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27

NTUH 臺大醫院微創手術再創新 子宮鏡手術矯正「完全性子宮中膈」, 解決先天性子宮畸形之困擾 發燒話題 邀請病人與家屬參與提升診斷 安全,為健康把關 兒童專欄 如何陪伴青春期的孩子面對各種壓力 兒童包皮割不割 專題報導 小小分子,大大改變:分子病理 檢測在精準醫療的關鍵角色 癌症基因檢測奧秘~次世代定序 檢測在癌症治療的角色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3年10月 OCT. 2024 vol.227 227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Nati onal Tai wan University Hospital HEALTH NETWORK 臺大醫院微創手術 再創新 子宮鏡手術矯正「 完全性子宮中膈」, 解決先天性子宮畸 形之困擾

後疫情時代,多數的醫療作業都已 經回到疫情前的常軌,但是我們仍然要 記取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教訓,在日 常生活中維護自身的健康與衛生保健, 並隨時對各式各樣的傳染性疾病提高警 覺。 當前的醫療環境中,早期且準確 的診斷對於病人後續的治療效果至關重 要。醫療機構鼓勵病人及其家屬積極參 與治療過程與決策,這不僅能提高診斷 的準確性,還能提升整體就醫體驗。透 過更有效的溝通、健康教育和數位工 具,病人能更積極地參與診斷過程,確 保醫療人員能正確了解和處理病人的症 狀及擔憂。然而,您知道如何在診斷過 程中更好地參與嗎?非常榮幸本期「發 燒話題」邀請到品質管理中心的同仁們 給我們一些建議,總的來說,您可以透 過就診時主動與醫師溝通,提供詳細的 症狀記錄和疑慮,日常生活中學習基本 的健康知識,以及有效利用健康存摺管 理您的健康資訊等,幫助醫師更準確診 斷您的病情,確保治療的安全與有效 性。就讓我們一同響應2024年世界病 人安全日的主題:「提升診斷促進病人安 全(Improving diagnosis for patient safety. Get it right, make it safe!)」 藉由本期的臺大醫網,讓我們一起 來認識臺大醫院的年輕熱血醫師,掌聲 歡迎外科部韋凌亦醫師與綜合診療部陳 秉民醫師,在這裡韋醫師為我們帶來感 染性心內膜炎的貼心小叮嚀,陳醫師則 是告訴我們慢性腎臟病的預防保健,很 高興二位醫師加入臺大醫院的大家庭為 廣大群眾貢獻己身所學。 接下來是公共事務室帶來記者會上 的一手消息。臺大醫院在微創手術領域 再創新猷,成功利用子宮鏡手術矯正「完 全性子宮中膈」,解決先天性子宮畸形的 困擾。臺大醫院婦產部團隊發現,通過 將兩側子宮頸極度擴張,可以在子宮中 膈下端形成貫穿的通道,這一創新的微 創手術技術,大幅降低了手術難度並提 高了成功率,獲得國際認可,為患者帶 來了福音。 「精準醫療」已成為全球醫療發展 的主要趨勢。各國紛紛將重點放在精準 醫療的發展上。這種醫學模式根據病患 的個別情況進行個人化醫療,包括醫療 決策、治療方式與藥品的選擇,均針對 ◆ 內科部黃俊達醫師 「以史為鑑」 編者的話 1

病患的具體情況量身訂做。在精準醫療 中,診斷測試會結合病患的基因、分子 檢測或其他細胞分析,選擇最適合的治 療方案。本期的內容有關於精準醫療的 深入專題報導,包括病理部張嫚珊醫事 檢驗師所帶來分子病理檢測在精準醫療 的關鍵角色,並介紹目前病理部所提供 的精準醫療檢測服務項目;病理部洪子 淳醫事檢驗師也同場加映次世代癌症基 因定序檢測在癌症治療的角色,並說明 健保署自2024年5月1日起為19大類 癌症提供三種次世代定序的定額給付方 案,各癌別終生給付一次,以減少病友 的負擔,並可為癌症病友提供更優質而 完善的服務。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腦筋急轉彎2」 中的角色,當青春期來臨時,他們的大腦 會短暫當機並重組,生活快速變化,常常 難以掌控。他們還面臨著想要被接受、尋 求自我、交友、追尋自由、學業和未來等 壓力。而對家長而言,「青春期」就如同 育兒過程中的大魔王關卡,常讓父母感到 苦惱、無助和沮喪。本期醫網臨床心理中 心的馬心怡臨床心理師將教我們如何調整 親子互動,冀望各位能夠順利陪伴孩子走 過成長的下一個階段。 「醫師,我的小孩包皮需不需要處 理?」是兒童泌尿門診最常遇到家長諮 詢的問題,很高興本期中有泌尿部黃欣 媚主治醫師來為我們提供詳盡的解答。 而疝氣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疾病,疝氣 的治療方式是外科手術,兒童疝氣手術 通常手術時間短且出血量少,至於手術 術後照顧的注意事項呢?我們邀請到護 理部黃瓊萱護理長來為我們說明。 本期的「保健園地」,有健康教育中 心答覆讀者關於捐血與C型肝炎感染的 來信,有助於我們了解捐血的迷思、「肝 癌三部曲」以及「治癒」C型肝炎的機 會唷!而藥劑部蔡惠婷藥師則介紹野生 哺乳類動物抓傷或咬傷的緊急傷口處理 措施與暴露風險分級,俾以了解狂犬病 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種建議。 聞「癌」色變,癌症已經連續數十 年蟬聯臺灣十大死因之首,本院癌症資 源中心提供多種服務,包括個別諮詢、 情緒支持、康復用品、書籍借閱、病人 自主權利資訊、安寧緩和醫療資訊,以 及癌友支持團體和醫學講座等,希望能 夠陪您一起「癌」過去! 本期最後來自金山分院醫事部藥劑 組莊蕙孺藥師分享的金山手札,娓娓道 來莊藥師在分院兩年間的心情故事,有 清晨陽光灑落的湛藍海岸、陰雨綿綿中 長輩述說的甘苦談、有天氣炎熱下健保 制度的隱憂,還有天氣多雲時晴中感受 到人性的溫暖和生命的可貴。 編者的文字再多也難以完全表達本期 內容的美好,請各位讀者自行細細品味! vol.227.2024.10月 2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 豐富彩色人生 中華民國89年9月創刊 中華民國113年10月 OCT. 2024 vol.227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發 行 人: 吳明賢 召 集 人: 賴逸儒 總 編 輯: 楊志偉 執行編輯:黃俊達 編輯顧問: 李美美、蕭輔仁、盤松青、 洪俊銘、童寶玲、詹智傑、 王振穎、詹其峰、吳嘉峯、 邵幼雲、陳沛裕、蔡紫薰、 黃俊達、曾啟新 編輯企劃: 網頁工作小組 健康教育中心 蕭靜如 攝 影: 謝其男、林依伶、洪敏倫、 胡淑慎 出 版 者: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附設醫院 地 址: 臺北市常德街1號 健康教育中心 電 話: (02)2356-2114 網 址: https://www.ntuh.gov.tw (衛教天地) 設計印刷: 加斌有限公司 電 話: (02)2325-5500 傳 真: (02)2706-7272 本印刷品使用環保油墨印製, 採用符合FSC環保紙印製。 編者的話 醫療團隊 發燒話題 專題報導 醫事人員 介紹 「以史為鑑」 黃俊達 醫師 小小分子,大大改變:分子病理 檢測在精準醫療的關鍵角色 張嫚珊 醫事檢驗師 癌症基因檢測奧秘~次世代定序 檢測在癌症治療的角色 洪子淳 醫事檢驗師 外科部-韋凌亦醫師 綜合診療部-陳秉民醫師 01 05 06 07 08 12 16 【優質安心守護】邀請病人與家屬 參與提升診斷安全,為健康把關 徐珮容 高級管理師 莊寶玉 副主任 鄭之勛 副主任 陳世英 主任 臺大醫院微創手術再創新 子宮鏡手術矯正「完全性子宮中 膈」,解決先天性子宮畸形之困擾 公共事務室

得蔬蔬食炊飯料理 王文霆 營養師 兒童專欄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健康營養 補給站 讀者Q&A 常見用藥Q&A 健康教育中心 蔡惠婷 藥師 【金山快訊】金山手札 陪您「癌」過去—癌症資源中心與您相伴 莊蕙孺 藥師 呂佳蓉 社工師 如何陪伴青春期的孩子面對各種壓力 馬心怡 臨床心理師 19 兒童包皮割不割 黃欣媚 醫師 22 兒童疝氣手術術後居家照顧 黃瓊萱 護理長 24 26 27 29 31 33

◆ 公共事務室 先天性子宮畸形是源自於胚胎時 期的子宮發育異常,包含了諸多解剖學 上的表現,從子宮中膈、單角、雙角子 宮,甚至可能出現子宮完全無發育,或 合併陰道結構異常。大約5%女性患有 先天性子宮畸形,但在習慣性流產及早 產的女性族群中,有高達25%的女性患 有先天性子宮畸形,其中又以子宮中膈 的占比最高,對於流產的影響也最大。 為解決子宮中膈對於習慣性流產帶 來的不良影響,以往多以開腹手術完成 子宮中膈切除來降低流產風險。由於開 腹手術侵入性高,近年來已經進步到以 微創方式-子宮鏡手術來完成子宮中膈 切除。單純只有子宮中膈的案例,子宮 鏡手術目前已經是常規治療,其成效優 於開腹手術,然而在「完全性子宮中膈」 病例中,仍有其困難之處。完全性子宮 中膈病患擁有兩套完全獨立、並行的通 道,從陰道貫穿至子宮腔,包括陰道中 膈、雙子宮頸、以及子宮中膈。如何在 保留雙子宮頸(為了避免未來懷孕時造 成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前提下,精準打 通兩個子宮通道來切除子宮中膈,讓子 宮腔空間擴大,同時避免手術時造成子 宮穿孔,是該項手術的關鍵,也是整個 手術最重要的步驟。過去的手術,常使 用物理性或光學性導引來打通兩個子宮 通道,但引導方向的不明確可能導致手 術失敗。 臺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暨不孕 症團隊,在楊政憲主任帶領下,過去16 年已治療58例完全性子宮中膈病患。隨 著手術經驗的累積,團隊發現藉由將兩 側子宮頸做極度擴張,可以在子宮中膈 下端產生貫穿的通道,此創新的微創手 術技術,大幅降低手術困難度及增加手 術成功率,也受到國際肯定,獲國際婦 產科微創手術期刊JMIG﹙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刊 登。相信對罹患完全性子宮中膈的病患 是一大福音,也是醫學上的重要貢獻。 臺大醫院婦產部也將朝向精準婦癌醫 療、全方位母胎照護以及尖端生殖科技 持續努力,守護母親及胎兒的健康。 臺大醫院微創手術再創新 子宮鏡手術矯正「完全性子宮中 膈」, 膈 解決先天性子宮畸形之困擾 解決先天性子宮畸形之困擾 5 編醫者療的團話隊

vol.227.2024.10月 6 醫事人員 介紹 醫事人員 韋凌亦 醫師 現職 ●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專長 成人心臟病手術、感染性心內膜炎、葉克膜重症照護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臺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外科部研究員 門診時間 韋醫師貼心小叮嚀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一種嚴重的心臟感染,致命性相當高。常見感染源包括皮膚傷 口和口腔。這種病的表現形式多樣,包括發燒、喘、心雜音、手腳出現新的斑點,甚至 中風等。可能需要透過手術治療,手術的程度取決於感染的範圍,有時候可能需要進行 複雜的重建手術。為了避免再次感染,手術後必須特別注重口腔衛生和皮膚完整性。請 聽從醫師的建議,確保最好的治療效果。 介 紹

7 醫事人員 陳秉民 醫師 現職 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 專長 慢性腎臟病、腎絲球腎炎 學歷 ● 美國耶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博士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科助理教授 ●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博士研究員 ● 臺大醫院內科部研究員 門診時間 介 紹 醫事人員 介紹 陳醫師貼心小叮嚀 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是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有相關慢 性病要找醫師諮詢好好控制。為避免腎臟的負擔,平時要多注意水分攝取,清淡飲 食,減少大魚大肉這類高蛋白飲食;同時也要避免長期服用傷腎的消炎止痛藥與不 明偏方。若發現問題,應及早到腎臟科就診評估治療。

邀請病人 家屬參與 提升診斷安全,為健康把關 優質安 心守護 從一個你我可能發生的小故事說起 小張是一位35歲的上班族,最近經常感到疲倦與頭痛。他曾多次去醫 院檢查,但每次的醫師告知的診斷都不太一樣,有時說是壓力過大,有時是 偏頭痛。然而,小張總覺得問題不止於此,於是他決定更加積極參與自己 的診療過程。他開始記錄自己的症狀以及血壓脈搏,特別會測量頭痛當時的 血壓變化,並利用健康存摺查看過去的就醫紀錄和用藥歷史,以及體重的變 化。在下一次的就診中,小張主動與醫師分享自己曾經被告知的診斷,同時 提供自己詳細記錄下來的血壓脈搏及體重變化,並提出自己的疑慮。經過與 醫師詳細討論與進一步的檢查,醫師終於確認小張患有一種罕見的內分泌疾 病,並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小張的經歷告訴我們,當病人積極參與診斷過 程並提供更多訊息,可以協助醫師更精確考慮可能的疾病,進而安排必要的 檢查而獲得正確的診斷,而有助於確保病人的健康安全。 與 病人與家屬的參與能夠提升診斷的準確性 在現今的醫療環境中,早期且正 確的診斷是影響病人後續治療效果的關 鍵。醫療機構鼓勵病人和家屬對於治療 過程與決策有更多的參與,不僅能提升 診斷的正確性,過程中更可以獲得更好 的就醫體驗。透過更好的溝通、健康教 育和數位工具,病人能更積極地參與診 vol.227.2024.10月 8 發燒話題 ◆ 品質管理中心高級管理師 徐珮容 ◆ 品質管理中心副主任 莊寶玉 ◆ 品質管理中心副主任 鄭之勛 ◆ 品質管理中心主任 陳世英

斷過程,確保病人對於自身的症狀以及 對於罹病的擔心,能被醫療照護工作 同仁正確了解和處理。但身為病人或家 屬,我們應該如何參與診斷安全呢?建 議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 1. 表達您的想法和疑慮 當您去看病時,請不要害怕表達 自己的想法。如果您對診斷結果有任何 疑問或擔心,可以主動跟醫師溝通。讓 醫師更了解您的感受和擔憂,這樣他們 情況 勾選 編號 就醫提問 A. 處理新出現的健康問 □ A1 對於我的症狀,醫師的診斷是什麼? □ A2 我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嗎? □ A3 這個疾病是怎麼得到的? □ A4 有哪些治療方法可以選擇?不治療會怎麼樣? □ A5 這個疾病接下來可能會有什麼症狀?會對健康造成什麼問題? □ A6 我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事情?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嗎? □ A7 我的疾病是否需要回來複診?如果需要,什麼時候要複診? B. 處理原有的疾病 □ B1 我目前的症狀是在這個疾病的什麼階段? □ B2 這個疾病接下來可能對健康造成什麼問題? □ B3 我平常要注意什麼症狀? □ B4 我的情形需要調整用藥嗎?有機會減少藥量或停藥嗎? □ B5 這些藥的副作用是什麼?服藥要注意哪些事? □ B6 我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嗎? □ B7 下一次複診追蹤是什麽時候? C. 健康檢查或了解檢查報告 □ C1 我需要或適合做哪些健康檢查? □ C2 做這項檢查有什麼好處?如果不做會怎麼樣? □ C3 檢查後要注意哪些事? □ C4 檢查報告裡的數值是什麼意思?對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 □ C5 依照檢查結果,我需要接受治療嗎?或是要注意哪些事? □ C6 依照檢查結果,我需要再做進一步的檢查嗎? □ C7 多久以後要再做一次檢查? D. 注射疫苗 □ D1 我適合打這種疫苗嗎? □ D2 打這種疫苗有什麼好處?如果不打會怎麼樣? □ D3 有哪幾支疫苗可以選擇?費用多少? □ D4 這種疫苗的效果可以持續多久? □ D5 打這種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 D6 打完疫苗後,我要注意哪些事? □ D7 我正在服用的藥(或治療)會跟這種疫苗互相影響嗎? 可掃描進入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網站取得就 醫提問單資訊 可以根據您提供的資訊做出更準確的判 斷。在有限的就診時間當中,醫師可能 無法知道您的所有症狀或細節,您的主 動分享有助於避免忽略潛在問題。例如 當我們面臨到不同的健康情況(A. 出 現新的健康問題、B. 處理原有的疾病、 C. 健康檢查或了解檢查報告),可以參 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的就 醫提問單,檢視自己有沒有最想在就診 時提出的問題: 9 發燒話題

2. 學習基本健康知識 多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識,能幫 助您在就醫時更好地與醫師溝通。當您 有一些基礎的健康知識時,能更容易提 出有幫助的問題,醫師也能更快速、準 確地了解您的狀況。醫院或診所通常會 提供簡單易懂的健康資訊,您可以多加 利用。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也不要猶 豫,向醫師、護理師或其他就醫過程中 遇到的專業人員請教。 3. 使用健康存摺查詢紀錄 健康存摺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 幫助您隨時查詢自己的就醫、檢查和用 藥紀錄。當您去看病時,可以告訴醫師 您過去的病史和用藥情況,這樣可以避 免重複檢查並更快獲得正確診斷。如果 您還沒有使用健康存摺,可以向醫療機 構詢問如何申請,這樣能更有效的管理 您的健康資訊。 vol.227.2024.10月 10

結語 您在診斷過程中的參與,對於保護自己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環。透過主動表達 您的想法、學習健康知識,並使用健康存摺掌握病史,可以幫助醫師更準確的診斷您 的病情,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讓我們一同響應2024年世界病人安全日的主 題:「提升診斷促進病人安全(Improving diagnosis for patient safety. Get it right, make it safe!)」,強調正確、及時的診斷對於確保病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性。邀請您 和臺大醫院一同攜手合作,為健康把關! 11 發燒話題

◆ 病理部醫事檢驗師 張嫚珊 即將迎接20歲生日的小蘭,持續咳 嗽了六週。她起初以為是感冒,前往附近 醫院就診,經歷了多種檢查,卻始終未能 確定診斷,只獲得了症狀治療。這段就醫 過程讓她感到無助,頻繁的打針及抽血, 更像是一場折磨而非治療。最終,因症狀 持續惡化,小蘭轉院到臺大醫院。入院當 天,因心包膜積液過多,她已無法抬手, 由於她的狀況十分危急,立即被送進加護 病房(ICU)。幾天後,小蘭被確診為一種 罕見的第四期胸腔腫瘤。為了減輕她的心 理負擔,家人選擇隱瞞病情,讓她在治療 中感到迷茫和痛苦。她每天都在打針和嘔 吐中度過,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幸好, 朋友新一的探訪帶來了些許溫暖與希望。 經過兩週治療和一次化療後,小蘭幸運地 符合了一項須年滿20歲且帶有特定基因 突變的研究計畫條件,得以接受標靶藥物 治療。這場與癌症的抗爭,讓她重新認識 了生命的脆弱與堅韌,也學會了以積極心 小小分子,大大改變: 分子病理檢測在精準醫療 的關鍵角色 態面對未來的挑戰。每天,小蘭都在感恩 與希望中迎接新的黎明,努力尋找生命的 意義,並堅定地走向未來,不再畏懼困難。 隨著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分子病 理學成為其中最具變革性的領域之一,並 在近年來迅速發展。它通過深入分析基 因,能夠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後評估 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檢測特定的分子標 誌來實現疾病的早期準確診斷,並根據患 者的分子特徵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以提 高治療效果。同時,分子病理學還能通過 檢測基因表現情況,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 和患者的預後。 臺大醫院分子病理室通過了ISO 15189醫學實驗室認證及台灣病理學會分 子病理實驗室認證,並且根據特管辦法, 衛福部核准了多項與腫瘤相關的分子檢測 服務(詳見表一)。為了偵測不同類型的 基因變異,病理部內部主要使用以下四種 檢測方法: vol.227.2024.10月 12 專題報導

變性為單股模式,利用螢光標定之核酸 探針與染色體上特定DNA片段做專一 性雜交,透過螢光顯微鏡觀察,計算出 細胞核內帶有預觀察基因的訊號數目。 過去研究指出15-20%轉移性乳癌會有 Her-2基因的放大或過度表現。這可以 使用免疫染色偵測蛋白質表現量。但當 免疫染色 HER2為2+表現時,屬於難以 斷定陰性或陽性,根據2018年ASCO/ CAP指引,建議進一步採用FISH確認, 藉此分析HER2基因的表現來評估患者 的預後效果。 4.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圖四): 利用抗原和抗體間專一性的結合反 應,在抗體上結合螢光或可呈色的化學 物質,檢測細胞或組織中是否有目標抗 原的存在,並加上hematoxylin對比染 色,觀察標的物外的背景組織與細胞。 透過IHC評估的腫瘤細胞(TC) 上的各種 生物標記的表現量,如HER2、BRAS、 ROS1、ALK和PD-L1 等許多種特定分 子,其中,PD-L1表現可作為預測免疫 治療效果的生物標誌。 1. 即時定量聚合酶鏈鎖反應(RealTime PCR) assay(圖一): 採用cobas EGFR Mutation Test v2, 利用高敏感度即時螢光偵測系統在一次 反應中同時偵測非小細胞肺癌組織檢體 中EGFR外顯子18、19、20和21中的 重要突變位點,包含G719X、Exon19 deletion、S768I、T790M、Exon20 insertion、L858R、L861Q等,作為臨床 上肺癌的用藥評估檢測。 2. 質譜陣列(MassARRAY)(圖二): 採用All RAS 突變檢測試劑套組於 Agena Bioscience公司之MassARRAY 技術平臺進行突變測定,使用兩組 multiplex PCR反應進行擴增,利用質譜 儀直接檢測延伸產物片段的分子量,針對 大腸癌組織檢體中KRAS、NRAS與BRAF 基因進行基因型分析。以簡易流程一次完 成超過60個位點檢測,擁有高檢測靈敏 度及快速的發報告時程。 3. 螢光原位雜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圖三): 原位雜交技術可將組織切片檢體的DNA 圖一 即時定量聚合酶鏈鎖反應 (Real-Time PCR)assay 核酸萃取 即時定量 PCR 結果判讀 樣品製備 石蠟包埋組織切片 cobas z 480 分析儀 基因組DNA (genomic DNA) cobas® 4800 System EGFR Mutation Analysis Report ® 13 專題報導

圖二 質譜陣列(MassARRAY) All RAS Report Basic Project Information C G Mutant 12% 基因組DNA (genomic DNA) 1. 基因片段PCR擴增 2. PCR產物純化 3. PCR產物單鹼基延伸 石蠟包埋組織切片 Agena 多功能 核酸質譜分析儀 核酸萃取 多重PCR 質譜分析 數據分析 結果判讀 樣品製備 圖三 螢光原位雜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石蠟包埋組織切片 1. 樣品和探針的DNA變性 2. 樣品和探針的DNA雜交 螢光顯微鏡 前處理 溶液 樣品前處理 雜交反應 洗滌及封片 觀察螢光訊號 分析結果 樣品製備 80ºC 洗滌 溶液 72ºC DAPI 蛋白酶 溶液 37ºC 圖四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vol.227.2024.10月 14

表一 臺大醫院病理部的精準醫學檢測服務 生物標記 本部提供之檢測方法 健保給付之標靶藥物 癌症種類 EGFR Real-time PCR, NGS gefitinib、erlotinib、afatinib、 osimeritnib、dacomitinib 非小細胞肺癌 ALK IHC, FISH, NGS crizotinib、ceritinib、alectinib、 lorlatinib、brigatinib 非小細胞肺癌 ROS-1 IHC, FISH, NGS crizotinib、entrectinib 非小細胞肺癌 BRAF MassARRAY, NGS dabrafenib、trametinib 非小細胞肺癌 vemurafenib、dabrafenib、trametinib 黑色素細胞瘤 ERBB2 (HER2) IHC, FISH, NGS trastuzumab、trastuzumab emtansine、 pertuzumab 乳癌 trastuzumab 胃癌 RAS MassARRAY, NGS cetuximab、panitumumab 大腸直腸癌 PD-L1 IHC 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 nivolumab、avelumab 此外,為讓癌友無距離地觸及更多 所需資源,病理部與基因醫學部以及美 國Foundation Medicine Inc. 進行次 世代基因定序(NGS),透過病理科醫師 挑選出「合適的」腫瘤組織檢體,將組 織切片提供給合作單位執行,檢驗專家 會將檢體透過樣本處理、文庫構建、片 段擴增、定序、數據生成、序列比對、 變異檢測等一連串檢驗比對,到功能注 釋、數據分析與解讀,將受檢者可能的 基因變異及臨床建議治療等詳細的基因 檢測結果發放給醫院做成病理報告。最 後,再由專業臨床醫師根據報告,解讀 檢測結果,並做出相應的臨床判斷和決 策,有效地增加癌友找尋最佳標靶治療 的距離。 隨著衛生福利部2024年5月1日 通過健保給付NGS 檢測,涵蓋了19種 癌別,其中包括14種實體癌與5種血液 癌,並提供3種套組定額給付方式,各 癌別終生給付一次。未來,將提升健保 給付效益,針對大腸直腸癌、泌尿道上 皮癌、黑色素瘤、腸胃道間質瘤及胃癌 等多種腫瘤類別增列單基因檢測的健保 給付,病理部正規劃針對單基因變異研 發各種相關檢驗,可以讓特定基因造成 的癌症獲得更合適的篩檢、治療及預後 監控之策略參考。 15 專題報導

「癌症」即惡性腫瘤,已經蟬聯臺灣 10大死因之首超過40年了,平均每10 分鐘就有一人癌逝。值得安慰的是,面對 這個人人聞之色變的對手,已有越來越多 的癌症能找到相對應的藥物來對抗癌細胞 的基因突變。當越瞭解對手,我們就更能 對症下藥,也就是我們目前耳熟能詳的精 準治療或是標靶治療。 基因檢測的重要性是什麼? 當一個或多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發 生不正常突變時,便可能會使細胞不正常 增殖,產生癌症。基因突變可能是遺傳來 的,也可能是後天才產生的。針對有癌症 家族史,基因檢測可釐清是否帶有家族遺 傳性癌症基因變異,若有攜帶基因變異, 容易引起早發型或多發性癌症,可及早進 行癌症預防措施和家族遺傳諮詢,提高存 活率與生活品質。 此外,基因檢測也可以提供醫師治 療的方向,就像輸血前要知道血型,而治 癌症基因檢測奧秘— 次世代定序檢測在癌症 治療的角色 療前要了解自己的癌症帶有什麼基因突 變,更能對症下藥。 當身體有癌細胞出現時,腫瘤細胞 死亡或代謝釋放到血液中的游離DNA 片段則稱為腫瘤游離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我們也能藉由抽 血監控腫瘤變化及治療的後續追蹤,協助 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額外的臨床治療。 什麼是次世代定序? 次世代定序又稱為大量平行定序, 原理就是將DNA切成小片段後,同時進 行大量的短片段擴增及定序,最後再由電 腦運算將龐大的資料拼湊成報告。一個人 大約有2.1萬個基因,其中約400個基因 與癌症高度相關。而次世代定序則像是撒 大網,能一次分析大量基因、且速度快、 敏感性與專一性高,為醫師提供更完整的 報告以及用藥處方方向,因此成為現階段 癌症基因檢驗的趨勢。 ◆ 病理部醫事檢驗師 洪子淳 vol.227.2024.10月 16

如何選擇傳統基因檢驗或是使用次世 代定序? 首先要了解癌症種類,須檢測多少 基因、哪些基因。由於每種癌症容易發生 的基因突變不同,且單基因檢驗費用較便 宜,所以有時單基因檢測已足夠。如早 期肺腺癌約50-60%有EGFR基因突變, 而其他ALK、ROS 1及BRAF所占比率都 小於5%,所以會建議先從EGFR檢測做 起。若為Wild type(野生型)再考慮更 進一步的次世代定序檢測。 通常醫師會建議使用次世代定序進 行多基因檢測,其原因歸納如下: 1. 治療成效不彰 若為反覆復發、治療後產生抗藥 性、或目前治療效果不彰的病友,就會建 議使用次世代定序去找尋是否有較罕見的 基因突變,尋找其他可行的治療方針。 2. 生命與時間賽跑 在有限的時間內,若能快速的找到 可以藥物治療的基因突變,病友能更快接 受精準的用藥,提升存活的機率。或是排 除不適合的用藥,避免承受不必要的副作 用和醫藥支出。 3. 免疫治療評估 免疫治療就是要喚醒體內的軍隊來 對抗癌細胞,常見的檢測項目有: a. PD-1、PD-L1表現量 b. 微衛星不穩定性MSI 檢測 c. 免疫調節基因 d. 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 TMB):計算腫瘤細胞中帶有多 少突變基因(somatic protein-coding base substitutions and insertion/ deletion mutations), 若TMB 越 高, 則可能產生越多的腫瘤新生抗原(tumor neoantigen),而引起較強的免疫反應。 過去的研究發現若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或黑色素瘤(melanoma),有高度的 TMB(TMB≥10 Muts/Mb) 對於免疫治療的 效果較佳。 4. 檢體量有限 若檢體採集不易則須更珍惜使用, 此時則須選用可同時檢測多種基因的檢驗 方法。 檢體種類可分為由病理部負責的固 態腫瘤組織(Solid tumor) 或是由檢醫部 負責的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雖然不 同廠牌的檢測會有所差異,但檢驗極限 (Detection limit) 幾乎都能達到5%。 5. 罕見癌種 若出現其他癌種常見的基因突變, 可嘗試使用該藥物進行治療。 17 專題報導

14大類實體腫瘤 給付內容 健保給付點數 符合健保之癌別 BRCA-1/2 基因 10000點 三陰性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攝護腺癌、胰臟癌 小套組:≤100個基因 20000點 非小細胞癌 肝內膽管癌 甲狀腺癌 甲狀腺髓質癌 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 大套組:>100個基因 30000點 規劃採單基因檢測 大腸直腸癌/闌尾癌、泌尿道上皮癌、黑色素瘤、腸胃道間質瘤、胃癌 5大類血液腫瘤 小套組:≤100個基因 20000點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MDS) 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B-ALL、T-ALL) 大套組:>100個基因 30000點 規劃採單基因檢測 B細胞淋巴癌(BCL) T或NK細胞血癌與淋巴癌(NKTL) 臺大醫院與健保在次世代定序扮演什麼角色 健保自2024年5月1日起為19大類癌症提供三種NGS定額給付方案,各癌別終 生給付一次,以減少病友的負擔(詳見衛福部健保署官方網站)。臺大醫院不僅已建立 各項NGS健保醫令、亦已符合給付醫院之資格且順利提出醫療費用申報、並成立分子 腫瘤委員會(Molecular tumor board),為癌友提供更優質而完善的服務。 針對不同癌別健保有列出給付條件。如非小細胞肺癌應先執行EGFR為陰性才能申 報,針對此類情況,本院也提供先自費檢測再依檢驗結果符合哪些給付進行退費,為病 友爭取即早獲得治療及健保費用申報的權利。另外也積極參與健保相關會議,提供臨床 需求之建議以及透過不斷評選及協商,篩選出優質且價格合理的廠商,希望能提供病友 友善的醫療環境及精準的報告。 vol.227.2024.10月 18

「青春期」對於家長來說如同在育兒 人生裡面的大魔王關卡,我們在臨床上碰 到最感到苦惱、無助、沮喪的父母們中, 有一定的比例正是擁有青春期孩子的父 母。許多父母前來主訴孩子進入青春期後 彷彿變了一個人,情緒起伏大、和父母頂 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開始嘗試一些 危險行為、挑戰父母的底線、很挫折不知 道怎麼辦⋯⋯等,各種不同的問題與困 擾,父母也感到不知所措,有時候多說多 錯,有時候什麼都不做也不對,親子衝突 大小不斷,就算再有心理準備,面對情緒 的張力以及情感上的衝突,都還是讓人感 到相當挫折。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迪士尼皮克斯工 作室的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所描 繪,孩子青春期的警鈴大響,短時間內整 個大腦運作隨之當機、重組,不知道自己 發生了什麼事,生活也隨之快速的變化, 經常自己也難以掌控。青少年的孩子在生 活中所面對的壓力可能包含:想要被人 接受、尋求自我、交友、追尋自由、想 要與眾不同、學業以及未來⋯⋯等,可以 歸類成四大需求:「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個人權力與自主 性」、「社交與生活技能」,掌握到這些核 心的需求,我們就能比較有方向地給予他 們陪伴以及協助。 ◆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馬心怡 19 兒童專欄 如何陪伴青春期的孩子 面對各種壓力

家一直是安全的避風港 在孩子充滿變動以及挑戰的生活 中,家長首要做的事情是持續為青春期的 孩子提供保護以及保障,成為變化中穩定 的基石,讓孩子有穩定的飲食、作息,讓 孩子知道家裡是溫暖、可以休息的地方, 可以成為他的依靠,他不是孤單的,有任 何需要都是有人可以支持、討論的,他永 遠是家中重要的成員之一。家長可以持續 安排穩定的家庭活動,與孩子專門、固定 的相處時間,持續建立與孩子之間的橋 樑,便有較多的機會讓孩子分享他的困 難、想法以及感受,予以孩子穩定的「歸 屬感與自我價值」。 持續與孩子的世界進行連接 在陪伴青春期孩子的過程中,最讓 父母們擔心的情況之一便是孩子什麼都不 願意跟父母說。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不管 在生理、認知、情感或者是交友上的需求 或開始有所轉變,到青春期更是劇烈,孩 子有越來越多屬於他的秘密、越來越渴望 獨立自主的感受,孩子對於「個人權力與 自主性」的要求,有時候父母可能也感受 到困難跟上孩子的轉變,或是找到之間的 平衡,想要幫忙卻什麼也無從下手起。 這些仍在成長的青春期孩子尚未有 足夠的判斷或者是思考能力,因此,持續 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生活狀態仍是相當 重要的,我們才能有機會持續引導、幫忙 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增加問題解 決能力,也包含「社交與生活技能」上的 學習。為了要持續接軌孩子世界發生的事 情,家長的態度跟角色也要隨之逐漸調整 及轉換,從一個監督者轉換成朋友、陪伴 者的角色,成為孩子心中值得被信賴以及 能夠穩定提供支持的大人。 親子互動可以從何處開始調整? 親子互動的調整從兒童時期便可以 慢慢開始進行,當親子互動已經有衝突或 困難時,我們更需要好好停下來思考。在 與孩子溝通上,建議可以從下列三個角度 去思考以及調整: 一、 嘗試以客觀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 孩子。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 看待他,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 喜歡做什麼樣的事情?會為什麼事 情感到開心?開心時,他會做什 麼?同樣,生氣、難過、沮喪等等 的原因以及表現。如果發現自己 很難客觀,不妨問問孩子周遭的老 師、同學、朋友或者是其他家人的 觀察。 二、 看到屬於孩子的專長、弱勢或者是 優點、缺點是什麼。父母仍是最了 解、關心以及在乎孩子的人,當我 們很明確了解、看到孩子的樣貌, 我們便可以在他生活中的大小壓力 以及挑戰中,幫忙他看到自己,發 揮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找到方法彌 補、改善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 幫助孩子更加地了解自己,建立正 確「對自我能力的認知」。 vol.227.2024.10月 20

三、 保持開放、有興趣的態度,去了解 孩子的世界。當父母太快將自己的 價值觀或者是感受(尤其是負面的) 反映給孩子時,他們會感受到不被 接納或者不被了解,便會降低分享 的意願。父母可以嘗試先去了解孩 子所看到的事情,再從中去找到需 要與孩子討論或協助調整之處,孩子 也比較可以聽得進去。 努力不放棄很重要 我們可能無法期待孩子會與我們無 話不談,但當孩子碰到困難時,願意主動 來求助,我們就能夠有機會了解他們、 幫忙他們,而一次次好的經驗加以累積, 便會持續增進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漸 漸會發現,孩子其實比想像中的還需要我 們,而我們對孩子的肯定以及看見,對孩 子而言也是多麼重要的鼓勵與力量。 父母不要忘記好好照顧自己 最後,在照顧、陪伴孩子之餘,請 父母不要忘記好好照顧自己。我們要能夠 成為孩子穩定的靠山以及基石之前,要 先將自己穩定下來,需要有好的精神、體 力、情緒狀態,才能夠好好地去承接孩子 的情緒以及看到他們的需求與樣貌。如果 發現孩子的狀態以及超過自己能夠理解、 掌握的時候,又或者嘗試了一些方法但沒 有效果,可以多與周遭親友討論或尋求專 業(兒童身心科、心理諮商)協助,我們 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盲點或者是困 難,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點幫忙。 最後想要跟偉大的爸爸媽媽們說, 認真面對、協助孩子、持續努力陪伴孩子 們的我們其實很棒、很勇敢,成為父母的 工作真的很艱鉅及挑戰,所以我們更要記 得多給予自己一些肯定與鼓勵。 21 兒童專欄

「醫師,我的小孩包皮需不需要處理?」 這是在兒童泌尿門診最常遇到家長 諮詢的問題。針對兒童包皮遲遲不退下, 會讓家長們相當困擾。許多男童被父母帶 來兒童泌尿科門診評估包皮,不外乎都是 遇到了以下幾種情況: 1. 包皮這個年紀退不下來是正常的嗎? 2. 包皮/龜頭好多白白的屑屑,是不是 發炎了? 3. 小朋友覺得陰莖搔癢、疼痛。 4. 發生紅腫的陰莖,可能伴隨膿狀分泌物。 先說結論:小朋友包莖,如果非病 理性,且成長過程中沒有反覆發生發炎、 感染的症狀,一般不一定需要進行包皮手 術;反之,如果發生反覆發炎感染則建議 儘早進行包皮的處理。 包皮是多餘的嗎? 包皮直觀的功能是用來保護龜頭和 尿道免受摩擦和乾燥,並減少外部刺激。 包皮在出生時處於非常不成熟的發育階 段。生長和發育會在青春期持續並延續到 成年。在兒童期看似較長的包皮,到了成 熟期,可能無法完全覆蓋龜頭。6至7歲 的男孩中有8%存在包莖,10至11歲的 男孩中有6%,而16至17歲的男孩中只 有1%。 包皮的各種形態與自然變化 新生兒出生後,95%都是包莖的狀 態。嬰幼兒時期包皮和龜頭甚至處於沾黏 狀態,這時期不太容易藏污納垢,如果自 行強力使包皮退下,容易造成出血,結疤 甚至造成兒童抗拒的心理。 ◆ 泌尿部主治醫師 黃欣媚 割不割 兒 童 包 皮 vol.227.2024.10月 22

1. 包莖:是指包皮開口窄小,難以後縮 的包皮,包莖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形式。生理性包莖常見於2 至4 歲 的兒童,隨著年紀會自行緩解。病理 性包莖通常是由於乾燥性包皮龜頭炎 (BXO),可能與刺激、局部感染、排 尿困難和出血有關,亦可能發生尿道 口狹窄。 2. 包皮過長:指的是在一般自然未勃起 的狀態下包皮是完整覆蓋著龜頭的。 但是包皮卻是可以相當輕易的往後拉 露出整個龜頭,或勃起時龜頭可輕鬆 露出。 一般面對家長的疑問,主要以是否 能達成良好的衛生照護為大原則。即便是 包莖,若無發生感染或其他症狀,不一 定需要治療。但若反覆發生搔癢、疼痛或 真的進展成包皮炎,在急性期之後可考慮 治療包皮。若是包皮過長,可能會發生搔 癢、異味、疼痛等情況,這時非常建議家 長/兒童每日洗澡將包皮翻開用溫水做清 潔。日復一日,以清潔乾淨為主要目標。 包莖的治療方式 生理性包莖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 是一種自然的歷程。然而,手術則是病理 性包莖的首選治療方法。 除了手術之外,在包皮上局部塗抹 類固醇藥膏,亦能改善包莖,成功率也很 高。一般的治療療程為4至8週,期間需 定期嘗試將包皮後縮。短期使用局部類固 醇的風險較低,必要時可重複使用。 如果想要手術,什麼時候比較好呢? 包皮手術可在任何年齡進行。第一 個階段可在嬰兒出生後不久,如果到了兒 童階段,我們建議採用全身麻醉,以減少 疼痛和對陰莖的損傷風險。到了能夠配合 指令的年紀,如青少年,則可考慮局部麻 醉即可。 手術有什麼潛在的風險嗎? 目前包皮手術的方式除了傳統環切 手術以外,也能選擇包皮槍手術,手術時 間短且出血量少。 整體而言,包皮手術併發症的發生 率相當低(約2%3%),其中大部分是輕 微的術後出血。嚴重或危及生命的問題, 如陰莖損傷或大量出血,非常罕見。 手術後,一般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 皮膚瘀傷或輕微腫脹,這些情況可能會持 續數週後慢慢改善。 總結 最後,包莖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情,包皮的生長和發育會在青春期持續並 延續到成年。大部分生理性包莖的情況毋 需太過於擔心,健康但不可後縮包皮乃自 然歷程。若有任何疑慮,建議轉診至泌尿 科醫生評估。 23 兒童專欄

兒童疝氣與症狀 疝氣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疾病,發 生率為0.8-4.4%,男生的發生率較女生 高,通常右側(60%)較左側為常見,發 生的原因是鞘突未完全關閉所致。鞘突是 腹膜的延伸,男生會隨著睪丸下降通往 陰囊,女生則會伴隨圓韌帶附著在大陰唇 處。造成的危險因子包含早產、隱睪症、 腹水增加、腹壓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以 及結締組織異常。 鞘突未閉隨著開口的大小可能會產 生不同的症狀,若開口小只有腹水能通 過,則稱為陰囊水腫;若開口大則腹內器 官(如小腸、結腸、卵巢、輸卵管等)會 通過開口掉入鞘突囊中,稱為疝氣。疝氣 通常可摸到腹股溝有腫塊,有時甚至延伸 到陰囊或陰唇,輕度的疝氣只有在小孩子 哭或者用力時才會出現。小孩子疝氣通常 不會痛,但如有疝氣嵌頓時則會痛。 疝氣唯一的治療方式是外科手術。 因疝氣有可能發生腸道箝頓而腸阻塞、器 官血液循環壞死,甚至造成腹膜炎等嚴 重併發症,最容易發生的年紀是在出生後 六個月以內,再加上幼兒無法清楚表達不 適,容易發生併發症,故應及早手術。 兒童疝氣手術通常手術時間短且出 血量少,在醫師評估兒童的身體與疾病狀 況下,即使接受全身麻醉,疝氣手術後不 一定需要住院,可以馬上返家照顧與休息 的。 兒童疝氣手術術後照顧注意事項 1. 術後當日因採全身麻醉,有時呼吸道 分泌物會增加(有痰),若有需要可輕 拍背部,協助將痰咳出,以減少肺部 合併症;體溫偏高情形多為暫時性, 可依醫囑服用鎮痛解熱藥物並增加水 分攝取;24小時內可能出現頭暈、噁 心嘔吐、寒顫、喉嚨痛是正常現象, 若大於24小時仍不適或高燒不退需 立即就醫。 ◆ 護理部護理長 黃瓊萱 兒童疝氣手術 術後居家照顧 vol.227.2024.10月 24 保健園地

2. 術後當日麻醉清醒後約半小時,可進 食少量開水,約10分鐘後若無嘔吐或 不適即可進食。術後當天多採溫涼清 淡飲食,建議少量多餐,蛋白質及維 生素C的補充可以促進傷口癒合(例 如多吃肉、魚、蛋、水果),可多食用 新鮮蔬菜及高纖水果,促進腸蠕動, 以免排便時太用力造成傷口不適。 3. 開始進食後6-8小時內需自解小便, 若無法自解或解不出來,請儘速就醫。 4. 術後24小時內應多休息並放輕鬆, 但仍有可能會感到頭重腳輕或頭暈。 下床活動前稍坐床緣數分鐘休息,再 請家屬協助下床及如廁,離院後應有 親友陪伴至少24小時,以策安全。 5. 術後24小時內勿從事具危險性及激烈 性的活動,如騎、乘摩托車或腳踏車。 6. 手術後鼠蹊部或陰囊,會有腫脹情 形,會逐漸吸收約1-2星期內消退。 7. 手術後兩週內,避免碰撞傷口及從事 增加腹壓的活動,如:便祕、用力咳 嗽;嬰兒或幼兒不需限制活動,大一 點的小孩不可以做舉、推、角力或參 與劇烈體育活動。 兒童疝氣手術術後傷口照顧 1. 返家後傷口不必拆除敷料,有時會有 少許出血的現象,只要範圍沒繼續擴 大是沒有關係的,請勿驚慌,傷口保 持清潔乾燥即可,不須擦拭藥物。 2. 手術後一週內勿讓傷口碰到水,暫時以 擦澡的方式清潔身體,請保持傷口周圍 之清潔及乾燥勿碰水;較小的孩子,必 須隨時更換尿布,盡可能保持尿布乾 燥,以減少傷口的污染。若傷口疑似感 染:紅腫熱痛、分泌物多(有黃、綠色 分泌物)、有異味,請儘速就醫。 滅菌沖洗棉棒 生理食鹽水 2吋或4吋紗布 透氣紙膠 (2) 換藥方式:(換藥前正確執行洗手) 移除敷料→用棉棒沾無菌生理食鹽 水清潔傷口,由傷口中心以同心圓 方式由內往外環狀旋轉擦拭,逐漸 擴大至直徑大於傷口5 cm,不可來 回擦拭→用乾棉棒擦乾傷口剩餘生 理食鹽水→傷口覆蓋無菌紗布。 3. 若傷口弄髒或弄濕,須立即更換敷料 (1) 換藥用物包含(如下圖): 25 保健園地

讀者 ◆ 健康教育中心 每次看到捐血的廣告宣傳,我都會出現想去試試看的念頭,但我爸每 次都會講「那樣不好啦」、「會影響健康」這類的話來勸退我,我想請 問捐血到底會不會對身體有什麼負面的影響呢? 關於捐血,不了解的人往往有許多迷思和恐懼,但事實上,對健康的民眾而 言,捐血對健康並沒有不良影響,甚至能促進紅血球的代謝,由於捐血後自身 的骨髓幹細胞加速製造新生的紅血球,就像注入部分新血,助人又利己喔。如 您有意願捐血,可留意是否符合捐血人資格,請參考台灣血液基金會網頁,歡 迎您加入快樂捐血人的行列! 我上個月的健康檢查發現有C型肝炎,我覺得很煩惱,因為想到家裡 長輩之前因為肝病飽受折磨,我就不太願意去面對。唉!如果像我這 樣C型肝炎但不要治療,會不會可以快一點解脫,早死早超生? 所謂「肝癌三部曲」即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樣的病程發展並不 可逆,但我們能夠在早期便將病情妥善控制,避免惡化進展至下一階段。以C 型肝炎來說,目前有非常好的口服藥物能夠治療,甚至有超過九成的機會能「治 癒」,療程只需要8-12週,便能讓您擺脫C型肝炎!早期C型肝炎治療的口服 藥物價格十分昂貴,但近年來已納入全民健保給付範圍。建議您不要沮喪,積 極面對並配合治療,還有很長一段人生的美好風景能慢慢欣賞呢。 vol.227.2024.10月 26 台灣血液基金會 網頁

我在爬山時被路邊的野狗攻擊,傷口只有破皮沒流血, 而且我之前有打過狂犬病疫苗,請問狂犬病的疫苗效果 有多長?我現在還需要去補打嗎? ◆ 藥劑部藥師 蔡惠婷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或麗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目前狂犬 病的案例多發生在亞洲及非洲國家,其中亞洲國家死亡數以印度、中國、菲律賓及印 尼最多,臺灣則是已超過六十幾年無發生人類因狂犬病死亡之案例。狂犬病最常見的 傳染途徑為經由被感染的動物抓傷或咬傷之後的感染,少數藉由吸入病毒顆粒感染。 其潛伏期短則一個禮拜,長則數年,被感染者常見初期症狀為發燒、頭痛、嘔吐、傷 口異樣感,嚴重者會出現躁動(容易受到光線與聲音刺激)、麻痺、恐水症(咽喉部肌 肉痙攣引發恐水之現象)、恐氣症(像是怕風),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若 未採取適當措施,最終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目前臺灣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前」預防接種只限於特定高風險工作族群,或是即 將前往狂犬病流行地區者才會施打,完整時程需注射三劑疫苗,分別為第0、7、21 (或28)天各施打一劑狂犬病疫苗,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至少三年。至於暴露「後」 處理,則分為牢記動物特徵(註一)、傷口處理、暴露風險分級、狂犬病疫苗(Human Rabies Vaccine) 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e Globulin, HRIG) 接種建議。 傷口處理 立即以肥皂及大量且流動清水沖洗傷口至少15分鐘,傷口沖洗必須徹底執行,完 成後用生理食鹽水將傷口洗淨,再用無菌棉將傷口處殘留液體吸乾,再以優碘或70% 酒精消毒。 暴露風險分級 就醫後醫療人員會根據傷口的接觸類型去評估其風險高低,再給予適當治療,詳 細內容請參照下方表格。 常見用藥 27 保健園地

接觸類型 暴露風險 接種建議 第一類 ● 觸摸或餵食動物 ● 或被動物在完整皮膚上舔舐 無 不需暴露後接種預防 第二類 ● 裸露皮膚的輕微咬傷 ● 没有流血的小抓傷或擦傷 輕微 立刻施打疫苗(註二)(註三) 第三類 ● 傷及真皮層的單一或多處咬傷或抓傷 ● 被動物在有破損皮膚舔舐 ● 黏膜組織遭動物唾液污染 ● 暴露於蝙蝠 嚴重 立刻且同時施打疫苗與免疫球蛋 白,或於首劑疫苗施打後7天內施打 (註二) 註一:國內目前檢驗出陽性的野生哺乳類動物有鼬獾、白鼻心、臺東市錢鼠、蝙蝠等。 註二: 在臺灣目前被流浪犬貓或家犬貓咬到,暫不需給予疫苗。若流浪犬貓、家犬貓觀察10日內出現 疑似狂犬病症狀,並經動檢機關高度懷疑,則給予疫苗及後續處置。 註三:暴露風險為第二類,該動物經檢驗為陽性,建議多接種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建議 暴露前「未」接種過疫苗者,分別於第0、3、7、14天給予狂犬病疫苗注射,再 根據感染風險必要時給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至於暴露前「已」接種過疫苗者,分別 於第0、3天給予狂犬病疫苗追加注射,且不必施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免疫功能不 全者除外(註四)。本院目前現有品項請參照下方表格。 疫苗 免疫球蛋白 商品名/劑量 VERORAB®菲諾犬狂犬病疫苗(去活化) 2.5 IU/0.5 mL/vial HyperRAB® 300 IU/1 mL/vial 治療劑量 成人與孩童相同:2.5 IU/0.5 mL/dose 成人與孩童相同:20 IU/kg 禁忌症 暴露前接種:對活性成分或賦形劑過敏,或是先 前有polymyxin B, neomycin, streptomycin同 類抗生素過敏者。 暴露後接種:因狂犬病有致命性,因此沒有暴露 後的接種禁忌。 無 副作用 常見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搔癢,有嚴重胃腸不 適,噁心,嘔吐,腹瀉或過敏反應須立即就醫。 注射部位酸痛、僵硬、輕微發燒、 頭痛、不適等。 注意事項 1. 建議肌肉注射於手臂三角肌,小於2歲孩童可於 大腿前外側區域注射。 2. 若與單量的免疫球蛋白同時接種,建議注射於 患肢對側。 3. 懷孕與授乳婦女也可使用。 1. 以浸潤傷口方式進行注射且避免 打進血管,若有剩餘免疫球蛋白 製劑時,應肌肉注射至最接近患 肢同側的深部肌肉。 2. 接種免疫球蛋白的四個月內不建 議再接種其他活菌減毒疫苗。 註四: 免疫功能不全者傷口暴露等級為第二、三類時,皆須給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並於第0天(2劑 注射在左右不同部位)、7、21天各接種1劑暴露後疫苗(共四劑)。或是暴露後第0、3、7、 14、28 天各接種 1 劑疫苗(共五劑)。 綜合上述內容,若在臺灣被路邊的野狗攻擊當下,可先通知動檢機關針對該流浪 犬進行處置,並且觀察是否有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再進行疫苗施打的後續處置。若 是錯過通報時機,可確認自己之前是否打過狂犬病疫苗,以及多久之前施打,若未曾 施打過或是已超過疫苗保護年限,視情況則可自費施打狂犬病疫苗。 vol.227.2024.10月 28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