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223

◆ 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周恒文 心室中膈缺損 心室中膈缺損(VSD)為在心室中 膈有一或多個破洞造成左右心室交通及 充氧血和缺氧血的混合,是常見的先天 性心臟病,根據吳美環教授等在2000年 統計,VSD在臺灣約占所有先天性心臟 病的百分之三十,盛行率為千分之四。 大多數病例為單純心室中膈缺損,少部 分會合併其他複雜性心臟病,例如法洛 氏四重症,共同動脈幹,完全型房室中 膈缺損,大動脈轉位,三尖瓣發育不全 等,自從1954年Lillehei 等人在明尼蘇 達大學醫院進行第一個成功矯治一位3 歲病童的心室中膈缺損開始,隨著體外 心肺循環機器及技術的進步,心室中膈 缺損的修補逐漸變為標準手術且一般手 術風險及併發症甚低,目前已可早期施 行於新生兒。 分類 心室中膈缺損可以發生在心室中膈 的任何部位,根據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Nomenclature Database Project,將心室中膈缺損依其位置 分為四類,分別為:膜周邊型(perimembraneous)、肌肉型(muscular)、 動脈下型(doubly committed subarterial)、 及內流道型(inlet type)。 1. 動脈下型心室中膈缺損(doubly committed subarterial VSD):動脈 下型心室中膈缺損的位置位於主動脈 和肺動脈瓣的基部,約有5-10%的心 室中隔缺損屬於這型,通常也稱作第 一型心室中膈缺損(type 1 VSD)。 當血流自主動脈瓣膜下的中膈缺損從 左心室至右心室快速通過時,會造成 17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