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30

需要的是營養均衡、規律運動、與正常作 息;把小孩養到肥胖,對身高非但沒有幫 助,還可能造成提早發育,骨齡進展加 速,反而壓縮了生長板該有的空間,影響 最終成人身高。 肥胖兒童有超過一半的機率會長成 肥胖成人,而肥胖青少年更是高達8成 會一直胖到大。成人因為肥胖而造成的併 發症,在小孩的身上也能觀察得到。臨床 上發現,10%到20%的肥胖青少年會有 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造成動脈硬化, 並且合併左心室肥厚等心血管變化;也有 不少肥胖青少年患有脂肪肝,在腹部超音 波下發現已有肝臟纖維化前期的表現。近 年來有越來越多青少年,在學校健康檢查 時發現黑色棘皮症,是胰島素阻抗的一種 表徵,進一步轉診後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 病,開始接受糖尿病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治 療。過重及肥胖還會引發兒童青少年的睡 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作息與 生長發育。 青少年肥胖治療的原則 臺灣兒科醫學會於2019年發布「兒 童及青少年肥胖治療指引」,針對不同年 齡層的肥胖程度,以BMI 數值為準,而 有不同的減重目標建議。兒童青少年控制 體重的核心目標並非去計算減去多少公 斤,而是協助個人與家庭建立良好的飲食 與生活習慣,來改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 只要體重維持住不要再增加,孩子持續長 高後,BMI 就可以逐漸獲得改善。家長也 不須擔心控制體重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因 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與正 常作息,都有助於生長發育,並不互相違 背。對青少年來說,除非已努力嘗試過飲 食及行為調整,或出現肥胖併發症如高血 壓、高血脂、第二型糖尿病等,才會考慮 以藥物治療。臺大兒童醫院在2018年成 立「健康活力門診」,整合小兒科醫師、 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等多專 科,針對7到18歲的兒童青少年,提供 客製化健康課程,幫助家庭與孩子管理體 重,成效頗佳。 終結青少年肥胖的轉機 要扭轉胖小孩一路胖到大的命運, 家長態度可說是最關鍵的轉機,如果父 母親還保有老一輩盡情餵養的觀念,認 為兒童就應該白白胖胖的,那孩子的體 重不可能獲得控制。許多胖小孩都來自 於超重家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全 家一起體重管理,才能提高成功機會; 不只有助於全家人的健康,更有利兒童 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不免需要外食, 但點餐時應注意各大營養素的分配,速食 店的炸雞、薯條不是不能吃,但不能只吃 這些。家長可參考衛福部國健署「我的餐 盤」原則-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 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 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掌握此一原則,即使是外食也能吃得健 康,尤其特別要注意避免含糖飲料攝取。 臺灣都會區室內空間有限,不妨鼓 勵孩子在學校多參加運動性的社團,週末 假日多從事戶外活動,如慢跑、游泳、爬 山踏青等,多曬太陽也對整體健康有益。 國高中青少年的課業壓力大,加上3C產 品使用的時間過長,很容易影響正常作 息,熬夜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父母可以 與孩子約定使用3C產品的時間,維持好 正常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不只精神好, 體態也會比較健康。 vol.230 21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