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23

常見用藥 即將前往高海拔地區爬山及旅遊,為了預防高山症,醫師開 立acetazolamide,要怎麼吃?吃多久?聽說也可以吃威而 鋼來預防高山症?高山症是什麼?發生時要怎麼辦? ◆ 藥劑部藥師 胡彰玲 隨著疫情趨緩,許多民眾開始從事 國內外活動,像是爬臺灣的高山百岳, 或是前往瑞士、祕魯、非洲等海拔較高 的地區旅遊。當一般生活在平地的人短 時間爬升至海拔超過2500公尺的區域, 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會引發高山症(High Altitude Sickness),造成高山症的危險 因子與登山速度、到達的海拔高度、體 力消耗、個人體質等相關。因此建議民 眾若需前往高海拔地區時,可以諮詢旅 遊醫學門診,醫師會依據個人危險因子 及登山規劃等,評估是否需給予預防性 藥物預防高山症的發生。其中高山症又 細分為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高海拔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和 高 海 拔 肺 水 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三類。 1. 急性高山症 為最常見的高山症,通常在到達高 海拔地區1-12小時後開始出現症狀,隨 著身體適應環境2-3天而緩解。常見症 狀為:因缺氧而出現的頭痛,並伴隨以 下>1種症狀,如:頭暈、厭食、噁心、 嘔吐、虛弱等。 2. 高海拔腦水腫 因血氧降低使腦部血管擴張,造成 腦部血流量增加,液體從血管跑到腦部 組織中所導致。常見症狀為:運動失調 (無法腳跟緊接著腳尖走一直線)、嚴重 疲倦、精神狀態改變(冷漠、煩躁、易 怒、意識混亂),嚴重甚至昏迷。 3. 高海拔肺水腫 因低氧低壓的高海拔環境使肺動脈 壓上升,血管收縮過度且不平均,通透 性增加,血管中水分外滲到肺泡,進而 影響氣體交換,致死率較急性高山病與 高海拔腦水腫更高。常見症狀為:休息 狀態下呼吸困難、胸悶、肺部有囉音、 發紺(口唇或指甲發藍)、咳嗽(粉紅色 泡沫痰)等。 預防高山症最有效的方法為階段性 上升高度,使登山者有足夠的時間進行 高度的適應(acclimatization)。經醫 25 保健園地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