著小樂的爸 爸都已理解了,於是擬妥手術同意書, 請護理師安排白內障申請健保給付的檢 查及後續的門診及住院時程。 成人白內障與先天性或幼兒性白內障 有何差異? 前面有提到,兩者很不一樣。除 了成因與發生率不同之外,最重要的差 別在於,成人的視覺發育已然定型,而 幼兒的視覺是正在快速發展的階段。相 較於聽力是在出生前胎兒時期即發育完 成,幼兒視力是出生後眼睛張開接受到 光線才開始發育,若嬰兒或幼兒時期就 有明顯的白內障,會大大阻礙正常的視 覺發育,而視覺發育是有期限的,發育 中的眼睛必須在適當的時點接受正常 的視覺刺激,過了那個時機就難以追上 了。因此,同樣因為白內障妨礙視網膜 成像,成人早一點處理和晚一點處理, 預後一般不會有太大差異,開完刀後都 會恢復視力,因為視力早已發育定型; 然而幼兒的白內障,尤其是嬰兒時期就 明顯的,只要醫師判斷混濁程度已達嚴 重,就需即時處理,越晚處理預後越差。 先天性白內障如何治療? 先天性白內障的治療主要是手術, 一般若判斷水晶體混濁已達妨礙視力的 程度,則手術應儘早進行,通常是在確 定診斷後,就要安排手術,將遮蔽光線 的混濁晶體移除。前面有提到由於此時 正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若因混濁遮 蔽光線,會導致視覺無法循正常狀況發 育,造成嚴重的視覺發育不良,也就是 弱視。所以若太晚手術,嚴重的弱視已 經出現,即使手術成功,視力可能也進 步有限。目前的手術都是小傷口的顯微 手術,手術將白內障摘除後,會視年紀 來決定是否同時植入人工水晶體,若年 紀未滿1歲,由於眼球還很小,不會植 入人工水晶體,等年紀大一點之後再二 次手術植入;若年紀已滿1歲半以上, 則會同時植入人工水晶體。然而先天 性白內障的治療,手術只是必要的第一 步,術後還須持續追蹤治療,因為幼兒 的視覺仍在發育中,後續仍須進行屈光 度數變化的追蹤、配戴矯正眼鏡、弱視 的視覺訓練,並且可能還需接受斜視的 矯正手術。 最後媽媽還是忍不住再問:「醫師, 小樂以後的視力會恢復吧?」我說:「多 虧媽媽有觀察到小樂眼睛的異狀而及時 就醫檢查,這點是最重要的,雖然手術 仍有風險,但我想我們及時的介入治療 已經避免讓小樂演變成嚴重的弱視或視 障,後續的視力照顧若能持續努力,應 該可以讓小樂以後有還不錯的視力。」 雖然媽媽看上去仍然很忐忑,但已經比 剛進診間時好得多了,他們離開診間 時,我隱約聽到媽媽對爸爸說:「原來都 是你。」「對啦,但至少不是什麼其他莫 名其妙的原因吧⋯⋯!」 先天性白內障治療的預後如何? 如前所述,先天性白內障的治療 預後,與診斷和治療的及時性密切相 關。在各類先天性眼疾之中,先天性白 內障是少數可以通過早期治療顯著改善 的病症,早期診斷和治療其實預後是不 錯的,可以顯著改善孩子的視覺功能, 除了避免或減少弱視的發生,也會大幅 vol.232 17 兒童專欄

18 減少孩子在學習發展上因視覺不良引起 的障礙。因此,先天性白內障雖然是一 種嚴重的視力問題,但若能及時發現就 醫,通過兒科及眼科醫師的合作診斷及 治療,絕大多數患兒都可以獲得良好的 視力。 如何及早發現先天性白內障? 臨床表現是早期識別先天性白內障 的關鍵,而家長或照顧者則是第一道防 線。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 ● 白瞳症:家長可能發現孩子的瞳孔出 現異常的白色反光。 ● 眼震:在視覺發育的早期,光線無法 適當在視網膜上成像,導致眼睛固視 的能力未能正常發展。 ● 斜視:因視力不佳,孩子的眼位可能 出現偏斜,眼神渙散的情況。 家長若發現有上述情況,務必要及 時跟健兒門診的兒科醫師反應,適當轉 診至眼科進一步檢查。然而確實有部分 幼兒雖有先天性白內障,但未必有上述 的臨床表現,尤其是單眼的白內障,只 能依靠健兒門診的醫師仔細觀察。此外 若已知家族內有此遺傳病史,更應該及 早讓孩子接受眼科檢查。而近年來越來 越普及的幼兒照相驗光篩檢技術,其目 的之一,就是及時篩檢出有先天性白內 障的幼兒。目前由於產前高階影像診斷 技術的進步,少數先天性白內障的幼兒 甚至可以在出生前就發現問題,而得以 非常早期獲得診斷,然而這仍屬非常少 數,絕大部分仍是出生後家長或醫師察 覺有異才得以檢查出來。 2025.3月 兒童專欄

淺談幼兒視力 發展與篩檢 眼科部主治醫師 林昭文 眼睛是靈魂之窗,讓我們可以看 清眼前的物體和生活周遭的事物,也在 我們的生活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 我們的眼睛不是一出生就可以看得很清 楚,需要經過一段視力發展的時期,而 且視力的發展有其關鍵期,倘若發展時 期出現狀況將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視力障 礙,而且視力不良將會嚴重影響小朋友 的學習成長和人際互動,所以視力篩檢 和眼睛保健必須從小做起。 造成小朋友視力發展不良的原因, 我們常常聽到的是「近視」或是「散光」, 在診間常常會聽到家長問說小朋友看書 畫畫頭常常會很低,都快貼到桌面了, 或是看電視時很喜歡跑到電視機前面、 常常瞇著眼睛看東西,是不是近視了? 近視確實是相當重要和嚴重的問題,根 據我們所做的流行病學研究,臺灣兒童 的近視和高度近視盛行率相當高,和過 去相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越早發 生近視的孩童,近視的增加速度也會 越快,越容易變成高度近視。也因此國 健署近年來力推學齡前兒童避免使用手 機平板,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和增加 戶外活動時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 了近視之外,斜視和弱視也是十分重要 導致視力不佳的原因,而且很多狀況必 須及早矯治把握治療黃金期。事實上, 光線從進入眼睛到傳遞至腦部視覺皮質 區的過程中,任何一個階段只要出現問 題,舉凡角膜的病灶、水晶體的混濁也 就是白內障或是視網膜及視神經的病變 到腦部的病灶,都會影響到視力,因此 還是需要由眼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方能 判斷造成視力不良的原因,那麼究竟甚 麼階段是適合帶小朋友去做檢查的時 機?孩童家長在生活中又要注意些甚麼 事情呢? 前面提過人的視力不是一出生就 看得清楚,這是因為視力的發育需要依 靠腦部視覺皮質區接受外界的視覺刺 激,來建構視覺傳導的路徑與腦部接 收系統的聯結,視覺區塊和視神經發 育,以及視網膜黃斑部的逐漸成熟,眼 球構造也會隨著成長的過程而改變,小 朋友的眼球軸會逐漸拉長,而角膜曲度 也會產生變化,所以孩童的屈光度數也 會隨之變動。 vol.232 19 兒童專欄

20 剛出生的時候,嬰兒的視力其實是 十分模糊的,只對光線及大物體稍有感 覺,而且兩眼運動並不協調,有時還會 有眼球的不自主移動,甚至看起來像是 斜視,一般這時候是屬於高度遠視的狀 態。但是到了兩到四個月大,這時就會 開始有「固視」的能力,也會隨著物體 的移動而轉動眼球。四個月之前這段期 間若是出生週數較小或出生體重較輕的 早產兒,需要定期做視網膜檢查,觀察 是否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以及追蹤視網 膜血管的生長狀況。 年紀到了四到六個月大,幼兒開 始有了手眼協調,眼睛看到東西,大腦 就會指揮手去抓取,這時候我們可以開 始做一些測試,拿一個彩色可以吸引幼 兒注意力的物體,在幼兒眼前約三十公 分處做左右移動,如果雙眼可隨物體的 移動而平穩的轉動,則表示視力發展大 致沒問題。但是倘若此時眼光仍游移不 定,則可能視力發育是有問題的,就需 要請眼科醫師做評估了,方能及早診斷 與處置。 在六到八個月大的時候,小朋友應 該兩眼可以同時對準目標,也能調整自 己的姿勢,以便看清楚想看的東西。八 到十四個月時,手眼協調會更加流暢, 可以兩眼判斷距離。當學習走路時若有 明顯延遲,或者容易跌倒被物品絆到, 都需要特別注意。兩到三歲時,視覺的 發展更敏銳,小朋友很喜歡觀察周遭環 境,會藉由眼睛來導引手,主動嘗試接 觸新事物。 兩歲半到三歲時許多小孩已會辨認 形狀,在眼科醫師診間可以讓小朋友戴上 特製的立體眼鏡,來檢測立體感,說出圖 卡上的形狀,或者和旁邊的卡片進行比 對。立體感檢測是幼兒視力篩檢的一個很 重要的檢查,若立體感檢測有問題,則必 須由眼科醫師進一步評估,確認是否有斜 弱視等狀況影響雙眼視覺。這個階段的小 朋友多數也可以配合電腦驗光,可以比較 精準的得知小孩的度數,判斷是否有近 視、遠視或散光等狀況。 一般三歲的小孩若沒有學習或發展 遲緩,是可以配合量視力的,所以這個 階段是做視力檢查的好時機。家長們可 以在孩童滿三歲前在家裡讓孩童練習比 視力表,而在三歲之後帶孩童到醫院或 診所接受檢查。三歲的小朋友平均可以 達到零點六以上的視力,四、五歲的時 候平均可以達到零點八,六歲以上大部分 兒童可以達到零點九或一點零以上的視 力標準。若沒有達到此平均值,就需要 眼科醫師的評估和追蹤。 此外若是觀察到家中孩童有歪頭斜 眼的狀況,也建議儘早帶孩童至小兒眼 科進行檢查,確認是否有斜視。「弱視」 指的是「矯正視力無法達到一般同年齡孩 童的標準,但是眼球構造本身卻沒有看 到明確病變」,高度遠視、散光或近視造 成的屈光不正,或是兩隻眼睛屈光度數 差距造成的不等視,以及剛才提到的斜 視,甚至是腦部問題造成的眼球震顫, 都可能會引起弱視的發生。弱視是孩童 視力保健中相當重要的問題,而且其治 療有關鍵時期,若沒有及時矯正,之後 的治療效果就會大為降低。針對不同原 因造成的弱視,治療的方法有所不同, 包括配戴眼鏡、遮眼或斜視手術等,必 須要家長、孩童和醫師有良好的溝通和 配合,治療時間可能長達好幾年,需要 有耐心並且定期回診追蹤視力發展和治 療效果,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成效。 2025.3月 兒童專欄

視網膜上增生膜 治療與護理 的 「視網膜還會再長出一層膜喔?」視 網膜上增生膜,是指在視網膜表層上長出 不正常之新生薄膜,這種增生膜容易產生 皺縮,會對視網膜造成拉扯,甚至形成視 網膜裂孔或是剝離等病變。可自行以阿姆 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圖一)判斷 有無視野扭曲、模糊等現象;最明確的診 斷方式是進行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檢查,可 以清楚的看到黃斑部視網膜截面圖中,有 一層不正常的增生膜(圖二)。 如果增生膜造成之網膜皺縮,並 未使視力嚴重下降,可暫時採取觀察追 蹤。但若視力受到嚴重影響造成工作上 或生活上不便,有視野扭曲、視力下 降、物體變大的情形,或併有網膜裂 孔,甚至網膜剝離之病患,則必須接受 手術治療。 視網膜上增生膜的形成原因目前仍 未有定論,但大多學者認為起因於眼球 內部的玻璃體的自然退化萎縮,與原本 相連接的視網膜分離時,部分的玻璃體 膜殘留於視網膜表面,再經過細胞的沈 積及增生,最終產生視網膜上增生膜。 另有專家認為,當視網膜上的黃斑部受 到長期直接性的光線照射,過度氧化的 結果造成組織的傷害,進而引發發炎物 質分泌所造成。此外,曾經患有視網膜 疾病(包括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即 眼中風)、眼內發炎(葡萄膜炎)、眼球 外傷、或接受過眼內手術的病患,也有 較高的機會出現視網膜上增生膜。 目前沒有有效藥物可以使已產生的 增生膜消退,眼內注射或雷射對於增生 膜都沒有治療效果,手術是目前唯一的 圖一 Amsler grid 阿姆斯勒方格表 護理部護理長 田嘉美 vol.232 21 保健園地

22 治療方式。採用微創玻璃體切除術,使 用顯微器械進入眼球內,並在顯微鏡下 仔細移除視網膜上的增生膜,通常會使 用特殊染劑以利清楚辨別增生膜之範圍 及邊緣;接著再根據視網膜病變程度, 可能追加雷射或注射氣體等輔助治療, 或進一步處理黃斑部裂孔等併發症。一 般情況下,手術時間通常不會超過一個 小時。 手術後會住院觀察幾日,依醫囑可 能須採趴姿或避免平躺,以使視網膜回 復原本的型態;住院期間會給予數天之 抗生素,以預防傷口感染。手術後約2-4 週左右可恢復正常作息,一般需要數個 月的時間才能讓視網膜受損的神經纖維 和感光細胞復原,約3-6個月內會慢慢 改善,但視力進步通常需較久時間。 手術後最常見之併發症為白內障, 可再進行手術處理。其他如免疫力不佳 之病患、有嚴重糖尿病或長期服用大量 類固醇者,術後感染風險會較一般病患 為高;另外也可能會有玻璃體出血、眼 壓升高、視網膜裂孔或剝離、再生性增 生膜等,都是手術後可能產生之併發 症。除了依醫囑點眼藥水及回診外,保 持眼部的清潔、避免感染,另外還要防 止光線對黃斑部的傷害,如出門要戴太 陽眼鏡、防藍光眼鏡或偏光鏡、攝取葉 黃素及omega-3等抗氧化物,都是很 好的預防方法。 圖二 異常視網膜增生膜與正常視網膜之斷層掃描圖 2025.3月 保健園地

讀者 我之前因為膽固醇比較高,醫師開了立普妥給我吃,吃了大概有半年 多了,我自己平常也很注意不要吃太油。上個月抽血,我發現膽固醇 已經回到正常值了,這樣是不是可以不用吃藥了? 恭喜您膽固醇檢驗結果達標!請務必繼續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停藥與否建議 和您的醫師討論,醫師將依您的健康狀況、家族病史、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 (如:高血壓、糖尿病、吸菸史等)詳細評估,而有部分高風險族群的病友,即 使膽固醇數值正常,仍可能需長期服藥以降低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立 普妥對於高血脂治療效果佳,且安全性高,在醫師的監測及評估下,應無須過 度擔心藥物副作用的問題,穩定控制血脂,方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健康自在享受人生。 我媽媽最近時常說皮膚會癢,有時會有點紅紅的疹子,有時又會消失, 親戚送他一罐號稱可以修復皮膚的乳霜,但她擦了都沒用,去看中醫也 看不好,我懷疑她是不是身體裡內臟有什麼潛在的毛病,這種情況是不 是應該去做全身健康檢查? 皮膚搔癢及紅疹等症狀,常見原因為過敏、皮膚乾燥、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 建議先至皮膚部門診就醫,切勿自行塗抹藥物或保養品,造成皮膚更多傷害。若 皮膚科醫師懷疑問題可能與內臟或系統性疾病相關(例如肝臟、腎臟功能不佳或 甲狀腺問題),則可能進一步安排血液或其他檢查。另外,可留意令堂是否有其 他症狀(如:疲倦、體重減輕等),並記錄皮膚搔癢症狀發生的頻率與時間,以 及是否與特定食物或環境相關等,這些資訊都能夠協助醫師診斷及治療。 健康教育中心 vol.232 23 保健園地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