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或感受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說者 個性搞怪風趣或想緩和氣氛,此時這句 話比較像玩笑,但若想惡意攻擊或詆毀 貶低對方,便可能構成霸凌。 開玩笑也應有限度!被冒犯就勇敢 說不! 正因為心智具有不透明性,意圖與 動機看不見摸不到也測不準,只能仰賴 當事者的覺察與陳述,會不會因此成為 霸凌加害者「脫罪」的手段呢?(「我只 是在跟他玩」、「我是開玩笑的」⋯⋯) 又或者,說者真的無心,聽者卻有負面 感受,此時玩笑就可以被允許、無心之 過就應該被原諒嗎?當然不是!因為人 與人的互動是雙向的,每個人都應該學 著尊重他人,根據對方的反應調整自己 的行為。所以當聽者感到不悅或被冒犯 時,需要表達感受、傳達自己的想法讓 對方知道,因為如果當場一笑置之而未 透露自己的感受(或事後仍選擇隱忍且 未求助),對方可能真的不曉得聽者在意 或困擾。假若對方知情仍持續以戲弄、 貶抑或排擠等方式對待,使他人處於不 友善環境甚至精神上損害,則構成霸凌 要件。 同理心需要培養與學習 身為家長的你可以怎麼做呢?你可 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互動時留意自己 的情緒,並適時回饋給孩子,讓他明白 自己的言行給他人的觀感以外,當孩子 能根據他人的回饋來調整行為或具有照 顧他人感受的能力時,家長可明確指出 並具體稱讚(如:「當你知道你開的玩笑 我不喜歡、感覺被嘲笑時,你換了一種 方式跟我互動,媽媽覺得會照顧別人感 受的你很棒、很窩心」),藉此來培養同 理心。除了當下實際互動外,平時也可 藉由童書、新聞事件或發生在身邊的人 的經驗,共同討論不同角色可能因立場 不同而有何想法、情緒上的差異,分享 彼此對角色行為意圖的推論,以及如果 採取其他回應有何不同影響與結果,藉 此訓練換位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 25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